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主论》| 刘玮解读

 昵称52221680 2019-06-21

关于作者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政治思想家,重要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主要著作有《君主论》《论李维》《战争的技艺》《佛罗伦萨史》《曼陀罗》等。


关于本书

《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最著名,也是争议最大的著作。马基雅维利与他之前的整个政治思想传统决裂,抛弃理想主义的道德说教,用赤裸裸的现实主义教导君主“有效的真理”,为了国家的独立与强大,君主要不惜使用邪恶的手段。


核心内容

《君主论》是一部争议极大的作品,马基雅维利教导君主为了政治目的不惜采取邪恶的手段,这让他获得了“恶魔的教师”的骂名。《君主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革命意义,马基雅维利对政体分类提出了自己的新理解,强调君主要把军事指责放在首位,同时要明智地在善良与邪恶之间进行选择。在全书最后,马基雅维利号召佛罗伦萨的统治者,承担起统一意大利的重任。《君主论》是一个深谙政治游戏规则的思考者的真诚之作,也是一个爱国者饱含激情的心血之作。

前言

你好,我是刘玮,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音频我要为你解读的是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政治思想家,他生活在文化上灿烂辉煌,但政治上混乱不堪的佛罗伦萨。关于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我还为你解读了一本《尼科洛的微笑:马基雅维利传》,你可以从那里了解更多。


在马基雅维利所有的政治、文学和历史著作里面,《君主论》肯定是最有名的,不过它大概也是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争议最大、最臭名昭著的作品。写这本书的时候,马基雅维利正处在人生低谷,刚被免了官,还差点因为卷入一场阴谋而丢掉性命。他写这本书是想把它献给当时佛罗伦萨的统治者,为自己争取重新回归政治舞台的机会。在书里他告诫君主,要毫无顾忌地使用卑劣的伎俩,比如欺骗、亵渎神灵、制造恐惧等等,总之只要是为了自己位置的稳固和国家的强大,一切手段都可以使用。《君主论》在马基雅维利去世之后才出版,很快就上了教会的禁书目录,引来了潮水般的批评,人们指责他是“魔鬼附体”,是“恶魔的教师”。


不过在最开始一边倒的讨伐声过后,人们对《君主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就想为马基雅维利翻案,认为《君主论》中那些看似邪恶的教导其实带有很强的讽刺性,并不是写给君主看的,而是写给民众看的,目的是告诉民众君主会使用什么样的手段,让民众可以加以防范;也有人认为马基雅维利是一个冷静的政治科学家,自己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仅仅想要对政治现象做出客观的分析,将政治从道德和神学中独立出来。有人认为马基雅维利完全反对基督教;也有人认为他其实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只是对教会的腐败感到不满。有人认为马基雅维利是个政治现实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他是个理想主义者,甚至把政治权力审美化了。


总之,关于马基雅维利和这本《君主论》,任何可能的解读都有人提出过,而且都能找到支持自己的证据。在我看来这也正是马基雅维利特别迷人的地方。这期音频,我们就来看看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里到底都说了什么。


《君主论》全书包括1篇献词和26章,篇幅非常短小,翻译成中文也就是六七万字。就像马基雅维利在献词里说的,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浓缩进一本小书,可以让君主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政治的要义。


我对这本书的解读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君主论》的前11章,我们来看看马基雅维利在看似传统的外表下,加进了什么革命性的内容,这部分我给你概括的关键词是“新君主”;


第二部分,我来简短地讨论一下《君主论》的第12到14章,这3章讨论了君主在军事上的职责,这部分的关键词是“军队”;


第三部分,我来为你解读《君主论》最具有颠覆性的15到26章,在这里马基雅维利讨论了君主应该拥有什么品质,这部分的关键词是“明智”;


在音频的第四部分,我会从一个外部的视角,比较《君主论》和马基雅维利的另一部著作《论李维》,讨论一下这两部著作之间的关系,同时回应一下音频开头提到的那些争论,说说我怎么看待马基雅维利的学说整体。


第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进入具体的解读,先来看看《君主论》的前11章。这11章的内容表面看来非常传统,不过是对君主国进行分类,然后讨论每一类君主国如何获得和维持。但其实从一开始马基雅维利就把革命性的要素加入了讨论,因为他对政体的分类与传统的分类非常不同,而且特别强调“全新的君主国”和“新君主”。


