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粥左罗:如何提高阅读学习的质量?2500字给你讲透

 王兆善 2019-06-22

这两年,我不管工作多忙,每天都必须强制自己做大量的阅读输入。

因为学习成长,本质就是一个每天不断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的做高质量的输入,脑子里才有货,才能不断掌握新知,有新观点、有新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长期、稳定、高质量的输出内容。

同时,这两年我发现大家的一个普遍痛点,那就是阅读质量太差,这个阅读质量差更多的不是说你阅读的内容质量差,而是你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阅读效果不好,也就是说输入的有效性太差。表面看起来,你可能每天读十几篇文章、干货,但是读完也就忘了,记不住什么,也学不到什么,这就是无效阅读。

今天我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思考,想要提高阅读、学习质量,要做到以下 6 点:

1. 带着目标和预期阅读。

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很多人读了很多文章和书,却不见效果?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在阅读的时候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和预期。最可怕的阅读心态就是,你会听到很多人定读书阅读目标的时候是这样的:

我这周要读完两本书、我今天要看完 10 篇文章。他的目标从来不是说,我要通过读这篇文章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学习一个什么技巧,对他来说一篇文章读完了,就完成任务了。

这样的阅读其实意义不大。

我讲讲我的习惯:比如当我看到公众号@新榜 推送了一篇文章《“十点读书”粉丝破 1500 万!8 条成功经验值得每一位内容创业者思考》,在我看到这个题目并且准备读的时候,其实我心里就有目标和预期了,我希望通过读这篇文章:知道「十点读书」最新的发展情况;看看「十点读书」的 8 条成功经验是什么,思考这 8 条经验中哪些对我有用,哪些我讲课的时候能够教给同学们等等。

当我有了这样的目标和预期的时候,我会一边读一边找答案,一边读一边思考,读完会学到很多东西。而不是,花了 10 分钟读完,就发出一个感叹「卧槽,十点读书太牛逼了」,这没有意义。

所以,千万不要把读完、看完当成你的阅读目标。

2. 强制性做笔记和输出。

你永远要记住一句话,没有输出的输入是没有价值的。

输出的这个过程是你提炼、归纳、总结、重新演绎的过程,是把别人的东西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的一个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别人的知识才能变成你的知识,否则你只是「读过」、「看过」。

用脱不花老师的话说,做笔记不是让你抄句子,那不叫输出,那叫练习打字。当然这个输出并不是说让你写一篇阅读心得,你就写几句自己的思考也可以,这是强迫自己动脑子了。

另外,脱不花老师还建议,你做输出的时候,最好是要把你的输出公开,比如你要发在朋友圈,比如你要讲给你的同事等等,因为你一旦决定公开,就会更加注重语言表达和逻辑,会在意别人能不能看懂、听懂,这会倒逼着你提高输出的质量。

3. 更聚焦,主题式阅读。

你不要每天读的东西特别杂,这样会极大的分散的你的精力和注意力,因为,你想学习某一个技能或知识,你不可能只看一篇文章就能搞定,而是可能需要看几十篇不同的文章。

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主题式阅读,一个小周期内容解决一个问题。并不是说,这个周期内只看这一个主题的文章,这样也不现实,而是有侧重点,比如 70% 的时间放在那个主题上。

比如,如果你是个新媒体运营,想阅读学习新媒体方面的知识,你可以这周的时间就主要阅读关于标题技巧的文章,下周主要阅读关于用户心理的文章,下下周主要读如何涨粉的文章。

有一天,比尔盖茨的爸爸让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同时在纸上写下一个对自己人生最有帮助的词,两个人写之前没有过任何沟通,但两个人同时写了同一个词:专注。

4. 反反复复的重读经典文章。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人太过于追求读新鲜的东西,看过的东西不想看第二遍。人都喜欢新鲜,不喜欢重复,但学习恰恰是需要不停的重复。因为很多好东西、有用的东西,你一遍看过去是无法完全掌握的,需要你反复的学习。

我平时有个比较好的习惯,就是当我看到一些牛人写的有真材实料、有深度思考、有实用干货的文章,比如李叫兽、梁宁、陈春花等大咖的一些精品文章等,我就会在微信里收藏一下,这些文章要经常反复读,每次读都用新的感受和收获。

学习是反人性的,你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就要逼着自己做这样的事情。

5. 阅读时,请带着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的心态。

我在新媒体圈子,发现很多新媒体小编天天骂咪蒙、骂新世相、骂罗振宇,我经常说,这些人得多傻才去天天骂这些人啊,这些人都是这个行业里站在金子塔顶端的人,身上有那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你干嘛一直盯着别人不好的地方骂呢。

我从来没有骂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不是说我都认同他们。而是我带着批判性的思维来看他们的东西,我有我自己的思考,但同时也不妨碍我带着学习的心态去学习他们身上的那些闪光点。

所以,很多人骂咪蒙骂了一年除了释放愤怒什么也没做到,而我用一年的时间学到了咪蒙的选题套路、标题技巧、传播思维。每个人写的文章都有优缺点,你读文章的时候,要带着学习的心态,而不是挑刺、找茬的心态,这样你的阅读质量会提高很多。学习是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而不是挑人毛病以自我安慰。

6. 阅读过程中不断代入自己的工作场景。

这个怎么理解?比如如果你是做新媒体工作的,你每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都要问自己几个问题:这篇文章选题怎么样?题目起得好不好?这篇文章的目标读者是哪一个细分人群?解决了那一个具体需求或痛点?文章的开头结尾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文章有哪些好句子、好观点、好故事以及为什么好、能不能为我所用?等等。

你要一边读文章,一边联想你的工作场景,看看对自己做内容有什么启发。这样的话,你才能保证,你读过的东西都会帮助你更好的做好新媒体。

再强调一点:每个人读一篇文章的目标和预期都是不一样的,你的目标跟预期都应该是跟你的工作内容有关的、跟你的应用场景有关,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阅读诉求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让天下知识,为我所用」。

总结:

1. 带着目标和预期阅读。

2. 强制性做笔记和输出。

3. 更聚焦,主题式阅读。

4. 反反复复的重读经典文章。

5. 阅读时,请带着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的心态。

6. 阅读过程中不断代入自己的工作场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