分享

《四圣心源》地魄汤

 善同德 2019-06-19

今从网络上撷录此博文,由衷感谢原作者。

《四圣心源》秘传的地魄汤,究竟暗藏着哪些健康玄机?你知道吗?

我们虽然都是平凡人,却都有一个英雄梦,作为一个英雄,除了英雄气概之外,最起码的是身体要强壮,正所谓“强己才能助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有很多人并非强壮,而是一副“弱不禁风”的虚弱样子。说到虚,要搞清楚是阴虚还是阳虚,因为这两种情况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没有弄清楚就“按图索骥”,往往会事倍功半。

在阴虚和阳虚两种虚证中,可谓是各有特色,但总的说来却是:阴虚生热、阳虚生寒。这里我们先来讲讲阴虚。所谓阴虚,是指由于阴液不足,不能滋润,导致机体不能制阳气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临床上常以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口舌生疮等症状为主,舌脉方面常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脉要点,在治则方面多以滋阴为主。

当然这是常规意义上对阴虚及其证治规律的解析,然而在黄元御先生眼里,阴虚并不是这样的。在黄元御先生眼里,导致阴虚的主要原因是胃土不降、金水失藏、君相火泄导致的心液消耗、虚火上炎。按照黄元御的逻辑,就是胃土的升降功能失常,从而导致的肺、肾的收藏功能异常,接着将心肾二脏之中隐藏的君相之火泄露,这样一来,心液急剧消耗,自然就会出现虚火上炎的情况,这就是阴虚的原理。

黄元御认为,人们大多都知道肺肾的亏虚,却很少知道胃土也是脆弱的,胃本来是属阳的,但它却内含阴魄,胃土若旺就能气化生成阴液。人们都知道“气统于肺”,却不知气“实化于胃”,虽然肺气清降而产生阴精,但都有赖于胃土右转而变化的阴魄。所以这种情况,应该“降肺胃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由此,黄元御创立了地魄汤。

地魄汤由“甘草二钱(炙),半夏三钱(制),麦冬三钱(去心),芍药三钱,五味子一钱(研),元参三钱,牡蛎三钱(煅,研)”组成,煎服方法是煎大半杯,温服。全方仅仅7味中药,而方药的配伍,黄元御认为,“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

在黄元御的学术思想里,中土的作用是极其强大的,而阴虚则是胃土不能沉降,肺金不能收敛,这样君相之火升泄失常,从而导致心液损耗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所以在治疗这个阴虚的时候,重点在于搞定胃和肺的功能,地魄汤是主要针对胃土功能的(当然也兼顾到肺),倘若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热伤肺气,不能化水”的情况后,应该怎么办?黄元御认为,应该在地魄汤的基础上,加“人参、黄芪,益气生水,以培阴精之原”。

黄元御《四圣心源》之地魄汤

黄元御,字坤载,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生于1705年,卒于1758年,是清代乾隆朝的名医,曾任清室太医,被誉为一代医宗。其精华是对周易、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在中医中的发挥应用达到极致。在黄元御《四圣心源》卷四中有一个治疗阴虚的方子,我亲身实践之,效果颇佳,不仅改善了睡眠,而且平素常患口腔溃疡的毛病也彻底治理了。

阴虚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赖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阳气蛰封,此木火生长之根本也。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

地魄汤:甘草二钱(炙);半夏三钱(制);芍药三钱;麦冬三钱(去心);五味子一钱(研);元参三钱;牡蛎三钱(煅,研)。煎大半杯,温服。

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若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则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水,以培阴精之原。此补阴之法也。

中医的五行理论: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胃属土。这个方子的原理,黄谓:人知其金水之亏,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阳体而含阴魄,旺则气化而阴生,以气统于肺而实化于胃,肺气清降而产阴精,即胃土之右转而变化者也。是宜降肺胃以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

《血证论》卷八引黄坤载:地魄汤

【处方】 甘草6克 半夏 麦冬 芍药玄参 牡蛎各9克 五味子3克

【功能主治】 清火降逆,养阴生津。主吐血、咯血、咳血日久,肺脏气阴两伤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血证论》卷八引黄坤载

地魄汤――阴虚之治方剂

方名解释:

地:《灵枢·经水》:“腰以下为地。”

魄:《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素问·宣明五气》:“肺藏魄。”

阴虚

人以腰为界,腰上为天,腰下为地,故腰上为阳,腰下为阴。阴产于阳,在阳中称之为阴根。易经中离为肾,肾为二阳一阴,此中的阴气为称为阴根。

胃气的沉降带动心阳下降使肺金,肾水得以收藏,称为浊阴不逆,也称之为阳降而化阴,也为阴根下潜。胃为戊土,如果戊土不降,浊阴无法从右自上而下降,则肺金,肾水则无阴可藏。君火为心火,相火为心包火,阳气无法下降则使君相二火上炎,心液消耗,称为上热而阴虚。也就是说:阴虚是肺金,肾水得不到心阳,叫阴虚。虚:得不到物质以充实则称之为虚。治阴虚就是降肺胃以使肺金,肾水得以收藏。

