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初六,藉用白茅①,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②,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 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③,其无所失矣。 【译文】 初六爻辞说,祭品用白茅铺垫,没有过失。孔子说:只
【原文】
“初六,藉用白茅①,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②,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
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③,其无所失矣。”
【译文】
“初六爻辞说,祭品用白茅铺垫,没有过失。”孔子说:“只要慎重,既使将祭品放在地上也可以,
用白茅铺垫着祭品,有什么过失呢?这是极端的慎重。白茅这物品极普通的,而可以派上大用场。遵循慎
重之道来行事,就不会有什么过失。”
【注释】
①藉,铺垫。用,以。白茅,草名,柔软洁白,故名。②错.借为措,《说文》:“措,置也。”③
慎斯术,《释文》说一本作顺斯术。以顺解慎,义可通。斯,此。
术,方法。这是指慎重之道.
【原文】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①,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
,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译文】
“勤劳而谦逊的君子,终究有好的结果。”孔子说:“勤劳而不夸耀,有功而不居功,这是极其忠厚
,讲的就是不居功自傲而甘居人下的人。德行讲究的是广大,礼节讲究的是谦恭。谦让就是一种致力于恭
敬而保全自身地位的处世原则。”
【注释】
①伐,夸耀。德,用如动词,犹言以德自居。厚,忠厚。
【原文】
“亢龙有悔①。”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译文】
“升腾到了极高处的龙将要后悔。”孔子说:“尊贵而失去凭藉,崇高而失去民众,虽有贤人但压抑
在下层,得不到他们的辅佐,所以行动起来必然招致悔恨。”
【注释】
①亢,王肃说:“穷高曰亢。”亢龙,是飞至天空极高处的龙。
【原文】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
事不密,则害成①;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译文】
“不出门庭,不会有过失。”孔子说:“变乱之所以产生,言语是引祸的阶梯。国君不慎密就会丧失
自己的大臣;臣子不慎密就会丢掉自己的性命;机密大事不慎密就会功败垂成;所以君子应慎密而不出庭
。”
【注释】
①几,借为机。几事。犹言机密大事。害,败坏。害成,犹言功败垂成。
【原文】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
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
‘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①。”
【译文】
孔子说:“制作《易》的人,他了解盗贼吧?《易》说:‘背负着包袱的小人而乘坐着华贵的车辆,
这是把盗贼引诱过来。’背负重物是小人干的活,华贵的车子是君子的用具。身为小人而乘坐君子的车辆
,盗贼就谋划着夺取它。上面的人轻慢,下面的人横暴,盗贼就谋划着侵犯它。懒于收藏财物是诱诲盗贼
,容貌妖冶是诱诲淫乱。《易》说:‘背负着包袱的小人乘坐华贵的车辆,这是把盗贼引诱过来。’这叫
做招惹盗贼。”
【注释】
①盗之招,犹招盗,这是宾语倒装的格式。
【原文】
大衍之数五十①,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②,揲之以四以象四时③,归奇于扐
以象闰④。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⑤。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⑥。天数
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
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⑦。二篇之策万有一
千五百二十⑧,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⑨,十有八变而成卦⑩,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
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⑾,可与祐神矣。
【译文】
易卦推演的大数是五十,但是只用四十九。将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为两部份,以象征天、地。从放置
于上方(象征天)的那一部分蓍草中抽出一根,竖置于两部份蓍草之间,以象征天、地、人。将上方的蓍草
每四根一组分数,以象征四季,将余下的蓍草放在竖挂着的蓍草的左边,以象征闰月。农历五年闰两次,
因此须再重复上述步骤。即将下方的蓍草每四根一组分数,将余下的蓍草,放在竖挂着的蓍草右边。这就
完成了第一次占筮。天为一地为二,天为三地为四,天为五地为六,天为七地为八,天为九地为十。天数
是五个奇数,地数是五个偶数。五个数相加各有一个和。天数(一、三、五、七、九)相加其和为二十五,
地数(二、四、六、八、十)相加其和为三十,天数、地数的总和是五十五。这天地数的总和就形成了卦爻
变化的依据,从而推演占卜起来有如鬼神一样灵验。《乾卦》六爻,每爻蓍草九揲,每揲四根,总数为二
百一十六。《坤卦》六爻,每爻蓍草六揲,每揲四根,总数为一百四十四。二者相加为三百六十,相当于
一年的天数。《易卦》上下篇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累计布策一万一千五百二十,象
征性地表现为万物之数。所以用四次布策的方法推演出《易经》的六十四卦。经过四次布策而成一变,三