在文艺复兴时代,最主流的政体分类标准是亚里士多德确立的政体六分法,也就是按照统治者人数的多少,和统治是为了公共利益还是统治者的私人利益这两个标准,把政体分成王制、僭主制、贵族制、寡头制、共和制和民主制六种。

但是马基雅维利在全书一开篇就对政体做了一个简单的二分,他说,所有的国家要么是多人统治的共和国,要么是一人统治的君主国。接着又对君主国做了进一步的区分,要么是世袭的君主国,要么是由世袭君主国扩张而来的混合君主国,要么是全新的君主国,还有一种是特殊的教会君主国。接下来再按照征服的对象和获得的方式,对混合君主国和全新的君主国进行划分。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学科里面的系统分类都不是随便做出来的,更不是随意修改的,任何修改都意味着作者对一个学科整体观点的改变。马基雅维利的政体分类就是这样,他在看似传统的分类里面加入了对国家的独特理解。这个政体分类里面有很多有趣的要点,我来重点给你分析三个。


首先,马基雅维利一开始在君主国与共和国之间做的那个二分,说明他不再像之前和同时代的政治思想家那样,关心统治的目的是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因为在他看来,一切国家都是以独立和强大为目的的,至于统治者是关心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并不重要,因为这些目的都要从属于国家本身的目的。此外,马基雅维利的这个二分还取消了在一人和多人统治之间的少数统治,在他看来,少数人统治和多数人统治,没有什么本质差别,都可以叫作共和制,都是和一个人统治的君主制对立的。


这个分类的第二个要点在于,之前和同时代的政治思想家,通常都是从一个静态和内部的视角去看待政体,他们通常都不怎么关心政治权力如何获得,而是更关心权力在城邦或者国家内部的运作,强调一个国家只要自己治理得好,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而马基雅维利的分类,是从动态和内外结合的视角来考察君主国的,他关心的首要问题是君主如何获得和扩大自己的权力,而且充分考虑了国家内部因素和国际环境的双重作用。


在所有的君主国类型里,马基雅维利最关心的是全新的君主国,而在全新的君主国里,他又格外关注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力量上位的新君主,因为相比世袭、混合、教会,以及凭借别人帮助而上台的新君主,这种凭借自己的才能上位的君主,获得权力最困难,但是也能给自己赢得最大的荣耀。《君主论》第一部分最重要的章节就是第6章,在这里,马基雅维利就讨论了这种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得权力的新君主,他以四位古代的伟大君主作为范例,他们分别是《圣经》中的摩西、波斯帝国的奠基者居鲁士、罗马的创建者罗慕洛斯,以及雅典的创立者忒修斯。他们在建国之初都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要么是被外敌压迫和奴役,要么是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要么是极其弱小随时可能夭折,但是他们都凭借自己的才能,成功地建立了全新的国家。这种国家建立的过程充满艰辛,甚至因为敌人众多,不得不伴随着大量的杀戮。但是只要建成,就很容易保持长治久安,同时给这些国家的创立者赢得无上的荣耀。马基雅维利敦促现代的君主,要努力效仿古代的范例,即便自己没有那么卓越的能力,瞄准这些范例做出尝试也是不凡的成就。就像射箭的时候,如果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就应该在瞄准的时候,瞄向目标上方一些,这样也能够勉强射中目标。这种对古代典范的模仿,我们在讲全书最后一章的时候还会提到。


马基雅维利的这个分类里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他把罗马天主教会也当作一类君主国来讨论。一开始,他用近乎虔诚的语调,说这种君主国是靠上帝和宗教上的古老制度维系的,非常安全和幸福。但是随后话锋一转,开始讨论起教会如何超出精神领域,获得世俗权力。而他的结论是,完全是因为那些世俗君主太无能、太软弱,才让教会这个本该被限制在精神领域的力量,获得了过大的世俗权力,直接导致了当时意大利的四分五裂,以及欧洲的连年战争。马基雅维利这么做,其实是剥夺了教会的神圣性,把它纯粹当作一个渴望世俗权力的君主国看待了;而那些看起来神圣英明的教皇,和世俗的君主毫无差别。


到这里,《君主论》的第一部分就给你介绍得差不多了。这11章表面看来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政体分类问题,但是马基雅维利在里面加入了很多革命性的要素,比如他对国家目的的看法、用动态和国际视野考察君主权力的获得和扩张,以及将教会当作一个追求世俗权力的普通君主国看待。在这一部分的核心章节里,马基雅维利表达了对古代那些伟大的新君主的倾慕之情,并且鼓励当代的君主模仿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建功立业。


