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柱相关疾病 | 脊柱相关疾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三)

 昵称51657969 2019-06-22

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集古代文献针灸之大成,对脊背疼痛一证的针灸治疗提出了详细的方案。如:“胁与脊引:肝俞”;“腰背强直,不能动侧:腰俞、肺俞”;“腰脊痛楚:委中、复溜”;“腰背佝偻:风池、肺俞”;“背拘急:经渠”;“偏胁背痛痹:鱼际、委中”;“背痛:经渠、丘墟、鱼际、昆仑、京骨”;“脊膂强痛:委中”;“腰背牵痛难转:天牖、风池、合谷、昆仑”;“脊内牵疼不能屈伸:合谷、复溜、昆仑”。

《针灸大成》所论以足太阳经腧穴为主,涉及6经(足太阳、足少阴、手太阴、足少阳、手阳明、督脉)12穴(肝俞、腰俞、肺俞、委中、复溜、鱼际、丘墟、昆仑、京骨、合谷、经渠、丘墟),可见在明代对脊柱相关疾病已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及针灸辨证治疗。

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云:《内经》言太阳腰痛者,外感六气也,言肾经腰痛者,内伤房欲也。假令作强伎巧之官,谨其闭蛰封藏之本,则州都之地。真气布护,虽六气苛毒,弗之能害……有寒、有湿、有风、有热、有闪挫、有瘀血、有气滞、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标急则从标,本重则从本,标本不失,病不遁状矣。”指出肾气不足与风湿之邪同时存在者的症状及辨证论治。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云:“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颈项强直之证,多由邪客之阳经也,寒搏则筋急,风搏则筋弛,左多属血,右多属痰。颈项强急,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此风寒客三阳经也,宜驱邪汤……颈项强急,腰拟折,项似拔,加味胜湿汤。”这里叙述了颈腰痛的各种病因及治疗原则。以上这些论述说明古人对脊柱相关疾病已有深刻认识,并能根据“风寒”、“痰热”、“血虚”、“肾虚”等不同症状及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