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田的位置符合工程力学的结构原理

 tjboyue 2019-06-21

一个从事体育项目运动的专业运动员并不见得就能长寿健康,其实缺失的正是这种“内外”运动的综合兼修。可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能见到修行务功的“行家”,实在是太少了。咱重点讲讲这个“内功”的机制和道理吧。

丹田的位置符合工程力学的结构原理

丹田的位置符合工程力学的结构原理

在此,我要说的气功呼吸是一种反常态的“逆腹式”呼吸的特殊方法。其方法要领即是在人体吸气的过程中使用意识守候致力而为的收缩小腹的肌肉活动。传统俗称为“丹田”。其实这种吸收缩呼舒张的肌性运动,也就是人体在表面形象静态化中的一项非常隐蔽性运动。这是一种静中不静,静中暗动的运动,所以人们把它叫“内功”或“静功”。如此有机也须有制,有制必有约,有动必有静,只有“动”与“静”共存,才能协调统一,平衡应答于机制,本性转化于本能的必然嘛,如同中医讲的“孤阴不长、孤阳不生”世上真是没有单独而孤立存在的事物和道理。

按照一般的功法普及和宣教,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比较专门的行话术语,习惯上把“丹田”喻为人体的“元气”之根、精神之母。这种说法听起来即传统又玄虚而且代代相传,一本正经,绝对是冠冕堂皇,神圣而又不可侵犯,不得质疑。但从客观实际论,就“丹田”而言,从古至今和对它所研究探索的许多相关的概念和定义,都是抽象虚幻的,能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理论把这个生理机制现象的道理讲解清楚的标准和资料并不多见。

丹田的位置符合工程力学的结构原理

丹田的位置符合工程力学的结构原理

因此它也给现代社会和人体学问留下了认识方面的观念、经验、习惯和自然学等思维障碍,层出不穷矛盾叠加。至今,以现代高端先进的方法和设备,仍然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根据,解释人体生命中的这些特殊事物的奇怪现象。就像“眼睛”这个人体本能的通灵感觉器官,既能以明确的“视觉”功能,让人感受到光明和形色,同时也能以“局限”误导物质的无形和存在。

在人体小腹“丹田”这个方寸之地,到底蕴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难道说真是古人拿着这个莫须有的怪事以千年的传承文化来凭虚弄玄地愚弄人吗?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思考分析,并结合中医经验和气功综合机制的元气理论思想,对此虑念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妨就先抛开那些什么“观点”呀,“论证”之类的说头,今天就像你吐露一点感觉和经验,不妨咱们共同探讨吧。总比那句“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卖弄强吧。

要论“丹田”这个行话概念,那古今的圣贤高人们的评述太多了。可从实而论,我也很难将这个有名无实的怪物以一个规范标准的概念和定义把它拿准吃透。我以为不妨先将它拟定为人体结构中肌肉纤维或弹性组织分布群体的一个人体“工程力学”意义上的区域或肌群收缩方向的集合点。

在先天自然的启发下,我们可以确定地球物理磁场的“南极”和“北极”两个虚拟的点。可谁又能说清这两个方向性的“点”有多大,究竟是在实地的表面还是再地下深处。而“重力”的概念在地球表面垂直于地表水平面的方向性的“吸引力”。那么这个重力的吸引点又是在地球核内多深的地方呢?它那无限无穷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能量感应的来源又是什么类型的物质呢?

“丹田”处在人体中央的肌肉收缩的方向点上。它即是一个虚拟的方向点,也可以是放射性的一个“区域”或“片”,而“丹田”小腹又是先天结构性与人体的硬性组织腰脊椎骨紧密地围绕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人体腹部以脐眼为准的一个上下结构的承载面,它也是人体组织上下结构的关键点。

请你再想想看,人类是从远古时代的“爬行”中站立起来的。当然这个奇迹的“进化”恐怕连主宰造化生杀的老天爷也未曾意料到的。“达尔文”先生的《进化论》确实是以客观理性的视野,揭示了人类和其它动物的进化和演变过程。将人类的偶尔站立行走与群体社会化生产劳动联系起来,创立了“劳动创造了人类智慧”的学说。不妨让自己猜想一下,人类远古在以树或山洞为家时的爬行状态和生理循环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很有可能会像其它脊椎动物一样,采用的应该是自主性的“顺腹式”呼吸吧。

丹田的位置符合工程力学的结构原理

丹田的位置符合工程力学的结构原理

所以,由呼吸而牵引作用到的腹腔器官和相关组织,比如说胸与腹的组织不分上下,是连动一致的。这种“顺腹式”呼吸的生理状态,腹内的由植物神经自行主导的“平滑肌”和肢体外沿的由中枢神经人为意识性主导的“横纹肌”组织,是完全相合一致地协同收缩与扩张,并不需要人为性的刻意锻炼。也就是说“平滑肌”在呼吸和运动中可以自然性地锻炼。当人类变成以两条腿直立行走以后,大脑平衡的机制问题,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解决了,智力也超常发展起来。但是“肺活量”却因此降低了。身体肌肉的弹性与力量也随之减少许多。特别是奔跑的速度和应激反应的爆发力,远远地低于其它脊椎性动物。由于腹内的器官组织在“爬行”的时代中,它们的位置和重力方向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组织之间的压力由平行转向了垂直。

简单说,就是腹内器官组织由原来一个器官挨着一个器官,转换成一层器官组织压着一层器官组织。想想看,这两种结构状态下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循环能一样吗?特别是人体脊椎关节的压力会更大,而腰椎的压力更为突出。它不仅要承受人体上下之间的重心方向压力,还要经受关节的弯曲扭转变形的考验。可见这些生理结构方面的调节和适应能力是经过了千万年的进化演变才逐渐地走向与自然环境协调适应的能力平衡的。

就“站立”而言,从人体的先天自然结构分析,它的“力学”工程缺陷也十分突出。特别是人体血液循环方面的压力和动力问题,始终是一个无法克服的缺陷和遗憾。腰椎和脐腹“丹田”是人体上下结构的薄弱环节,而人体的垂直上下,是血液循环供给不均的自然原因。

从动力传导的角度看,人体四肢和上下体综合性肌肉组织收缩的功能运动,上连着下、下连着上。它的功能和活动能力,不论是哪个行为的空间移动,都需要把全身的肌性组织的收缩和舒张做到了上下统一内外一致才行。人的整体综合性活动,离开了腰腹的肌肉收缩和集合能力,是办不到的。

在古老的江湖传说中,曾经有个一针“定身术”的说法。大概的意思就是用一根针扎进人体的“丹田”要穴,可以抑制人体上下组织功能的筋骨肌肉之间的收缩联系,令人乖乖地躺在地上动弹不得。事实上对此我还真是相信。如果能够有效地阻断人体器官或组织肌肉之间的部分生理功能联系,照理说是有根据的。当然只是传说,真的样子是怎么回事,咱没见过。在针灸的“麻醉”术的临床实施上,那的确有根有据,一点不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