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位置: 腹哀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取穴方法: 仰卧位,腹哀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在脐中上3寸,建里(任脉)旁开4寸处取穴。 仰卧位,胸剑联合至脐中连线的中点下1寸,中线旁开4寸处取穴。 腹哀穴意义:脾经水湿在此沉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穴内满溢穴外。 特异性:腹哀是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之交会穴。 功效作用: 腹哀穴有理脾胃、通肠腑、健脾和胃、理气调肠、冷降脾浊的作用。 腹哀穴有理气调胃之功用。 主治疾病: 腹哀穴主治腹痛,泄泻,痢疾,便秘,消化不良,饮食不化,大便脓血,泻痢无度,胃痉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或减少,细菌性痢疾,绕脐痛,肠出血,腹中疼痛等。 穴位配伍: 腹哀穴配气海穴治肠鸣。 腹哀穴配梁丘穴、足三里穴、中脘穴,治急性腹痛。 腹哀穴配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治消化不良。 操作方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针刺方法: 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胀感。 艾灸方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
|
来自: 培训班背包 > 《针灸 刮痧 拨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