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一) 柏树具有苍劲古朴的气势。画柏树,树身线条要有盘曲伸张。它的皴线有似藤干,而比藤的质感要挺健。点叶多用'木''米'字型组成,亦有用圆形点叶。墨色浓淡相和,以浓为多。点宜用积墨法,即用很多层次的浓淡墨积成,以表达其苍茂荫郁。 柏(二) 柏身缠纹要线条流畅而有规律。 柏(三) 国画传统画柏,多画成老干扶疏,以表达其古雅、拙朴的形质。此图为传统画柏,备作参考。 柏(四) 杨柳 国画山水的树法,以杨柳的形态为最难掌握。画柳技法,是先画一棵斜形的枯树,然后在枯树的横枝上接画柳丝。使线条的来踪去迹,有所归依,柳丝就能交叉得势。初学时应防止急于画千丝万缕的柳条而忽略了树的枝干和前后枝条,以致使线条杂乱散漫。 杨柳枝干、柳丝 杨柳枝干、柳丝,皆以一笔画成。 杨柳(一) 画迎风的杨柳,首先要使树身布局具有风势,然后画一丝丝斜线。用笔要掌握轻而有力,动而不乱。柳丝与柳丝之间,距离和交叉都要匀整有整体感。 杨柳(二) 画密柳,忌结滞。注意画笔含水的干湿。行笔过快,则浮滑无力;过慢,则钝滞呆板。干笔宜慢宜重,湿笔宜快宜轻。要选择富于弹性的画笔,笔锋可长一些,则善于发挥。 杨柳(三) 冬柳枯枝要仍不失蕴藏春意,就要求树身的美感和稀疏点叶恰到好处。 杨柳(四) 画点叶丛柳,要求在画柳树树身时,即以雄伟的用笔线条出枝。在密点浓淡点时,要不出垂丝柳的基本形态,不然就会流入点叶杂树。 远柳三式 柳丝圆垂,应参差不平。远柳可不见树身,更显水面雾水迷漫。 垂竹 山水画中画竹以垂竹为多,先画出竹竿,定枝梢方向,然后画叶。叶的积叠要具有风势和弹性。 仰竹 仰竹是表现晴竹。当竹竿和竹枝的方向安排后,即沿细枝加上竹叶。大都二三叶一聚,添一二小叶交搭取势,并可练仰竹、垂竹两式进入风雨竹,达到千枝万叶,不乱不结。 竹枝叶用笔 竹枝出笔坚细挺硬而见弹性。竹叶或密或疏都应大小相间,结构紧凑,梢尖有迎风之势。 竹(一) 晴竹仰叶之一,玲珑挺拔,叶丛疏密相间,以表示蓬勃向上的生机。 竹(二) 晴竹仰叶之二,厚实丰满,叶丛大小匀称,以表示根壮叶茂的厚重气势。 竹(三) 这幅仰叶竹特点是减却小枝小干,画出竹叶的积叠飞舞,关键在于竹叶积叠布局中。 竹(四) 梅树 梅树用笔要刚健坚挺,它的枝干曲折横斜,回转有力。点花可沿着枝干密密疏疏,但不积迭。如设色,先用淡汁绿渲染枝干后,用粉黄和粉白或淡粉红在浓墨枝上为花。 梅树枝干 梅树(一) 梅树(二) 画梅林一片,要着重画好前几株梅树的交叉穿插,要错落有致而显层次。 芦苇(垂式) 垂式芦苇必须表现出风势,落笔轻快而又不失力度。 芦苇(仰式) 仰式芦苇在左右撇叶中体现长势。 芦苇四式 芦苇不同于一般草本植物,柔中有韧,亦干亦叶。不论远近都要表现风势和长势,切忌用笔呆滞僵硬。 转自:国画艺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