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滞血瘀''寒凝胞中'体质是2大痛经原因,看看中医辩证施治

 九五至尊z9aaod 2019-06-20

有人说女人的一生,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虽然有点夸张,但不是没有道理。每月在'大姨妈'来的这几天特殊的日子,女人更需要细心的呵护,一不小心可能落下病根。痛经就是其中的一种!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中医认为痛经有气滞血瘀型、寒凝胞中型、肝肾亏空型和气血虚弱型等四种常见类型。其中,气滞血瘀和寒凝胞中较为多见,下面就给大家具体分析这两大类型。

中医认为的痛经

中医对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定性,一般是指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症状。此气滞血瘀型患者情绪波动一般都比较大,经前容易急躁发脾气或者忧郁沮丧。建议此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听听音乐,多结交朋友,锻炼身体,释放工作压力来达到肝气舒畅,缓解气滞血瘀的效果。

而寒凝胞中型,又细化分为阳虚内寒寒湿凝滞,主要是由于经前游泳、经期淋雨、贪吃凉饮等不良习惯而引起的痛经。这种情况的病人往往要温经散寒、暖宫止痛。建议不要贪吃凉饮,少吃冷饮,注意保暖。

痛经症状辩证分析

气滞血瘀型症状:每于经前一、二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暗,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症候分析:冲住气血郁滞,气血运行欠畅通,故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血瘀滞,故色暗有块;块下瘀滞稍通,故疼痛暂减;瘀滞随经血而外泄,故经后疼痛自消。但若郁滞之因未除,则下次经期腹痛复发。舌质紫暗,脉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辨证施治:舒肝理气、化淤止痛

寒凝胞中型症状:(1)阳虚内寒 主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苔白润,脉沉。

症候分析:肾阳虚弱,冲任、胞宫先煦,虚寒滞血,故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经少色暗淡;寒得热化,故得热痛减;非实寒凝血,故喜按。余症均为肾阳不足之象。

(2)寒湿凝滞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黑有块,恶心呕吐,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症候分析: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经血色暗黑而有块;寒湿中阻,阳气被遏,水湿不运,则畏寒便溏,恶心呕吐。余症均为寒湿阻滞所致。

辩证施治:温经散寒,调经止痛

那么该如何调理?

1、舒肝理气、化淤止痛

肝着出自《金匮要略》:'肝着,其人常欲蹈其 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是指因 情志所伤或寒热失调导致肝经气血郁着而不行反 注入肺而引起的一系列证候表现。旋覆花汤以旋 覆花通肝络而行气,以茜草活血化瘀,助以葱茎温 通阳气而散结。此方被叶天士推崇为'络以辛为 泄'的治法祖方。

2、温经和营,调经止痛。

用补血活血之法,调经止痛,温经散寒,养血祛瘀,调经止痛。

经行胁痛:行经时两胁作痛,甚至胁内有块,疼痛不已,经血紫暗,当理气活血化瘀。

经前腹痛:经前腹痛多系寒凝血滞,常表现为少腹冷痛异常,宜服温里活血化瘀方剂。

经后腹痛:行经之后腹痛多系血虚夹滞所致,宜补虚通滞。

寒性体质的女性更容易出现痛经,寒性体质会导致血液流通不畅,经血不能顺利流通才会出现疼痛感,寒性体质的女性平时要做好身体保暖工作,多运动能改善寒性体质,尽量选择温热性的食物,能够调节寒性体质,从而能有效缓解痛经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