第二部分

接下来,我们看看《君主论》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12到14这三章的内容,这部分的关键词是军队,特别是指君主自己的军队。


在前面讨论新君主的第6章里,马基雅维利说:“所有拥有武装的先知都胜利了,而没有武装的先知都失败了。”而他用作例子的,一边是摩西这个拥有武装的先知,他带领犹太人杀出一条血路,成功逃出了埃及;另一边是天主教的修士萨沃纳罗拉这个没有武装的先知,他曾经在1494领导人们推翻了美第奇家族的统治,凭借自己的布道主导佛罗伦萨的政治事务,但很快就因为没有武装保护自己,被公开处决。马基雅维利这么强调君主自己的武装,是因为他相信人的性情总是容易变化的,说服他们接受一件事并不难,比如接受某个君主的统治,但是想要让他们坚定不移地接受这件事,就很困难了,尤其是在面对逆境的时候更是困难。之前说到的那四位作为典范的君主,身处逆境还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自己的武装,可以保护自己,同时在人民动摇的时候,也可以用武力迫使他们坚持下去。


马基雅维利强调君主要拥有自己的武装,这个核心教导在第12到14章讨论君主的军事职责时展现无遗。马基雅维利说:“一切国家的基础都是良好的法律和军队。如果没有良好的军队就不会有良好的法律;如果有良好的军队,就一定有良好的法律。”可见,在他眼中,军队才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独立之源。随后,马基雅维利详细分析了君主自己的军队、雇佣军和外国援军的优劣。结论是,依靠雇佣军和外国的援军,都会将君主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使用雇佣军或者援军,要么浪费大量财富,要么就要面对他们轻易变节,还有可能推翻君主取而代之。马基雅维利一生都坚定地主张,一个国家一定要依赖自己的军队。在《君主论》里,他带着夸张的语气劝告君主:“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军事训练之外,君主不该有其他的目标。”“亡国的头号原因就是疏忽了军事,而赢得国家的头号原因就是精通军事。”


在他看来,在拥有武装的人和没有武装的人之间毫无可比性,让有武装的人臣服于没有武装的人,也完全不合情理。说到这里,你大概也想到了马基雅维利对于教会君主国的看法,在他眼里,教皇不过是一些“没有武装的先知”,他们能够取得胜利,拥有那么多的世俗权力,简直让马基雅维利难以理解,除了世俗君主的无能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理由。


这就是《君主论》的第二部分,关键词是“军队”,马基雅维利强调君主一定要把军事职责放在首位,要依靠自己的军队,而不要指望雇佣军和外国的军队。


第三部分

在音频的第三部分,我们来看看《君主论》剩下的15到26章,这也是《君主论》全书最具有颠覆性的部分,这部分的关键词是“明智”。


在《君主论》的第15章,马基雅维利非常自豪地宣告,要和他之前的整个政治思想传统决裂,因为之前那些讨论政治问题的人考虑的都是想象中的国家,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奥古斯丁、阿奎那、但丁等等,他们都是在设想人们应当如何生活,政治应当如何组织。他们的那些教导可能很美好、很高尚,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用处,因为人们实际如何生活,政治实际如何运行,总是和他们的设想相差甚远。如果君主脑子里只想着“应当”,那么他一定会在“现实”中遭遇惨败。


和那些作家不同,马基雅维利要给君主们传授“有效的真理”,要根据人们的实际来决定自己的行动策略,决定自己是用善良还是邪恶的方法做出应对。他承认,如果能够保持善良的品质,是值得赞许的好事,但是因为政治的目标始终是保持国家的独立和强大,为了那个终极的目标,君主在很多时候就不得不采取邪恶的手段。而为了那个目标,在善良和邪恶的手段之间进行选择的能力,就是明智,这是君主最重要的品质。


正是在这里,马基雅维利与传统政治思想决裂了。在传统中,慷慨、仁慈、诚实、虔诚等等,都是毫无疑问的优良品质,不管是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那里,还是马基雅维利同时代的作家那里,这些品质都被认为是君主应该时刻坚持的。而且在他们看来,想要得到这些好名声的最佳途径,就是君主事实上成为这样的人。但是马基雅维利却认为,在一个恶劣的现实世界,坚持这些理想的道德品质,只会给君主带来毁灭。在马基雅维利笔下,一个伟大的君主,一定要善于运用明智这种最高的品质,在善与恶之间进行选择,为了政治的目的,能够果断抛弃道德和宗教的束缚。马基雅维利所推崇的君主,只要有利于维持统治,就不应该在乎吝啬、残忍这样的名声,而且当吝啬、残忍之类的品质有利于国家的独立和强大时,它们就是值得赞许的品质。