治阴虚方为地魄汤

方剂组成:甘草2钱(炙)   半夏3钱(制)  麦冬3钱(去心) 芍药3钱      五味子1钱(研) 元参3钱       牡蛎3钱(煅,研)

方药比例:2:3:3:3:1:3:3

方剂解释:麦冬加芍药:双清君相之火。

半夏加五味子:降摄肺胃之逆。

元参:清金益水

牡蛎:敛神藏精

甘草:培土

方剂功效:陪阴精之原,补阴之法。

方剂加减: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加人参,黄芪。

黄元御学术思想

重视中气,扶阳抑阴。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所谓土也,是阴阳升降之枢轴,阴阳五行变化和万事万物生化的根本。在人体,中气即脾胃之气,是人体脏腑后天之根本。

1、阴虚的治疗:宜降肺胃而助收藏,不可滥用滋阴降火之剂,方用地魄汤:甘草、半夏、麦冬、芍药、五味子、元参、牡蛎。

2、阳虚的治疗:不仅要温肾助阳,更要健脾升阳,方用天魂汤:甘草、桂枝、茯苓、干姜、人参、附子。

3、气病的治疗:人体之气,肝左升而肺右降,中气为升降之枢轴。肝气郁结之源,在于脾之不升;肺气上逆之因,源于胃气不降。气滞于右胁及胸膈者,降胃泻肺,方用下气汤:甘草、半夏、五味子、茯苓、杏仁、贝母、芍药、橘皮。气滞于左胁及脐腹者,治宜升补肝脾,方用达郁汤:桂枝、鳖甲、甘草、茯苓、干姜、砂仁。

4、血病的治疗:血瘀之标在肝,之本则在于脾土之滞陷不升,宜温中健脾,活血化瘀,方用破瘀血汤:甘草、茯苓、丹皮、桂枝、丹参、桃仁、干姜、首乌。治衄血必降胃气,降胃气必用半夏,不可以血证为阴虚而不用半夏,宜清金降胃,方用仙露汤:麦冬、五味子、贝母、半夏、柏叶、甘草、芍药、杏仁。

5、精病的治疗:肝气不升则郁结于下,扰动精室而下泄。土湿阳衰,生气不达,是以木陷而不升。治宜培土疏木而交通心肾,方用玉池汤:甘草、茯苓、桂枝、芍药、龙骨、牡蛎、附子、砂仁。木郁生热者,宜加泽泻、丹皮,以泻脾湿而清肝热,不可用知母、黄柏之苦寒伤阴。

6、神病的治疗:胃气不降则心神不安,治宜和中安神,方用金鼎汤:甘草、茯苓、半夏、桂枝、芍药、龙骨、牡蛎。

7、水病的治疗:扶阳抑阴,方用黄芽汤:人参、干姜、甘草、茯苓。共奏补火泻水、升降中气之效,阳旺湿去,水火自调,诸病自愈。心火上炎,心悸烦乱,加黄连、白芍以清心;肾水下寒,遗泄滑溏,加附子、川椒以温肾;肝血左郁,凝滞不行,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加陈皮、杏仁以理肺。

调理中气者,才是治疗之根本。

二、“中土回环”,气机升降的圆圈理论。以法半夏、茯苓、甘草为三驾马车,旋转中焦,升降气机,治疗百病。

1、《四圣心源》桔梗玄参汤治鼻炎:桔梗9g、玄参9g、杏仁9g、橘皮9g、半夏9g、茯苓9g、甘草6g、生姜9g。桔梗主升,开肺排脓;玄参亦升,润燥解毒;杏仁降肺;橘皮化痰降逆;半夏和胃降逆;茯苓升脾除湿;甘草补脾胃,坐镇中州;生姜散外表之寒。中医称:“九窍不和,皆属脾胃。”就是这个道理。湿气特重用苓泽姜苏汤:茯苓9g、泽泻9g、生姜9g、杏仁9g、甘草6g、橘皮9g、苏叶9g。

2、治吐血案:茯苓、甘草、半夏、干姜、丹皮、牡蛎、桂枝、白芍,月余病愈。茯苓除湿升脾;甘草补脾胃,坐镇中州,是圆圈的轴心;半夏燥湿降胃。茯苓、甘草、半夏构成了圆圈的核心,有升有降(处方时必用之药)。干姜暖脾升土,暖肾以助封藏;丹皮疏肝升陷;牡蛎收敛浮火,随胃气而降至下焦;桂枝亦为疏肝升陷之品。另有一案治妇女吐血用方:茯苓、甘草、半夏、川椒、附子、干姜、桂枝、白芍、丹皮、肉苁蓉,妇女调理肝经很重要,桂枝升肝、白芍柔肝、丹皮清肝,“附子非干姜不热”,干姜引附子药性入肾经。

