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心肌负荷增大、心肌细胞...

 燕山茶社 2019-06-23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

心肌负荷增大、心肌细胞损伤、心脏重构与纤维化、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多重因素共同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心力衰竭标志物按病理生理机制可分为神经内分泌激素类、心肌损伤和应力相关分子类、炎症及氧化应激相关分子类。

BNP/NT-proBNP、TnI/TnT对心力衰竭的预后、危险分层均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3)、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等可能有助于为心力衰竭提供额外的风险分层。

BNP/NT-proBNP
当心室压力或容量负荷增加导致室壁应力增加时,心肌产生并分泌BNP/NT-proBNP。两者来自于同一前体proBNP。其中,BNP具有生物活性,可通过利尿、利钠调节水盐平衡、舒张血管和抑制RAAS系统的激活;NT-proBNP无生物活性且半衰期比BNP长,临床上更易测定。但不同的研究及指南所推荐的BNP/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及危险分层阈值有所不同。近期有研究显示,与基于症状的治疗相比,BNP指导的治疗可降低心力衰竭的再住院率,但并不能降低全因死亡率及全因再住院率。此外,BNP/NT-proBNP水平受多种因素,故临床工作中需联合其他有利生物标志物以增加对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sST2
属于白介素受体家族成员,心力衰竭发生时室壁应力增加,心肌大量分泌sST2;sST2作为诱骗受体可诱导IL-33与其结合,抑制IL-33/ST2L介导的抗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及心肌凋亡的作用。sST2是心肌细胞肥大和纤维化的标志,且不受年龄、肾功能损害和体重指数等因素的影响,在心力衰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荟萃分析显示,对急性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sST2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于右心心力衰竭患者,研究发现,sST2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相关,与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相关,与右心房面积相关。但目前sST2预测心血管疾病可能风险的临界值尚不明确,是否需要制定基于性别或年龄的阈值也尚无定论。有研究提出,以28 ng/ml作为sST2预测全因、心血管死亡及心力衰竭再入院率的临界值。PARADIGM-HF临床试验以sST2中位数32.2 ng/ml为阈值对不良事件进行预测。最新研究显示,重复sST2测量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强力预测因素。

GDF15
是转化生长因子的细胞因子超家族成员,生理状态下在心肌表达程度很低,但受到炎症、氧化应激、机械牵拉、缺血缺氧刺激时,GDF-15表达量会显著升高。近期,有研究发现,GDF15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密切相关,对心力衰竭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仅次于NT-proBNP。此外,研究发现,GDF15与心力衰竭 NYHA分级III和IV、ACCF/AHA stage D密切相关。因此,GDF15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心力衰竭危险分层预测指标。多项研究提示,其与NT-proBNP等其他生物标志物联用可改善医生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不过,其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的临界值也尚未定论,尚需更多研究来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总之,单一心力衰竭标志物在临床指标基础上的预测价值有限,多指标物联合策略有助于提供更准确、更客观的临床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