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整版《周易•系辞•释义— —上》(值得收藏的深度好文)

 三泰书斋 2018-08-21



周易·系辞·释义— —上


       《易经》的创作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伏羲先天八卦——阴阳概念的产生,八卦创立。*文王后天八卦— —重卦,即八个单卦两两重叠,每卦自下而上,共六爻,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周公整理创作卦爻辞。*孔子作《易传》,也称《十翼》。

       《易传》是今人研究《易经》最重要的“津梁”,把《易经》上升到了哲学、伦理学的高度。我今就先从《易传》开始给大家讲《易》。

       《易传》共七种十篇,它们是:《文言》、《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这十篇是孔子学《易》的心德体会,创作宗旨均在阐释《易经》的大义,但各有一定的侧重点或特定的角度。

       《文言》分前后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象征意旨,故前节称《乾文言》,后节称《坤文言》。

       《彖》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别阐释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及一卦大旨。

       《象》亦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其中释卦象者六十四则,称《大象传》,释爻象者三百八十六则,称《小象传》。

       《系辞》因自身篇幅较长分为上下两篇,可视为早期的《易》义通论,其要义在于发《易》义之深微,示读《易》之范例。文辞精美绝伦,阐释幽渺宏大。

       《说卦》是阐说八卦象例的专论。

       《序卦》旨在阐说《易经》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揭示卦卦相继相承的意义。

       《杂卦》即打散《序卦》所揭示的卦序,把六十四卦重新分成三十二组,两两对举,以精要的语言概括卦旨。

        现在,我们就从《易传》的《系辞》篇讲起:



  周易·系辞— —上


【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释义】

        天尊贵在上,地卑,居下,这样乾坤的位置就确定了。

【原文】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释义】

        当卑下与高贵陈列展现出来时,高贵与卑贱也就随之有了各自的位置。

        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的价值与能力的发挥,就在于他(她)所处在什么位置……

【原文】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释义】

        天地之间一动一静有一定的规律性,阳刚与阴柔也因此而可以分断清楚了。

【原文】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释义】

        天下的事物,都是各自以其类别而聚集,各种动物、植物……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事物都以其不同的群体习性而区分,吉凶祸福就在事物的同异中产生。所以,一个人要想有好运,首先要选对交往的人和群。

【原文】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释义】

        当阴阳、刚柔、动静、方物分化后,在天空中形成天体等如日月星辰的形象,在大地上形成了山川、动植物等景象,事物的变化就是通过象与形得以体现。

【原文】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释义】

        所以,阳刚与阴柔相互摩擦交流而生成了八卦,八卦又两两重叠相互推衍生成了六十四卦,就如同天地交感,雷霆鼓动,风雨润物,日月交替往来运行之间,形成了一寒一暑,春夏秋冬。

【原文】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释义】

        对于人类而言,乾道演变成男性,坤道演变成了女性。

        乾道的智慧在于它是万物的伟大的创始者,坤道的作为在于她在大地上生成了万物。

        乾以其平易而充满智慧,坤以其简易而大有作为。

        事情只有平易才能使人们容易明白,事情只有简易才能使人容易跟从。

        容易为人们所知道就会让人们亲近,容易让人们跟随就能建功立业。

        能得人们亲近则可以立身长久,有立业之功就可以受人尊崇而立身宏大。

        立身长久是智者贤能的美德,立身宏大是智者贤能的事业。

【原文】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释义】

      《易经》至简至易,平易与简约中蕴含了天下之理。明白了天下之理,就能将阴阳、刚柔、尊卑、贵贱安排在适宜的位置。此亦修身、进取、用人之道也!

【原文】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释义】

        圣人通过观察万事万物之象而设立了六十四卦,又在各卦、爻下系以言辞以说明它们所蕴涵的吉凶之征兆,阳爻和阴爻一来一往,消长变化。所以,“吉”与“凶”,就是“得”与“失”的象征;“悔恨”与“困难”,是忧愁困惑的象征;“变化”者,是阴进阳退,是旧的事物退去,新的事物发展前进的象征;阳刚与阴柔的变动,是昼夜的象征。

