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同题楹联? 徐玉基 上海 我去年加入《对联天地》群,该群以对联创作为主要内容,每二至三天就会有新的题目,爱好对联的人乐此不疲,创作热情甚高,涌现出不少佳作。 我学习对联日久,但不善参与此类活动,今年才渐入佳境,多次获评优秀作品,并担任了几次主评。每日接触到联作,特别是主评对联,须细致认真地看和分析,好的作品固然赏心悦目,平常的作品也引人深思。群中聚集了很多高手,他们精通撰联技巧,能又快又好地写出优秀作品。也有一些初学者,除了要过格律关外,对提高对联质量确实要下一番功夫。在此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在过了格律关后提高联作质量的思考,与初学者交流。 1、把别扭写顺畅。对联与讲话一样,要清楚地表达意思。如果东扯西拉,云里雾里,别人看不懂,自己也未必满意。造成这类问题,一是功底浅,二是硬凑格律。可用的词不合格律,合格律的又不达意。单句的词与词之间不协调,有分句的还存在各说各话的问题,不能一以贯之地将上联或下联一气呵成。例如有联句“贼心驱妄念”,难以看懂,意思应是驱贼心妄念。为了与下联相对,调成这样,意思就不对了。因此第一步,要将总体布局安排好,可以先不管平仄,把意思先表达出来,等有了雏型,再来调谐,可以避免别别扭扭,把联写顺畅。还有就是想到好句子,无论在何位置,慢慢补充完善,就如作诗,先有一句,再敷演成一首类似。 2、把偏离写入题。对联要切和雅,首先要切。切就是围绕主题写对路。有的联句不错,但离题太远。写黄河,你讲的是长江,这就不切了。《红楼梦》中香菱学诗,题为“月”,结果写了一首,宝钗认为不是咏月是咏月光,这就是偏题了。创作一副对联,首先要从审题入手,查找相关资料,构思表现手法。写作中要紧紧围绕主题遣词造句,尽管可以运用不同表现方法,但表现对象始终是一个。在构思时,先确定上联如何表现,下联如何表现,是正对,还是反对,还是流水对,上下联不可各说各话。同时整个过程都要紧紧把握主题,不合适的词或句坚决换掉。哪怕精彩的句子,与主题无关也要割爱。 3、把单薄写厚实。对联用字精炼,惜字如金,但也带来问题,即字少包含内容也少,显得单薄。有的对联不但语言浅陋,内容也空洞,更谈不上以一当十当百的作用。还有就是合掌或疑似合掌,珍贵有限的字句表达重复的意思,是极大的浪费。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比喻、借代、用典和抓典型等方法,尽可能让一个词表现更多的内涵。如杜甫诗《蜀相》中的“柏森森”三字,最少表达三个意思,一是实景,二是祠堂古老,三是庄严肃穆。撰联也应当根据情和景选用内涵丰富的词和句,用词成句要引人遐思。这里要走出一个误区,即认为长联才能厚实,短联无法丰富。好的短联一样可以包容天地,象“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侫臣。”不因其短而逊色。 4、把干巴写滋润。干巴就是直白,读来无味,老干体因有此特征,为人所诟病。一副好联,应当是饱满滋润的。造成干巴的原因,可能就是“理屈词穷”了,说理说不明白,用词单调枯躁。写诗的“比兴”手法可借鉴用于联,许多好联,善于借用景物典故造境,则联句显得生动活泼。提倡用诗家语,联家语,尽量使联语有诗情画意。好的联应当有画面感,读联似有如临其境或身入其中之感。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尽量体现细节,少讲笼统话,一个细节也可体现主题,塑造形象,表达观点。例如抨击偷窥联中,有句“做人莫舔窗轩纸”,把偷窥的细节生动地体现出来,尽管偷窥不一定都舔窗户纸,但这三字,把其它不光彩的偷窥行为都牵带出来,就很灵动。 5、把熟语写新鲜。熟语,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话,或一个话题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和句,特别是时政联,因广泛宣传的影响,许多词已耳熟能详,张口就来,写联也轻松容易。如果一人撰联,不觉雷同,同题楹联,大家都使用某一词或句,就有千人一面的感觉。因此,写联尽量避免使用熟语,避免大家撞车,同时也使联语清新。撰写时政联,要考虑从古人、民间、俗语中的用词吸取营养,特别是古诗词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的文学财富,要善于运用。汉字丰富多彩,一个意思可用多种词的组合来表达,有意识地使联语清新,应该不是难事。 6、把啰嗦写精炼。现在对联越写越长已是一种趋势,长联可容纳更多内容,并且可使用更多的撰联技巧,为人们所喜爱,这并无不可。但是有的长联为长而长,加塞了好多不必要的词或句,显得啰嗦。有的是为了调平仄,或使句脚合符要求,作为添加剂使用。如果确实不显臃肿,则无大碍,如无病呻吟的词或句,最好去掉。宁减勿加,或许让联句更精炼。另外虚词的使用也要得体,不可滥用。写完之后,在不影响格律和联意的情况下,多做减法。 7、把呆板写灵活。有的联用词中规中矩,但就是缺少生气,显得呆板。这里有几个原因,一是词性结构单一,反复用同一结构的词;二是句式呆板,一口气连续几个字数同等的联句,缺乏灵动,缺少变化,读来就感觉单调。例如单边三个分句,每句都为六字,句式就显呆板。如果是多分句联,最好要根据联的长短,交替使用不同字数句式,注意使用不同结构的词组。写完后,多读几遍,或可感觉是否呆板。要注意动词的选择和运用,一个好的动词往往使联句出彩,不可不下功夫。从古诗词中学习古人如何炼字,是一个好办法。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个直,一个圆,描绘出十分生动的塞上画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个自,一个空,就赋予了深厚的感情色彩。如果能运用一些撰联技巧,如顶针、重字、拟人、叠字等,联语就更丰富多彩。 8、把不稳写妥帖。一副联写好后,要检查是否有升华的空间。经常有这种情况,就是一副联中,往往因某字提升了或损害了整副联的质量。整体是好的,个别瑕疵影响一副联,有些得不偿失。一副联框架搭好,润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关键字的琢磨、推敲,将不稳的字安妥帖,不可因小失大。我们经常看见有的联,仅仅一字之误,与优秀擦肩而过,甚为可惜,也当引以为戒。也有用错典的,错解成语原意的,都在注意之列。不久前在一个对联群里,对“春风化雨”这个成语就有争议,有的人认为是承接关系,春风化成雨了。其实是并列关系。化雨是适时的雨,化不作动词用。类似这些都是要注意的,吃不准多查查资料,手头有几本工具书很重要。 徐玉基艺术简历 徐玉基,安徽徽州人,中国楹联学会学员、中国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楹联学会顾问、黄山市诗词学会顾问,联作曾获全国性征联一二三等奖,论文《桃符与春联》获第十五届中国楹联论坛暨全国春联研讨会二等奖。大量对联作品刊登于报刊杂志,悬挂于景点、祠堂等公共场所。作品入选《佳联三百副》,入围第二届中国对联甘棠奖。 对联天地(dltdwxgzh)编发,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