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墨当随时代

 泊木沐 2019-06-21

倪 源 书 法

近期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董其昌大展,在艺术节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配合展览所出的图书一册难求,排队去上博看展的专家和爱好者络绎不绝。董其昌艺术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绝对是宗师级别的。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他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巨大贡献摆在那。对于爱好书法的我来说,自然也要去展览现场切实感受一下本次展出作品的魅力,也算亲近古人了。

对董其昌艺术的评价我想不是我所能置喙的,他身后的众多书画研究者已经做了汗牛充栋的研究。展览无非是为了更好的研究继承与学习,在膜拜与倾服之外,我也或多或少的有了一点自己的思考。一个要想在书画上有所成就的学习者,究竟当何去何从地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中国的书画是依附于传统文化的一个技艺层面的支脉,他不是绝离其他而独立自存的。古代被视为小道的书画,却被如董其昌这样的天才人物演绎出琉璃般的光彩,令后人神往。固与其无与伦比的天才气质密不可分,不过时代的人文环境却也是极为重要的。他对书画的绝妙见解,文字清通而独到,令人拍案叫绝。其以禅说艺的通达转接,皆是以外注内的最好诠释。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对旧文化全面否定,让延续几千年的文脈,陡然割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其他门类,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不破不立,推陈出新的思想,一时间充斥宇内。这种影响的后果直到今天依旧延续。书画家首先是个文化人的局面已经被颠覆,技艺与文化的分而治之,书画江河日下内涵缺失的实事愈演愈烈,于今尤烈。董展的轰动给我们再一次提出了一个命题,究竟我们当如何继承这门优秀的宝贵遗产?或许当今对传统文化的日渐重视能不断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历史契机。当然所谓的重视不仅仅是口号式的呐喊,一定是不折不扣的落在实处方有成效。

笔墨当随时代,一个好的文化时代,必定能有一个好的艺术环境。当然对什么是好的文化时代定义又不尽相同,且时代的大势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作为个体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深入用心地多涵泳一些传统文化,最起码可以做到将来的我好于自己的当下。

倪 源 从 艺 简 介

倪源,字·盛威,祖籍松江。1961年生于上海,幼承庭训。1983年拜师胡问遂先生,1986年拜师吴建贤先生。

现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闵行区书协理事,上海市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2009年任教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