【原文】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释义】

        六爻的变动,包含着天、地、人三才之间道理。所以,君子能居住而安稳的原因,在于他遵循了《易》所揭示的秩序;而君子喜爱和玩味的,是爻下所系的简约而精美如诗的释辞。所以,君子平时居住在家就观察卦象与玩味揣摩其卦爻辞所蕴涵的意义,行动出门,则通过占卜观察六爻的变化,揣摩占筮所启示的吉凶,所以,能得到来自上天的护佑和力量,获得吉祥而无往不利。

【原文】

      《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大小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大小,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释义】

       《彖辞》,是从整体上解释卦象的;爻辞,是用来解释爻位的变化情况的。爻辞中的“吉”“凶”,是用来说明处事中的得与失的;“悔”“吝”,是用来说明为人处事中的小过失的。“无咎”,没有大的灾祸,是因为人们在处事中善于弥补自己的过失。所以,陈列贵贱不同的方法就存在于爻位之中,使大小不同事物齐一的方法就存在于卦体之中,辨别吉凶的方法就存在于具体的卦爻辞中,人们之所以有忧愁悔恨且遭遇困境,是在于人们往往忽略了小的过失所导致的,而使人们在行动中能免于灾祸的方法就在于对自己言行的悔过改正。所以,卦体有大小之分,辞义有危险与平易之别;卦爻辞的意义,就在于各卦爻辞指点提示人们应该去的方向甚至是时间。

【原文】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释义】

      《易经》中所蕴含的道理与天地之间存在的准则相似,所以,也就能无所不包地涵盖了天地间所有的道理。而人们运用《易经》所包含的道理和去仰观天上日月星辰所垂示的天文,俯察大地上的山川地质地貌所呈现的条理,就能从中了解认识到幽隐无形与明显有形的来龙去脉;考察万事万物初始的与终结的状况,所以,可以知道生与死的道理和规律;精气聚集在一起就化成万物,反之,精气魂魄游离耗散就会改变这种情况,所以,通过这种变化,就可以了解认识到所谓的鬼神之情况与形状。明白了《易经》所蕴含的道理与天地之间的道理相类似,言行就不会违背自然规律;知道了万事万物周行不殆的道理,并运用其中的道理行走天下济天下之生民,成就天下的事业,行为就不会有什么大的过失;处事应变旁通而不流于迂腐或泛滥,乐于天道,知道天命之定数与变数,所以,就不会有忧愁烦恼;安分于所处的境况,常存敦厚仁爱之心,所以,才能博爱天下之生民。《易经》包容了天地间万事万物之变化的自然规律,细致周密地成就天地万物而无所遗失,通晓昼夜阴阳的变化之道而充满智慧之光,所以说,神秒的变通之道,不会拘泥于一种方法,而《易》道的变化也不会局限于一个卦体之中。

        仁,原本不是“亻”旁,是一竖两横,一竖,代表阳,单为阳,两横代表阴,双为阴。实际就是八卦阴爻阳爻两个符号组成,古始造字者本初是把“太极阴阳图”用文字来表示,本意就是:仁者,明阴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之意,阴阳相依,天地之道,夫妻之道,男女之道,所以,孔子说:“仁者,爱人”。也不知何时被人加了一撇,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失去了本来的深意,甚至被解释成“仁,二个人,两个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好像也有些道理,但是把“仁”做为古始造字者原本是化“太极阴阳图”为文字的初心蒙蔽了!

不学《易》,真可怕!有人在百家讲坛上讲《道德经》、《论语》……却不知这些都是建立在《易经》的基础上的,甚至其人可能就没有学过《易经》,不学《易》而讲《经》,荒谬而欺世人!

【原文】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释义】

        一阴一阳的相辅相成、循环往复、消长变化、和谐统一就是事物发展的“道”,即规律性。继承和发扬这个“道”的就是善,而成就这个“道”的则是事物内在的固有的本质。有仁爱之心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了“仁爱之心”,有智慧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了“智慧之光”,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运用此“道”而茫然不知,所以,通达兼容的君子之“道”就更鲜为人知了。阴阳之道往往显示于成就万物的仁爱之心中,隐藏在日常生活运用之中,“道”能鼓动化育万物,但是,因为它是法则,它是纯然客观的自然,故不像圣人一样对生民有慈悲优虑之心,由此,可以看到,阴阳之“道”的盛美之德和宏大功业是多么的崇高博大之至啊!富有万事万物就可以称作是“大事业”,所以,效仿阴阳之“道”,我们人首先应追求的事业就是富有,有人仇富,所以穷也!有人明明很想要挣钱致富,却何必打着慈善的旗号带着佛的面具?!每天都能使事物有新的面貌,这就是“道”育万物的盛大美德。有人天天讲“德”,却扯了一大堆说不清楚,《易经》告诉我们:每天自强不息,每天都在进步,这就是盛大的美德。生生不息,阴阳转化,就是“易”,易,日月也,昼夜也,循环往复,运行不止,万事万物生生灭灭,生生不息。能呈现天象就称作“乾”,能效法地势就称作“坤”,能穷极蓍策之数预知未来之事就称作“占筮”,能通晓阴阳变化然后采取行动就称作“作事”:阴阳变化莫测,微妙难识就称作“神”。

