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强不息

 柳河三中李淑霞 2019-06-21

       语出《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意是天上的日月星辰是不分昼夜,永恒运动,所以,“天”是“刚健”的,人应效法天,积极进取,永不停息。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道德精神,它激励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的拼搏奋斗。自从开天辟地以来,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披荆斩棘,铺路搭桥,谱写了一曲曲悲壮动人的颂歌。黄帝教民养蚕,制作舟车;炎帝斫木为耒耜(leisi),课民以农桑;尧帝设官定历,率民战胜旱灾;大禹为了治水,13年走遍9个大洲,疏通9个湖,开凿9座山,“三过家门而不入”,率百姓终于制服了水患。商周以来,涌现出许多奋发有为、立志图强、自强不息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教育家及无数能工巧匠。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中华民族能以造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也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历代众多的杰出人物,开拓进取,奋斗不息,为国家、民族兴旺发展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传统,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苦乐观、忧乐观。“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自己就是“发奋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以万民之苦乐为苦乐。以有限的生命,成就“三不朽”之伟业;这样的一生,上不愧于天,对得起道德良心,下不愧于地,对得起列祖列宗。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境界,“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全集)。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就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失志救国、自强不息、顽强不屈的向上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