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阴道壁囊肿是一种囊性病变,多位于阴道前壁及侧壁,后壁较少见,分为上皮包含囊肿和胚胎遗留性囊肿两类,上皮包含囊肿是由于阴道黏膜损伤造成,胚胎遗留性囊肿是由于先天发育过程中,中肾管和副中肾管残留引起。 分类 (一)胚胎遗留性囊肿(先天性)又称中肾管囊肿,阴道旁的中肾管如有阻塞,分泌物潴留可形成囊肿,在阴道侧壁或下段的前壁可见到,呈成串或多发,如葡萄或乒乓球大小,囊肿壁薄为单房。病理学检查多为立方柱状上皮细胞。一般没有症状不需治疗,如较大或发生感染可行剔除术。 (二)上皮包涵囊肿(获得性)是由于分娩时阴道粘膜受损,或阴道手术缝合时阴道粘膜被卷入阴道深层,伤口愈合后此粘膜继续增生脱屑,然后液化形成囊肿。病理学检查多为复层扁皮细胞。一般无症状,常于检查时发现。 阴道壁囊肿另一种分类为: (1)中肾管囊肿:为午非氏管尾端,常遗留在宫颈旁与阴道侧壁,大部分逐渐萎缩消失,个别因残留上皮生长,分泌物潴留扩张而形成囊肿。 (2)副中肾管囊肿:较常见,约占阴道壁囊肿的半数。来源于残留的副中肾管上皮组织。 (3)包涵囊肿:又称植入性囊肿,因分娩时阴道黏膜损伤或阴道手术时上皮卷入伤口内继续生长形成。一般体积较小,多无症状,若增大伴有性交疼痛或不适。也有人认为妊娠期盆底组织充血,会阴阴道内粘膜下血管丰富,分娩过程中,如产程进展过快,阴道内软组织未充分扩张,粘膜下毛细血管易发生破裂出血。如同时伴阴道粘膜损伤出血,易及时发现和处理;如破裂处粘膜完整,则形成血肿。如血肿大,产妇自觉有肛门坠胀感,亦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如血肿小,无明显症状,可由血肿逐渐转变为囊肿,常在产后数月或数年后妇检时发现。 (4)尿道上皮囊肿:很少见,于阴道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向尿道上皮分化的泌尿生殖窦上皮潴留继发生长形成。 临床表现 1.阴道壁囊肿较小时无明显自觉症状,当囊肿较大时,如位于前壁会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如位于侧壁会引起性交疼痛或性交困难; 2.如果囊肿破裂,阴道会流出清亮或血性粘液;如果囊肿慢性感染,机化形成瘢痕,会给性生活带来困难。 3.囊肿可能为分节状或为多数性,囊肿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2~3cm,外表光滑、固定、触之有囊性感。 4.囊肿的内容物多为水样,浆液性或乳白色液体,也有呈深棕色者。其颜色和粘稠度视有无囊内出血和出血量多少而不同。 超声表现 在子宫颈下方阴道内可见椭圆形无回声,边界清晰,壁薄,使阴道闭合气线弯曲。 鉴别诊断 (1)大而突于阴道口或阴唇间的囊肿,形同膀胱膨出,但排尿后不见其缩小,或用金属导尿管插入后,同时用手指挤捏囊肿基底部,感觉导尿管与囊肿有一定距离,不难鉴别。 (2)位于阴道后穹窿的囊肿应和子宫直肠窝疝鉴别,后者每在咳嗽时增大,或用手指上推时缩小,甚至消失;并在三合诊时嘱患者运用腹压,可有阴道直肠隔膨隆,鼓出的感觉,这是肠曲因腹压进入阴道直肠窝的疝囊所致,而阴道囊肿则无上述变化。 (3)位于前阴道壁下1/2部的囊肿须和尿道憩室及尿道腺脓肿鉴别。后两者虽亦形成阴道膨隆,但均和尿道相通,当用手向前压迫时,可见有尿液或脓液自尿道流出。位于阴道后壁近处女膜处的小囊肿多为包涵囊肿。 此外还须与双子宫、双阴道畸形、一侧阴道闭锁及经血潴留鉴别。这种情况极罕见,患者虽有月经,但痛经逐渐加重,且所形成的阴道一侧囊肿张力较大,色紫。必要时可行局部穿刺鉴别。 超声应用价值 阴道壁囊肿多因位置较深外观难以发现或体积较小、无明显临床症状使检查诊断受限。腹部超声扫查视野大,可观察病变的整体轮廓及周边情况,而经阴道超声可直观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囊性或实性,尤其显示内部结构更清晰。两种检查联合应用,优势互补,可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可更直观、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治疗,避免盲目操作。但对于交通性或多房性囊肿,单纯的穿刺抽液治疗容易复发,完整手术切除能使治疗更彻底。 阴道内肿物及异常回声 一.阴道壁囊肿 病理 上皮包涵性囊肿、胚胎遗留性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超声表现 子宫颈下方阴道内可见椭圆形回声或偏低回声区,可见阴道闭合线向对侧弯曲,横断扫查能进一步确定附着位置。 二.阴道壁肌瘤 超声表现 宫颈下方阴道内实性低回声,边界清晰,阴道气线弯曲变形,患侧阴道壁显示不清。 三.阴道内恶性肿瘤:可来自阴道壁或宫颈 超声表现 阴道内不均质低回声或稍强回声,形态不规则,肿物可较大; 血流信号丰富,可见低阻力血流频谱。 四.阴道内异物 超声表现 阴道内回声由异物性质而定,如纱布为不规则实性低回声,后方伴声衰减。无血流信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