这个“道”,成就了万事万物,而又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所以,我们才能认识体会这个“道”,才能修“道”,正如佛家讲的,众生皆有佛性,众生才能听闻佛法,修习佛法,成就佛果。

        在此作诗一首,以赠各位善学:

         自古圣贤皆仇富,

         我独不怜贫贱人。

         贫贱皆因恶与惰,

         富贵乃是善与勤。

【原文】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辞,是以广生焉。

【释义】

        坤啊!象征阴柔的“地”,当它静止的时候,就处于闭合隐藏的状态,当它兴然而动之时,就开通了生气,所以,万物能广生于其中。

【原文】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释义】 

        乾啊!象征阳刚正气的“天”,当它静止的时候是那么的宁静专一,当它发动起来则是那么刚直正大,所以,伟大的精神和力量就产生于此,产生于“乾”,产生于“天”。

【原文】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释义】

      《易经》啊!它是多么的广泛而博大,用它来象征和论说远处的事物则没有止境,用它来论说近处的事物则精准而正确,用它来论说天地之间的事物则万事万物尽在其中!

【原文】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释义】

      《易》道,刚正博大可以与天相配,阴柔宽广可以与地合,《易》的阴柔与阳刚的变化与交流融通,可以配合四季变化的规律,阴柔与阳刚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可以与太阳和月亮相匹配,它平易而又简约的美善能与至高无上的美德相配合。

【原文】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祟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释义】

        孔子说:“《易》的道理应该是至善至美的吧!《易》啊!是圣人用来崇尚美德而广大事业的。智慧贵在崇高,礼节贵在谦卑。崇高防效的是天之道,谦卑效法的是地之情。天地设立了尊贵与卑下的位置,而《易》的道理就运行于其中啊。成就万物之性,而不要伤害万物之性,能永恒地保存万物的存在而不要损伤万物的存在,这样就会找到通向道义的门户。”

【原文】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赜(zé),幽深之意。

【释义】

        圣人发现天下之幽深难见的道理,就将它比拟于具体的形象与面貌,并以其作为适宜的物象本性的象征,所以称作“卦象”。圣人发现天下万物的运动变化,而观察其会合变通,从而推行管理社会众象的典章制度,于是,在各爻之下系上爻辞以判断其吉凶,所以称作“爻”。论说天下幽深微妙的道理,不可以有鄙贱轻恶的态度;论说天下最复杂的变化和运动,不可以妄谈乱说。这是因为《易》比拟天下复杂的事物然后论说其中的道理,先审议这些道理然后才能揭示其运动规律,通过比拟和审议就形成了变化之道。



【原文】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释义】

        老鹤在树荫下鸣叫,小鹤应和着。我有甘甜的美酒,我与你来共同享用它。

【原文】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释义】

        孔子说:“君子居往在他的家里,若他说出的道理是合理而美妙的,那么千里之外也会有人应和,更何况邻近地方的人呢?若居住在家里,所讲说的道理不是合理的美妙的,那么千里之外的人也会违背他,更何况是邻近地方的人呢?言论出于自身,要施加于民众;行动在近处开始,远方的人也能看见。言行,犹如君子开合思想的枢机。枢机的开启,是荣与辱的关键。言行,是君子之所以鼓动天地万物的工具,怎么可以不谨慎呢?”