说到残忍,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曾经在他的著作《论义务》里讨论过一个著名的问题:政治家应该被人爱戴还是被人恐惧?他给出的答案是要尽量被人爱戴,因为只有生活在爱中,政治家才是安全的,而恐惧只会让民众联合起来推翻他。但是马基雅维利的看法截然不同。在他看来,最好的是情况是,君主运用自己的明智,让民众对自己又爱又怕。但是如果要让君主在爱戴与畏惧中选择一个,那更安全的选择是畏惧。因为爱戴是一种不够牢靠的纽带,指望人们爱君主,就是把主动权交给了民众,但是他们其实很容易忘恩负义,一旦危险来临,就会抛弃君主。相比之下,恐惧是一种牢固得多的纽带,君主可以把制造恐惧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君主论》最臭名昭著的第18章里,马基雅维利提出了全书最著名的比喻,他说一个理想的君主,要结合人性与兽性;在兽性里面,又要结合狮子的强力和狐狸的狡诈;而这两者里面,狐狸的狡诈对于君主而言更为重要。马基雅维利告诫君主,运用明智,显得具有仁慈、诚信、虔诚这些优良品质会非常有利,但如果要实际拥有这些品质,就只会伤害君主。表象的重要性之所以远远胜过实质,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只能用眼睛远远地看到君主的外表,而无法摸到君主;就算有少数人摸到了君主,了解了他的实质,这些人也不敢轻易反对大多数人的看法。


明智的作用还体现在如何应对命运上。马基雅维利承认命运在人类事务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但他并不像古代的悲剧作家或者基督教思想家那样,把命运看得那么重要。在他眼里,命运在人类事务中仅仅占一半的比重,另一半则是留给人们自由发挥的。最重要的不是命运如何,而是我们在面对命运的转变时,是否做好了准备。最卓越的君主,会运用自己的明智,在命运发生转变的时候,调整自己的策略,刚柔并济、顺势而为,这样就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但是马基雅维利也承认,能随时调整自己的性格和处事方式的君主少之又少,大多数君主有自己固定的行动方式。这个时候,马基雅维利推荐要用勇猛的策略对抗命运。他用了另一个非常著名的比喻,提醒君主不要忘了,命运女神再厉害,也还是一个女子,君主可以拿出自己的男性气概,征服她。这么说可能会让今天的女性感到有点不舒服,但是我们这里更应该关注的是马基雅维利的豪情,他甚至蔑视女神,敢于主张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去征服神。


在《君主论》全书的最后一章,马基雅维利发出了充满激情的呼吁。他呼应了第6章关于全新君主的论述,认为意大利目前已经沦落到无比悲惨的境地,堪比摩西时代的犹太人和居鲁士时代的波斯人,命运女神已经给伟大的君主建功立业创造了极佳的外部条件。他呼吁美第奇家族的统治者站出来,效仿摩西、居鲁士这些伟大君主,将意大利从蛮族的掌控中解放出来,甚至许诺上帝会帮助他们,摩西遇到的奇迹,比如大海分开、粮食从天而降,会在今天重现。马基雅维利在这一章中表现出来的浓浓爱国情怀,以及对意大利统一的渴望,在19世纪意大利的统一过程中,也发挥了团结人民的作用。


好,这就是《君主论》第三部分的内容。在第15-26章里,马基雅维利讨论了君主需要具备的品质,在这里他更加明确地与之前的政治思想传统告别,要教导君主所谓“有效的真理”。他告诫君主,不要迂腐地坚持道德标准和宗教信仰,而要明智地在善与恶、表象与实质之间切换。即便是遇到了命运的打击,也要勇猛地与命运对抗。他还发出号召,希望美第奇家族能够有人站出来,像一个全新的君主一样,实现拯救意大利的伟大事业。


第四部分

到这里,《君主论》的主要内容就为你解读得差不多了。在音频的第四部分,我还想带你讨论一个有点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君主论》和马基雅维利的另一部政治学著作《论李维》之间的关系。《论李维》也是马基雅维利退隐之后写作的,这本书是借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罗马史》,表达马基雅维利自己的政治思想,篇幅比《君主论》要大得多。