变得到六爻,一卦六爻,共计经十八变而后成一卦。但是八个经卦只能表示各种孤立的事物,只能算是小
成。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引伸,重叠八卦而成为六十四卦,各个孤立事物的象征联系起来从而丰富了卦象。
天下发生的一切变化就能全部包括进来。显现出道、神、德、行。所以掌握了这些东西,就可以参与应对
酬酢,就可以参与助成神化之功。
【注释】
①衍,推演。先秦人称算卦为衍,汉人称算卦为演。此句,金景芳说:“当作‘大衍之数五十有五’
转写脱去‘有五’二字。”《正义》引姚信、董遇云:“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者,其六以象六爻之数,故减
少而用四十九。”从下文看,此说有理。②两,两仪,即天与地。三,三极,即天、地,人。象,象征。
③揲,陆德明说:“揲犹数也。”《说文》:“揲,阅持也。”意即手持而分数之。④奇,多余。此处指
将蓍草以四分数,即用四整除,剩下余数。扐,高亨说:“扐疑借为肋。”此处指所竖置的蓍草两旁。⑤
五岁再闰,古历法五年之中有两次闰月。再扐而后挂,即重演以四分数蓍草的步骤,将剩余的蓍草再次放
置于竖置的蓍草两旁。⑥此二十字原在后文“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之下,据
《汉书·律历志》所引当在此。今据移正。⑦期,一年为期。乾、坤两卦合为三百六十策,与一年的天数
大约相当。⑧战国时,《易经》已分为上下篇,故曰二篇,总六十四卦言之。⑨营,孔颖达疏曰:“营谓
经营,谓四度经营蓍草,乃成《易》之一变化。”依孔说,四营是四次布策的方法。具体布策方法参见译
文。⑩十有八变而成卦,依易卦的演算规则,四次分数蓍草为一变,三变获一爻,一卦六爻,故十八变为
一卦。⑾酬酢,古代宴会之礼,主人以酒回敬,渭之酬酢。这里引申为应酬,应付人与事。
【原文】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
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
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①,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②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③。唯深也,故能通天下
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
此之谓也。
【译文】
孔子说:“了解变化规律的人,就了解神灵的所作所为吧。《易经》具备了圣人的四种原则:用《易
经》来议论事情就崇尚易卦的言辞,用《易经》来指导行动,就崇尚易卦的变化,用《易经》来创制器物
就崇尚易卦的卦象,用《易卦》来卜问凶吉就崇尚易卦的占断。”所以君子将有所作为,将有所行动,则
进行卜筮,将所占之事加以探问。蓍策就会受命解答,如同声响产生回音。无论遥远切近隐秘深奥之事,
都能知道未来的变化。若不是天下绝顶精妙的道理,难道还有别的什么东西能达到这种程度。易卦各爻通
过变化使各卦的爻、位错综复杂,通晓这种复杂的变化,就能作出关于天下万物变化的论断。穷尽易卦爻
、位的复杂关系,就能判别天下万物变化的现象。若不是天下最复杂的变化,难道还有别的什么东西能达
到这种程度。易卦本身没有思想,没有作为,寂静不动,接受了人的感应就能通晓天下之事。若不是极端
的高深莫测,难道还有别的什么东西能达到这种程度。《易经》,圣人正是用它来穷究事理的奥秘,研求
事机的微妙。正因为穷究了事理的奥秘,所以能透彻的了解天下人的思想。正因为研求了事机的微妙,所
以能处置天下的事务。由于它高深莫测,所以能似缓实速,不行而自至。孔子说:“《易》具备了圣人的
四种原则。”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
①参、伍,当读三、五,代表较小而不确定的数目。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是说在用蓍草布数之时,
产生阴阳位次不同的爻画,而爻画的改变又引起整个卦象的变化。②成,考定,论断。天下之文,天下万
物的各种现象。③极深,达到深奥之处。研几,研究精微之处。
【原文】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①,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
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继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②。圣人
以此洗心,退藏子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③。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
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④。圣人以此齐戒⑤,以神明其德夫⑥。是
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⑦。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
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译文】
孔子说:“《易》有什么作用呢?《易》是揭示事物的真象,确定行事的方法,包括天下事物道理的
书。它的作用就是这些。” 所以圣人通过《易》来了解天下人的思想,用《易》来确定天下 的事物,
用《易》来判定天下的疑问。所以蓍草的功能是圆通而且神奇,卦的品德是方正而且机智,六爻的意义是
善变而且坦诚。圣人用它来澄清自己的疑虑,退而将爻卦昭示的吉凶深藏于内心,与大众一道期待着吉凶
的验证。神奇则善于预测未来,机智则善于积累往日的经验。难道有别的什么东西能达到这种程度!只有
古来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残暴的人才能做得到。因此了解天地万物的法则,而且洞察大众行为的动机,圣人
才创制了神奇蓍草而且先于大众进行运用,圣人用《易》来约束整肃自身,把自己的德行提高封高深而纯
净的境界。天地凝闭叫做坤,天地开启叫做乾。一阖一开叫做变。往来不穷叫做通。呈现表象叫做象。具