【原文】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释义】

        “《同人》之九五爻说:和同于人,起先是痛哭号啕,后来又笑容满面。”孔子解释说:“君子为人处事的方法是,有时要出门行动,有时要安静地处在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时要保持沉默,有时要发表意见。若是两个人能同心同德,其力量就可以如切断金属的利刃一样强而有力。心意相同而说出的话,其气味就如同兰草一样芬芳。”“《大过》卦的初六爻说:用洁白柔软的茅草衬垫祭品,没有什么过错。”

        这里先解释一下“初九,九二……上九”,“初六,六二……上六”的概念:《易》以单为阳,九为阳之极也,故以九代指阳爻。故阳爻自下而上为“初九,九二……”第六阳爻称“上九”。《易》以偶为阴,六为阴数之中,故以六代指阴爻。第一阴爻为“初六”,自下而上为“六二、六三……”最上一阴爻为“上六”爻。

【原文】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释义】

      《谦》卦之九三爻说:“有功劳而又保持谦虚,君子正因如此最后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吉祥如意。”孔子说:“有功劳而不夸耀,有功德而不居功自傲,真可谓是仁厚至极啊!这说明君子有功德而又能谦虚地对处在下面的人以礼相待啊!道德贵在盛大,礼节贵在恭敬;而谦虚的含义,就在于对人恭敬以保持自己的地位。”

        谦虚永远是吉利的,存恭心方为第一等人。其可贵之处就在于有大功劳有大功德而依然能以谦虚之心恭敬之心礼敬他人。

        子云易学提倡“心融万物,恭敬万物。”

【原文】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释义】

      《乾》卦的第六爻——上九爻说:“巨龙飞得过高就会招致悔恨。”孔子说:“身居高贵之处而没有得到适当的位置,就会因为过高而失去了民心脱离民众,贤明的人处在下位而得不到帮助,所以行动起来就会有悔恨。”

事业的目标,立身的态度,一定要植根于民众,关注民众的需求,放低自己的身架。

【原文】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释义】

       《节》卦的第一爻——初九爻说:“不走出门户庭院之外,就不会有灾祸。”孔子说:“危险与动乱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言语不谨慎所致。君王不懂得言语谨慎就会失去大臣们的拥护与追随,臣子言语不谨慎就会失去身家性命,办事开始时不谨慎就会危害整个事情的成功。所以君子言语谨慎行动缜密而不轻易走出门户庭院!”

        节,节制也,谨言慎行。

【原文】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释义】

        孔子说:“创作《易》的人,大概很了解盗贼的心理特点吧?《易》说:‘背负着财物乘坐在大车上,这等于是自己招致贼寇的到来。’自己背负东西,这是庶民的事务;乘车,这是君子的特权。以庶民的身份而乘坐君子才能乘坐的车,那么,就会导致盗贼思谋着抢夺。处在上位的人懈怠傲慢而处在下位的人骄横暴虐,就会招致强盗的思谋和侵伐。怠慢而不藏好财物就会引来盗贼,将体态装扮的妖冶、艳丽,就会诱发淫荡之心。《易》说:‘背负着财物乘坐在车上,这等于是自己招致贼寇到来。’盗失之事就是这样招引而来的。”

        管好自己的财物,不显露于外,怎会招致贼寇?显富必致灾祸!女人去掉妖艳,学会端庄,又怎会招致奸淫?今之女子恨不穿衣裤,致淫心浮动,被奸被杀,谁之过?

【原文】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蓍,(shī)蓍草,草本植物,干硬而节节相连不分支,古代用于占筮,也用于小孩识数,沿用至近当代。

筮,(shì)占卜,筮测。

揲,(shé)古代数蓍草占卜。

扐,(lì)夹住。

【释义】

        博大精深的筮策之数有五十根蓍草来演绎,而实际用则为四十九根。任意地分为两部分以象征天地两仪,然后从中取出一根悬挂起来以象征天、地、人三才;每四根分成一组以象征四季,将“一仪”中揲算剩余的策数归放于左手无名指间以象征闰月;因五年后会再次产生闰月,所以要将另外一仪演算剩余的策数放于左手中指间,之后,再起一卦,反复揲算。天的数字由一、三、五、七、九五位数字组成,地的数字由二、四、六、八、十五位数字组成,五位奇偶之数相加共计五十五,这就是《易》运用数字变化而通于鬼神的奥妙之处。《乾》卦的筮策之数有共计二百一十六策,《坤》卦的筮策之数共有一百四十四策,二者合计为三百六十策,相当于一年有三百六十天。《易》上下二经的策数相加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相当于万物之数。

