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天下同道 万物联动

 章江之邻 2019-06-19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译文:

不需要离开家门对天下的道理也可以有所认识,不窥探窗户也可以发现天道的变化。事物表现出的现象可以弥漫的范围越广,人们对它的认识可以覆盖的范围就越少。因为这样所以圣人不需要自己亲自去施行就可以对事物有所认识,不需要亲自看见就可以对事物进行分类命名,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做就可以有所成(达到自己的目的)。牗(yǒu):窗户的意思。

户是指门户,大门的意思。要知道不出大门是怎么知道天下的道理的,首先我们要知道不出大门和出大门有什么区别?天下之道无非就是物之道与人之道。在宗法社会家国天下其理相同,其道也类似。国就是大家,家就是小国,推广至天下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不出家门以小见大就可以知道天下之道,这是人之道。物之道呢?万物变化只受天地的影响门内门外它们的道是一样的,不会因为隔了一扇门它们的道会有什么变化,所不同的就是地域而已,地域的不同可能造成它们有细微的差别但是它们的道是一样的,所以不出家门以家门内之物的道就可以见天下之物的道。比如门内的院子里可以种活一颗白杨树,那么在门外照样可以种活一颗这杨的白杨树。这就是“不出户知天下”。知是指认识理解。知天下就是能认识理解天下万事万物的道。不出户之所以可以知天下是因为天下万事万物之道是相通的,以此及彼,只要认识了户内之道户外之道及至天下之道都可以认识了。天下之道皆相通就是“不出户知天下”想要说明的道理。

牗是指窗户,不窥探窗户就可以知道天道的变化,为什么?因为天道的变化虽然只表现在天上但它同时还会引起很多其他事物的变化,最简单的下雨之前一般云层都会遮住太阳影响光线,从这些简单的变化中就知道天道的基本变化,复杂一点的也可以从动物的反常中看出端倪,比如有时在大雨前蜻蜓就会满天飞。所以要知道天道的变化并不一定要抬头看天更不需要从窗户向天上窥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万物的变化是相连的,这就是“不窥牗见天道”想要说明的道理。这里用的是“见”字。见就说明不窥牗虽然不能直接看见天但可以从其他的地方发现天的变化,这就可以说明万物相连的道理。

一件事物它表现出来的现象越多表现出来的现象包含的范围越广,那么我们对它的认识所能包含的范围就越少。这怎么理解呢?比如一个人,他表现的很复杂,你说他富,它又经常穿得像叫花子一样,你说他穷他又经常出现在最贵的餐馆大吃大喝,你说他好吃他又经常和一大帮穷人在路边吃着粗劣的食物而乐此不彼,如果说他仁可是谁要是欠他一点钱他都会把人逼得无路可走,你要说他恶他又经常周济邻里,等等等等,总之他就是表现的很突出很复杂很矛盾各方面的特质都表现出来了,但是象这样的人该怎么去认识他呢,认识来认识去最后只认识到姓名某某几岁哪里人这几个最简单的信息,其他的都讲不清楚看不透彻没有认识。这就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出是出现、是表现出的意思。弥是弥漫,表现出的现象弥漫到哪些方面就是指它在那些方面有这样的特征表现出来。为什么要用一个“弥”字呢?弥字的本意是指水漫出来了到处流,流到哪就是弥到哪,所以弥就是表现出来的表象把事物的本质掩盖掉了的意思。“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就是指表现出的表象的东西把事物的本质的大部分都掩盖掉了,导致人们的认识能覆盖的范围就很少,人们只能对事物的本质有少部分的认识了。比如一块大石头被一盆浑浊的水漫过,水漫过的面积越大可以看清楚石头本来面目的面积就越少。

天下的道都是相通的,万物的变化又都是相连的,同时如果事物表现出过多的表象还有可能会迷惑人们使人们不能对事物有清晰的认识,所以按照这样的道理来推理:圣人不需要自己亲自去施行就可以对事物有所认识,因为天下的道理是相通的;不需要亲自见到事物就可以对事物进行分类命名,也是因为天下的道理是相通的;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做就可以有所成就是因为万物的变化是相连的。这就是“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什么叫不行而知?不用自己去做都知道八月去种树是种不活的,这就是不行而知。什么叫不见而名?不用自己亲自看到,只要说出这一事物的基本特征就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什么叫不为而成?战国时苏秦灭齐却没有自己直接带兵攻齐而是想办法让齐国去攻宋最后灭了宋引发六国攻齐而差一点灭了齐,这就是不为而成。为什么?因为万事万物的变化是相互关联的,齐国灭宋一定会引发六国攻齐。苏秦灭齐却没有直接带兵攻齐而只是打开了一个六国攻齐的开关导致齐国差点被灭,这就是不为而成。所谓“蝴蝶效应”就是不为而成的极端表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