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门记》和《胆巴帖》真的有很大不同吗?赵孟頫是不是也学习过魏碑?

 印记l 2019-06-22

大家好,我是翰墨今香。《三门记》和《胆巴碑》是赵孟頫碑版大楷的代表作,但作品完成的时间,中间相隔多年。在这期间赵孟頫书法一直还在进步,因此两者之间的风格真的相差还是蛮多的。而且肯定地说,赵孟頫没有学过魏碑,二者表现出来的一些用笔的方折跟魏碑没什么关系的。

《三门记》

《三门记》完成于大德七年(1303)年,这个时期正好是赵氏楷书风格的逐渐形成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面貌。这个时期有一个人对赵孟頫的影响很大,此人就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李邕,特别是李邕的《岳麓寺碑》。

李邕的书法是二王一脉书法,他在学习二王书法的基础上,有融入了一些北碑的书法特点,抛弃了北碑书法中的用笔呆板,而留下了其厚重的一面。

因此赵孟頫因为学李邕的《岳麓寺碑》而兼具了一些魏碑的影子,这可能是后人怀疑赵孟頫曾学习魏碑的缘故吧。

李邕《岳麓寺碑》

对比《三门记》与《岳麓寺碑》就会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董其昌跋曰:

“熟视李北海《岳麓寺碑》,乃知此碑之逼真,犹是集贤偏师耳。”

《三门记》虽然是碑版楷书,然楷书中寓行书,赵孟頫去除了李邕书法中攲侧劲利而变得更加浑厚方正、端庄典雅,《三门记》气势雄伟而不失灵便。明代的艺术鉴赏家李日华曾说:

“文敏此碑,有泰和之朗而无其佻,有季海之重而无其钝,不用平原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赵碑第一。”

这个评价还是相当高的。

所以,我们说从《三门记》开始,赵孟頫的大楷已经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就是后世我们说的“赵体”楷书。

《湖州妙严寺记》

但是,赵孟頫并没有停止学习进步的脚步,还在不断学习前贤的精华。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博采广收,不断充实变化自己的书风。例如再稍晚时期的《妙严寺记》就能看出其吸收了柳公权书法的结体,与《三门记》相比,字形变得修长了。而之后的碑版楷书基本上都是这样。

《胆巴碑》更加的人书俱老,用笔流畅而不失严谨,点画呼应顾盼、承接自然,结体上也匀称舒适、比例合度、风姿绰约,被后世书家认为此碑是赵孟頫楷书中的第一。

《胆巴碑》

“赵体”楷书与唐代楷书相比,用笔上简化了很多,又融入了行书笔意,变藏锋为露锋,转折处变顿笔调锋为转笔直下,变方折为圆转,这都是受智永和李邕的影响,加强了点画之间的联系顾盼,显得生动活泼。

启功先生说:

“至于碑版之书,昔人视为难事。以其为昭示于人也,故体贵庄严,而字宜明晰。往往得在整齐,失在板滞。赵氏独能运晋唐流丽之笔,于擘窠大字之中,此其所以尤难逮及也。”

从正面肯定了赵孟頫碑版楷书的成就,即是将圆转流丽的笔法运用到碑版之中而赋予生气。这是赵氏楷书的最大特点。

《三门记》因为是“赵体”变革初期的作品,风格还没稳定下来,因此学习赵书我推荐从《胆巴碑》或者《湖州妙严寺记》或《昆山淮云院记》。以上是翰墨今香个人浅见,不对之处还望指正,感谢大家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