【原文】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酬酢(zuò),运用,运作。

【释义】

        因此,通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演算步骤就形《易》卦中的一爻,策数变十八次后形成一卦,而每九变形成八卦中的一个卦形只能成为小的卦象。然后,再将八卦牵引而相重后就形成六十四卦,遇到相应于卦象的事物就增长或扩大它所能象征的意义,这样,天下的事就全在《易》中了。《易》的奥妙就在于它能彰显天地日月运行的规律、筮数应验的神奇、成就万物的盛德、慎密不乱的言行,所以,运用《易》理就可以应付、处理万事万物,又可以得天佑神化之功。

【原文】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释义】

        孔子说:“通晓变化之道的规律的人,大概也会通晓神明所做的事情吧?”《易》含有四种圣人运用的道理和方法:*应用言辞的人崇尚《易》中的言辞之美,用《易》来指导行动的人崇尚其中的变化规律,用《易》来指导制作器物的人崇尚其中的卦象和爻象,用《易》来指导占卜预测决疑的人崇尚其中的占卜原理。

【原文】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释义】

        所以,君子如若将有所作为,有所行动之时,就通过占卜预测来问吉凶,然后,再根据所占得的结果掌握好自己的言行,而《易》能如同回声一样去响应占筮者的问题和要求,无论是远近还是幽深,用它都能推演出未来事物的发展轨迹等情状。若不是通晓天下最精深的道理,又有谁能做到这样呢?!

【原文】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释义】

        三变五变之后,再将各爻之数交错综合,会通变化之数,于是就形成了天下的文采;极尽筮策占卜之数,于是就确定了天下的物象。若非天下最为复杂奇妙的变化,又有谁能做到这样呢?

【原文】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释义】

      《易》因其能宁静无思,清静无为,寂然不动,所以,这就是用它占卜预测事物未来的走向与吉凶时,就能感应而通达于天地之事的原因。若非天下最为神圣之《易》理,又有谁能做到如此呢?

【原文】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释义】

      《易》啊,是圣人以极为深奥精深的道理用于研习极其微妙的事物的一部奇书。因为唯有精深的道理,所以才能汇通天下的心志;唯有研习微妙的道理,所以才能成就天下的事务;唯有把握了《易》道的神妙,所以才能够不用急急忙忙的做事儿,反而能够迅速的办成事情,不用自己急急忙忙的行动,吉祥的结果反而会自然的到来。孔子说:“《易》具有四种圣人运用的道理和方法”,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啊。

【原文】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释义】

        天数一,地数二;天数三,地数四;天数五,地数六;天数七,地数八;天数九,地数十。孔子说:“《易》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圣人开通天下人的智慧,成就天下之事物,包容天下万物,包容天下万物中蕴涵的道理,如此而已。”所以,圣人用《易》来汇通天下人的意志和思想,以成就天下之事业,以决断天下之疑难。所以,用来演算卦象的蓍草具有圆通而神奇的特征,而用以象征吉凶的卦体则具有方正而明智的特征。六爻的意义在于通过变化告知人们卦爻辞中所包含的吉凶。圣人以此来净化心灵,然后,退而深藏于隐密之处,在吉凶方面则与百姓同忧同患。由此可知,神奇的《易》道不仅能预测未来的情况,同时还蕴涵着过去的经验教训,有谁能做到这样呢?古代聪明智慧、神明英武而又不好残暴杀伐的君主才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吧!所以,只有明白天地万物之道,才能够清楚地了解民众的事情,正是圣人取神妙的蓍草来占验吉凶得失之理,并以此来指导民用之事。圣人用《易》理以肃敬警惕,以《易》理之神妙而明其道德。所以关闭门户叫做“坤”,打开门户就叫做“乾”,一闭一开称作“变化”,来来往往而变化无穷叫做“汇通”;将变化的情况表现于具体的事物现象就叫做“象”,具有有形的物象的事物就叫做“器”,按照《易》揭示的原理制作出器物而用之就叫做“方法”,利用乾坤“闭合开启”的道理来出入于宇宙万物之中,民众都用《易》象造就的器物,却浑然不知这些器物从何而来,“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对民众的教化与恩德真所谓是奇妙如神啊!