3、治齁喘(哮喘)方:苏叶、杏仁、橘皮、半夏、茯苓、干姜、生姜各三钱,甘草、砂仁各二钱。另方:茯苓、甘草、半夏、干姜、细辛、橘皮、桂枝、砂仁。细辛对顽固性风寒头痛、咳喘有明显效果,砂仁暖肾燥湿、引气归肾。[另]心悸咳喘方:茯苓12g、泽泻9g、炒杭芍9g、粉丹皮9g、制首乌12g、广橘红9g、杏仁9g、法半夏9g、广郁金9g、苏泽兰30g、柏子仁9g、北沙参12g、砂仁6g。

4、治中风方:左半身瘫痪不灵: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甘草二钱、何首乌三钱、茯苓三钱、砂仁一钱;右半身瘫痪不灵:生黄芪三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其弟子麻瑞亭称左半身瘫痪为血虚型,加鸡血藤五钱、丹参五钱、路路通四钱,以通血络;右半身瘫痪为气虚型,加夏枯草、茺蔚子、决明子各五钱,以疏肝气,并各加入杏仁三钱,以降肺气。

【体会】按以上法则论治,临床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治糖尿病一例,男,60岁,舌质淡嫩少津有裂纹,用益气养阴药物三十剂,无明显效果,于是参照地魄汤处方:半夏20g、玄参30g、麦冬15g、牡蛎40g、白芍30g、桂枝15g、内金20g、虎杖30g、乌梅20g、茯苓40g,水煎服,五剂空腹血糖由11.2降至7.5,继用五剂,血糖正常,又按此法调理二十余剂,半年后复查,血糖仍然正常。由此可见,阴虚者必用半夏,概降肺胃而助收藏耳。

例2、张女士,甲亢,处方:半夏20g、桂枝15g、茯苓40g、龙骨40g、牡蛎40g、白芍30g、玄参30g、麦冬15g、浮小麦30g、山萸肉30g、防风15g、白芷30g、木香10g,二日一剂,水煎服,服药十剂,诸症悉平。

 附:昌邑城里田龙章请黄元御治气臌。他的病历是:“初秋病痢,服药数剂,痢愈而腹胀,得食更甚,胁内气冲作痛。用温中散滞之方,胀消,心绪烦乱,悦怒不平。又以忿恚而发。数发之后,脐内肿胀,遂成气臌,喘呼不卧,溲溺艰涩,诸味俱绝,食甘稍差。”黄元御分析,他的病源在于脾土湿陷,木郁不达。“怒伤肝气,贼虚脾土,肝脾郁迫,不得发舒,故清气壅阻而为肿胀”。他指出治疗这种病“宜燥土升陷,而达木气。土燥阳升,消化水谷,水能化气而气复化水,下注膀胱,水道清利,湿气渗泄,肝脾升达,肿能自消。庸工见其小便热涩,而以黄檗、知母清泻膀胱之热,脾阳更败,湿陷益增,是拯溺而投之以石也,岂不谬欤!若藏府之中,湿旺气结,久而不行,化生腐败。腐败瘀填,则用疏涤五藏之法,去其菀陈。腐败全消,脾阳升布,则精气动薄,神化回涌,寿命永固,长生不老。此除旧布新之法也。”他从人生于火而死于水,以阳生而阴杀的原则出发对田龙章的气臌病,用燥土达木、行郁升陷之味,十几天就痊愈了。

地魄汤中的妙义

《四圣心源》劳伤解中,阴虚一节,黄师拟了一个地魄汤:甘草二钱,炙 半夏三钱,制 麦冬三钱,去 心芍药三钱 五味子一钱,研 元参三钱 牡蛎三钱,煅,研。煎大半杯,温服。

此方黄师解释曰: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

在此,值得欣赏的是,黄师清金药用了一味元参。而观其他医家医书,一般所用清金之药,往往种类很多,非常杂乱,似乎只要是清金的,以为功用相同,相互之间可以随便替换使用。

元参清金补水,而黄师使用元参的深意在于:元参轻清飘洒,不寒中气,最佳之品。这就是清金药中不同之处,用了元参,可以清金,并且因为元参轻清飘洒,其气飘洒于上,可以保护中气,以免清润之品下沉而伤及中气,避免旧病去,而新病来也。本人尊黄师之法,实际应用主要用元参。愈用愈感知到黄师的真知灼见,实在令人佩服,真的很难想象到黄师到底是用什么方法认识到元参与众不同的药性的。

黄师在阴虚一节,还说:若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则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水,以培阴精之原,此补阴之法也。气生水,即阴生于阳也,这就是火神派所谓的用阳化阴的意思吧,只是黄师用气生水,所用概念更加精准。而火神派的用阳化阴,往往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很多人理解得了用阴化阳,却理解不了用阳化阴。天一生水,水为阴,天为阳,阴生于阳;地二生火,火为阳,地为阴,阳生于阴。此之谓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