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文论」《诗品》中的作家评论

 昵称32901809 2019-06-20

知识点概要

《诗品》评论作者,着重在显示优劣、定等第,溯渊源,辨流派。他在评价作者成就时,主要根据风力与丹采相结合的标准;在论述诗人流派时,则分为国风、小雅、楚辞三系,从体制上溯其渊源,明其流变。

特征分析

在思想内容方面,钟嵘注意到诗歌内容的多样性,不强调要表现某一类题材。他重视阮籍,左思等批判现实、政治性较强的作品,但也重视古诗”、潘岳、张协、谢灵运等抒写日常情景甚至流连山水的作品,这些作者都列在上品。他颇重视诗歌表现哀怨之情,但对怨情的内涵看得也较为宽广,既肯定王粲、刘琨的悯时伤乱的愀怆感恨之词,也肯定班姬、徐淑的自伤身世的凄怨之作。这里反映了南朝文人在评论诗歌时,已经摆脱了汉儒美刺讽喻的传统,对诗的思想内容没有划下一个狭窄的圈子,而是允许内容題材的多样性。这种观点对诗歌的发展是有利的。

「古代文论」《诗品》中的作家评论

上篇推文提到,《诗品序》鲜明地提出了他评诗的艺术标准。他认为,写诗应当恰当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方法,使诗意深婉而不晦昧。他要求作品做到“干之以风カ,润之以丹采”。风力即风骨。关于风骨这个慨念的涵义,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据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的具体分析,风骨是指作品表现思想感情显豁爽朗、语言精要劲健,形成一种鲜明生动、刚键有力的文风。丹采,指华美的辞藻。钟嵘主张写诗应以明朗刚健性为基干、润以华美辞藻,与刘据兼重风骨与采的观点相一致,表现了他们要求作品应当质朴刚健性与华美性互相结合的观点。它对于当时片面追求华辞丽藻的文风,具有补偏救弊的积极意义。钟嵘认为如果赋、比、兴三法运用得当,风力与丹采结合得好,诗歌就能产生滋味无穷的艺木感染力。

《诗品》评价诗人,在不少场合即从风骨、丹采两方面考察立论。《诗品》对曹植评价最高,认为其诗歌成就犹如人群之有圣人。评语有云:“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骨气,即气骨,风骨。这两句是说曹植诗在风骨,文采两方面成就都很高;正由于此,钟嵘给予曹植以最高评价。《诗品》评刘桢云:“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真骨二句,是说刘诗风骨很高;雕润恨少,则指“润之以丹采”不足。钟嵘很推重刘桢,认为其

诗在建安作者中仅亚于曹植;但对其诗文采不足,毕竟有些遗憾。《诗品》评左思云:“其源出于公干。……虽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认为左思的诗渊源于刘桢,风骨颇高但文采稍逊,所以野于陆机。“野”字取“质胜文则野”之意,指文采不足。《诗品》评王粲云:“文秀而质羸”,认为其文采秀出而质朴刚健性弱,即风骨不高。总之,钟嵘认为刘桢、左思、王粲三家诗成就虽颇高(均列在上品),但在风骨、文采两方而有所偏,所以评价不及曹植之高。

加深印象

《诗品》评曹操诗为“古直”,置于下品;评陶潜诗为“真古”、“世叹其质直”,置于中品。在当时崇尚骈体文华美词采的人们(包括钟嵘)看来,曹操、陶潜的诗,文采不是一般地不足,而是太缺少了,所以评价不高。唐宋以来,由于古文运动的开展和胜利,人们在文学方面的审美标准起了很大变化,曹操、陶潜诗的评价才高起来。宋代以来的一些诗论者,往往批评钟嵘品第不当,特别在曹操、陶潜等作家方面意见较多,这实在是由于他们不了解钟嵘有他受当时风气制约的批评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