之所以说这个问题棘手,是因为马基雅维利在这两本书的前言里都说,他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写进了这两本书。但是《君主论》是关于君主国的,而《论李维》主要是讲共和国。那么马基雅维利本人的政治立场到底是什么呢?他是拥护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呢?这个问题也成了一个著名的“马基雅维利之谜”。


系统地解决这个难题,显然不是我们能够在这期音频里完成的任务,但是我很愿意在这里和你简要地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在我看来,马基雅维利既不是一个君主制的支持者,也不是一个共和制的支持者。他关心的是政治本身,关心的是他的祖国佛罗伦萨,甚至整个意大利的独立和强大。他最欣赏的,是那些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国家的全新君主,而任何国家一开始都必然是全新的,也就是说任何国家一开始必定都是君主国,就像罗马在由罗慕洛斯建立之后,经历了最初的“王政时代”那样。但是随着国家的稳定,君主制并不是最能够激发政治活力的制度,因为在君主制下,人民缺乏自由,缺少发出自己声音和参与政治的机会。因此当一个国家经历了建国之初的动荡,稳定下来之后,最好的制度是共和制,就像罗马在王政时代之后就进入了共和国。在共和国里,人民能够得到自由,贵族和平民的利益能够得到平衡。在马基雅维利看来,罗马共和国能够在前后将近500年的时间里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共和制度给了人民自由,点燃了他们的政治热情。


但是马基雅维利强调,即使是罗马的共和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因为自由很容易被滥用,变成目无法度的混乱。因此即便是优秀的共和国,也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归它的源头,也就是回归君主国的形态,从那里获得新生的动力。


这样看来,君主制和共和制就并不一定是两种相互排斥的政治制度,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那么《君主论》和《论李维》也就不是两部观点矛盾的著作,它们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马基雅维利政治思考的完整图景。


说完了《君主论》和《论李维》的关系,最后我再来回顾一下这期音频开头提到的那些对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的不同解读。在我看来,《君主论》和《论李维》都是一个深谙政治游戏规则的思考者真诚的作品,马基雅维利确实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写进这两部作品,它们绝不是讽刺性的文学作品,而是严肃的政治教导。在这两部著作里面,马基雅维利既不是有意充当“恶魔的教师”,一心传授邪恶;也不是纯然善良的人民之友,仅仅想要告诫民众君主可能使用的手段;更谈不上客观超然的科学家。马基雅维利就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和政治家,他全部的希望就是自己的祖国佛罗伦萨能够强大起来,结束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恢复罗马时代的荣耀。而在马基雅维利看来,造成意大利一盘散沙和软弱无能的始作俑者,就是基督教的教导和教会的势力,因为基督教让人们关注来生胜过此世,而这与政治对于当下权力和荣耀的关注背道而驰,因此他会不遗余力地反对基督教。马基雅维利抛弃了传统的理想化的道德说教,用最现实主义的笔调,给不管是君主,还是其他有志于政治的人,提供了最有针对性的指导。


马基雅维利与传统道德与宗教决裂的勇气和决心、高度现实主义的教导,让很多学者认为,他的著作足以标志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崭新时代,他堪称是“现代政治思想”的奠基者。


总结

好了,《君主论》这本书就为你解读完了。我们再来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君主论》堪称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争议最大的作品,各种截然相反的解读层出不穷。


第二,《君主论》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君主国的分类学,马基雅维利在传统的外表下,加入了很多他个人对政治的独特理解,特别强调了新君主要面对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带来的巨大荣耀。第二部分讨论君主在军事方面的责任,马基雅维利强烈反对使用当时流行的雇佣军和援军,坚持君主要依靠自己的军队。在《君主论》的第三部分,马基雅维利更加明确地和之前的政治思想传统决裂,要给君主传授“有效的真理”,也就是要根据时机,运用明智在善恶之间进行选择,而不是盲目坚持道德和信仰。


第三,在我看来,《君主论》和《论李维》并没有矛盾之处,君主制和共和制代表了马基雅维利政治思考中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马基雅维利从政治现实出发,怀着拯救佛罗伦萨和意大利的热情,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写进了这两部著作。这两部著作,值得今天每一个想要了解政治、投身政治的读者仔细阅读和体味,从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爱国者的高贵灵魂,读到一个政治导师的谆谆教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