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也篇》第二十二章

 诸诸行无常常 2019-06-20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知”,同“智”。

“务”,从事、致力于的意思。

本章的译文是,樊迟问怎样才算智慧,孔子说:“对人民尽心专一,合乎道义,对鬼神敬而远之,这样可以称得上是智慧了。”樊迟又问怎样才能叫仁德,孔子说:“仁德之人遇难事挺身而出,遇功劳甘居人后,可以称得上是仁德了。”

对于孔子回答樊迟什么是“智”的问题,朱熹注释到“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他还引用了程颐先生的话,“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远,或谓知矣。”古时,对于“鬼”一般认为是自己祖先的魂魄,而“神”则是泛指所有的神灵。人过于迷信鬼神只会使自己迷惑,对于鬼神的尊敬是孝道的体现,作为一名管理者,则应该专注于维护人民的利益。《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也是同样的意思。

对于什么是“仁”的问题,朱熹是这样注释的,“先其事之所难,而后其效之所得,仁者之心也。”其含义基本上就是先劳而后获,这才是仁德之人的行为。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应该将“先难”与“后获”分开来理解,也就是仁德之人遇难事挺身而出,遇功劳甘居人后,不一定有必须的因果关系。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为什么孔子会这样回答樊迟的问题,朱熹注释为“此必因樊迟之失而告之”,就是说这样由于樊迟在这些方面做的不到位,故而孔子有针对性对樊迟进行教导。也有人认为此问答是发生在樊迟准备离开老师去做地方官的情景下,孔子对于樊迟到任后应该怎样做好一名治理者,进行了离别前的再次叮咛和嘱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