【原文】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县,通“悬”,悬挂,显现。

亹,(wěi),勤勉努力的样子。

【释义】

        所以,《易》具有了宇宙生成的本原之体“太极”,由它生成了天地阴阳之“两仪”,由阴阳两仪又生成象征四时的四种爻象,再由这四种爻象又生成了象征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物象符号的八卦。(八卦相重生成六十卦,用来判定一件事物是吉是凶的演算系统。)有了对吉与凶的判断,就可以确立天下之大事大业。所以,效法物象没有什么比天与地更大的了;而变化与融通也没有什么比四季的变化更大的了;而高高地悬起在天地间的“象”也没有比显示光明的日月更大的了;而尊崇高尚也没有什么比拥有江山四海的九五之尊的富贵更大的了;具备天下之物以使之为民所用,建立成就天下之器以使其能有利于天下之民,没有谁能比圣人的功德更大;探求复杂的事物,索取隐密的事物,通过近处的事物而钩取精深幽远的事物,并以此判定天下之事物的吉凶,使之成为使天下之民能勤勉努力的做事,没有什么能大过蓍策和龟卜的作用了。所以,天地间自然生成神奇奥妙的蓍草和灵龟,圣人深体其中的奥妙与原理;天地运行变化而产生四季的变化,圣人效法这种春萌、夏长、秋储、冬藏的变化来创立与之相应的刑律政令;天地日月星辰等垂示本身就含有吉凶征兆的现象,圣人模仿这些“天象”创立推演出六十四卦的卦象以表示吉凶的情况;黄河中出现的龙马背负着图示,洛水中出现的龟背上的图示,圣人深悟这些图像演画出阴阳八卦。《易》有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是用来显示事物的阴阳刚柔及其变化规律的;而在每个卦、每一爻下所系的文辞,是用来告知人们事物变化中的吉凶情况的;而根据这些变化,文辞即确定了吉与凶的信息,所以,这就是圣人用来判断吉凶祸福、得失悔吝的依据。

【原文】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释义】

      《易》说:“来自上天的佑助,吉祥而无所不利。”孔子说:“佑,就是帮助的意思。上天所帮助的人,是那些顺从正道的人,顺从天道的人;人所帮助的人,是那些诚实守信的人。履行诚信的人也就要时时想着顺从正道,又能以这种诚信的态度去尊重崇尚有贤德的人。所以说:‘来自上天的佑助,吉祥而无所不利’。”孔子说:“书面上的文字不能完全表达作者想要说的话,而作者所说的话也不能完全表达他的所思所想。”那么,圣人的思想,难道就不可以显现出来了吗?孔子说:“圣人创立了象征宇宙天地万物的图像以全面详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设立六十四卦卦象来揭示事物中的真假,又在每个卦、爻下系以文辞来完整详细的发表他们的言论。又变化出三百八十四爻来会通万事万物以全面地有利于天下,并用以鼓舞百姓尽可能的发挥《易》的神奇作用。”

【原文】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释义】

        乾坤,这两个卦可以说是《易》的精微深奥之处了吧?乾坤的创立与上下陈列,其中也就象征着《易》的基本原理。若是乾坤的卦象毁灭,那么也就无从发现《易》的道理了。若《易》的道理不可以发现,那么,乾坤化育万物的道理也就大概要接近停止或熄灭了。所以居于形体之上的意识形态叫做“道理”,而处在形体之下的客观物质叫做“器物”。化育而制裁万物的就称作“变化”,推广并实行这种变化的就叫做“旁通”,将《易》中的这些道理用之于天下的民众就可以称之为事业。因此,所谓的“象”,就是用来发现天下幽深复杂的象征性符号的,将这些象征性的符号比拟成具体可观的形体和面貌,以象征其所对应的事物的意义,因此,就称作“象”。

【原文】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释义】

        圣人用来发现天下变动,并因此而观察其中的融会与变通,以有利于制定和推行典章制度、礼仪法度,并在三百八十四爻下系上判断吉凶的爻辞,所以就称作“爻”。使能够穷尽天下幽深难现的道理存在于卦象中,鼓舞天下万物振作运动的存在于卦爻辞中,化育而裁制万物的存在于卦爻的“变通”之中,推广并实行这种变化的存在于卦爻“旁通”之中,使《易》道神奇而又显明的则在于运用《易》的人;静默潜修就会有所成就,无须言辞就能取信于人,则在于运用《易》占验吉凶的人们的德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