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各地进度不一,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软件系统的强力支持下,这项工作开展的普遍比大家想象的要迅速的多。究其根本,在于现在的数据侧重于更宏观的总体转换,没有深入涉及各种数据的细化反映(各类资产、负债的明细表也仅仅是明细账的余额鸡肋而已,嗯,是积累而已)。 这样一来,真正让大家伙感到挠头的,反倒成了最后的报告分析撰写部分。今天简单聊几句,提供一个思路。 按照编制指南,政府部门财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政府部门基本情况介绍。 政府部门基本情况主要包括部门基本职能、机构设置、年度工作目标计划及执行情况、绩效目标及完成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大。 基本职能、机构设置找组织人事部门要。 年度工作目标计划及执行情况找办公室或者负责单位总结考核的部门要。 绩效目标及完成情况相对复杂一些,因为现在的单位多数仅仅对专项资金项目实施了绩效评价,对单位的全面绩效评价工作很少有开展的。如果有,那就套用;如果啥都没有,那就只能用工作总结了。 (二)政府部门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1.结合政府部门职能、工作任务、相关政策要求等,对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政府储备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等重要资产项目的结构特点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评估对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的影响。 结构特点相对简单,软件可以自动成图,没有这功能的,导出相关数据到excel做图也不难。 变化情况分析应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多数单位都没有上年数据的对比支持,不好搞就不要搞了。 更难得是,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单位只能、任务等来做,这个结合一般人真的做不到,就只能泛泛而谈了。比如交通部门肯定公共基础设施占比较大,民政部门政府储备资产肯定较多,这都符合单位职能属性。 公共服务的能力,只能结合变化情况来谈,是高了还是低了。没有变化数据,就只能空谈。说到底,缺乏量化指标,定性分析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2.结合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重点负债项目的增减变化情况,分析政府部门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等。 这部分明确提出增减变化。嗯嗯,用期末对比期初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式。不过这里是就会存在一个前提条件的,就是债务都是良性债务。如果全部是陈年老账无法清理的,反倒是成了单位的隐性净资产了。一般单位都无法深究,只能简单的对比一下变化幅度,降低了就说清理较好,积极控制债务规模;增加了就说幅度不大,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变动巨大的,就说一下客观原因。 3.运用资产负债率、现金比率、流动比率等指标,分析评估政府部门当期及未来中长期财务风险及可控程度,需要采取的措施等。 这一部分的指标,在指南里列举了六项,之前已经单独发文逐一分析过。当然,具体的分析中,如果是为了应付完成工作,没必要扩充。如果是为了真正提高自己财务能力,对单位情况有个准确的把握,可以适当的参考财务规则列举的一些指标甚至是企业单位的一些指标来考量。搞清楚具体的指标代表了什么含义,说明了什么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这里面比较难办的,或者说非常重要的是,合理的界定指标范围或者说参考标准。 (三)政府部门运行情况分析。 1.分析政府部门的收入规模、结构及来源分布、重点收入项目的比重和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形势、相关财政政策等对政府部门收入变动的影响等。 这部分分析,对于行政机关和基本依靠财政拨款的公益事业单位而言,其实只能简单的画画图说几句正确的废话。财政资金预算基本保持稳定,如果突然大幅度降低,就分析一下有什么重大活动,有什么职能调整之类的。如果大幅增高,肯定是承担了什么新的工作任务。 对于一些具有经营性活动的单位而言,财政拨款之外的收入的变化比较能体现经济形势状况,但是,指望小会计了解宏观经济走向并结合单位分析,难度有点大。幸好也不要求长篇大论,根据单位的业务范围,结合当前形势泛泛分析一下就是不错的了。 2.分析政府部门费用规模、构成及变化情况,特别是政府部门控制行政成本的政策、投融资情况及对费用变动的影响等。 费用规模、构成可以通过财报数据作出分析,变化不好对比。控制行政成本的举措,基本不太会有,因为经费核定多为人头费、定额补助。但是也不妨说说是如何节能、厉行节约的。实在不行,说说三公经费的控制也不错,这应该是大家的熟悉领域。 投融资只能是事业单位了,现在管理的愈发严格,脱钩改制要求很多,如果掌握相关情况可以简单提一提。 3.运用政府部门的收入费用率等指标,分析政府部门收入用于支付费用的比例情况。 这个指标过于笼统,如果能够区分财政拨款和其他资金可能会更有话讲。具体的指标上篇文章说过,不啰嗦了。 (四)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情况。 从部门预算管理、内控管理、资产管理、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反映部门加强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和取得成效。 这么多内容,关键的落脚点在于后面的六个字,加强财务管理!所以,重点是围绕着财务管理,把单位做的比较好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亮出来就行了。如果就没有,那就简化。如果既没有又想写得漂亮,那就把这几条分别去网上找资料去,只要注意用好关键词,到处都是,借鉴借鉴也无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