备形体叫做器。制作而且运用叫做法。这些法则有利于决定人们的进退出入,但大众日常用它都不知觉,
这就叫做神。
【注释】
①开物,揭开事物的真象。成务,确定处事的办法。冒,韩伯康说:“冒,覆也。”即包括。②德,
性质功用概称为德。贡,高亨说:“贡与控古通用,控亦训告。六爻之义易以贡,言六爻之义在变易以告
也。”易,不定而善变。告,不隐而坦诚。③知来,测知未来。藏往,积蓄总结以往的经验。④兴神物,
创制这神奇的蓍草推演方法。⑤齐,《广雅·释诂》:“齐,敬也。”⑥神明,这里用如动词。神明其德
,犹言修养德行,使之达到高深而纯净的境界。夫,句末助词,无义。⑦阖户,本指关门,这里指天地凝
闭。辟户,本指开门,这里是说天地开启。
【原文】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①,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
大乎天地②,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③,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功成器④以为天
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⑤,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
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⑥,圣人则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译文】
所以《易》有浑沌的本体,本体产生天地,天地产生四时,四时产生八卦,八卦可定吉凶,吉凶决定
事业的前程。所以可取法的现象最伟大的莫过于天地,变通最显著的莫过于四时,物象最清楚的莫过于日
月,事业最崇高的莫过于富贵。准备各种物资以适应各种用途,建立各种功业,制作各种器物,从而提供
天下人以便利,最伟大的莫过于圣人。探求复杂的现象,追索隐秘的事理,寻绎深奥的本源,推究遥远的
事态,从而决定天下万事的吉凶,催促人们奋勉前进,最有力的莫过于蓍龟。所以,天生这神奇的蓍龟,
圣人仿效它创制卜筮之法;天地变化,圣人仿效它建立卦爻系统;上天显示各种天象,表示吉凶,圣人摹
仿它推演出六十四卦;黄河出现背上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背上有图形的神龟,圣人仿照它制作八卦。
易卦具备少阴、少阳、老阴、老阳四象,用以表示阴阳柔刚的变化,并附上文辞,用以表明卜占的结果。
确定它的吉凶,用以裁断疑难。
【注释】
①太极,中国古代表示为宇宙本体的哲学概念。两仪,天地。四象,四时。②法象,昭告某种深秘意
义的物象。③县,古悬字。④功字今本无,《汉书·货殖传》引《易》作“立功成器”,今据增补。⑤亹
亹(wěi),奋勉前进。⑥河,黄河。洛,洛水。图,传说伏牺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身有文如八卦。伏牺取
法于此创制八卦。书,传说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文字,禹取法于此而制作文字。
【原文】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之
。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译文】
《易经》说:“有来自上天的保佑,就吉祥而无不顺利。”孔子说:“祐,就是帮助的意思。天所帮
助的,必然是合适的;人所帮助的,必然是忠信者。履行诚信,考虑到顺应天道,再加上尊尚贤人,因此
上天就会保佑他,处处吉祥无不顺利。”
【原文】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
情伪①,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
《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②,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③,圣
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功,而观其会通,以行其
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
,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译文】
孔子说:“文字表达不尽心里的话,言语也表达不尽心中的意念。”然而圣人的思想,难道就不可能
表达出来吗?孔子说:“圣人建立卦象从而透彻地表达了复杂的意念,设置六十四卦从而彻底地揭示了隐
秘的真伪,附记上文辞,从而尽情地倾吐要说的话,又作揲蓍之法使卦爻变化莫测而往复相通,从而充分
地发挥易卦的作用,使人们坚定信念,迷信易卦,从而尽量地显示出它的神奇。”乾坤所代表的各种矛盾
对立,集中地体现了《易经》的内涵吧?天位于上,地位于下,《易经》就建立在这一基本的矛盾对立之
中。天地毁灭了,就无从体现《易经》的原则。《易经》的原则消失了,那么天地或许快要停止运动了。
所以形而上者叫做道,形而下者叫做器。将道与器结合起来加以调整,叫做变。结合着二者推衍运用,叫
做通。拿来实施于天下大众,叫做事业。因而,卦象、爻画,圣人用来显示天下万物繁杂的现象,并用象
征某种意义的符号比拟其表象,形象地体现出事物的特性,这就叫做卦象。圣人用卦爻来显示天下万物的
变化运动,从而观察这些变化的联系会通,以推行其立身处世的典则和节度,并且附上文辞来判断凶吉,
这就叫做卦爻。穷究天下万物繁杂的现象,是出于六十四卦的演化,推动天下人事物象进退消长,是出于
卦爻之辞的昭示。万种物象的互相联系,众生进退的调整和谐,是变化的结果。将这一普遍原则推广施行
,是变通的结果。将这一普遍原则理解至精妙而透彻的地步,是出于圣人的智慧。静而无为使之自发地发
生作用,默默无言而使人们产生信赖,这就是德行深厚的表现。
【注释】
①情伪:情,真情,伪,假象。②形而上者,指文化制度等思想意识形态。形而下者,指天地万物等
物质形态。道,理论、方法、原则。器,具体的物质性的东西。③夫,高亨认为:“夫当作爻,形似而误
。此乃举爻象二字以起下文。下文正是分释爻象二字,故曰:‘是故谓之象,’‘是故谓之爻。’则夫当
作爻,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