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思维模式会让你的“努力”超越别人的“天赋”话说娱乐大佬 ·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取得非凡成就。 01 成长型思维vs固定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把人的思维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两种思维模式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成长型思维者,认为万事万物只要通过自己的参与都可以改变;因此,心智也在不断迭代强化,从而造就非凡人生。 而固定型思维者,习惯把思维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不愿意去做那些与自身能力有差距的事。 ![]() 02 固定型思维的人 习惯于给自己设限 固定型思维的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惧怕挑战,总给自我设限。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取出一个玻璃杯,然后在里面放进一只跳蚤,跳蚤立马就轻易地跳了出来。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玻璃杯里,不过,这次同时在杯子上加了一个盖子,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盖子上。 在一次又一次碰壁之后,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 又过了一阵子后,实验者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到过盖子,而只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把盖子轻轻拿掉了,可是跳蚤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蹦跳。 一周后,这只跳蚤还是在这个玻璃杯里的那个高度不停地跳着,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 只是它的心里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 固定型思维的人,不是不敢去追求成功,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也默认了一个“高度”。 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这太难了,我根本就没有办法做到。 “心理高度”是很多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跳蚤人生”。 ![]() 03 成长型思维的人 总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 成长型思维者,认为万事万物通过自己的参与都可以改变;心智也在不断迭代强化,从而造就非凡人生。 他们不畏挑战,总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当年,林语堂与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身份悬殊,八竿子都打不着。 当得知赛珍珠来中国时,林语堂便夹着手稿,深夜蹲守在赛珍珠住的酒店大堂。 他的心语是:闲着也是闲着,管他的,试试呗。结果,在赛珍珠的帮助下,林语堂一炮走红。 所以,人生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怕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试一试!”是我们要保持的一种状态。 ![]() 04 凡事换个说法,换个思维 其实,成长型思维是可以后天培养的。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 关于“放弃” 我放弃了 → 我得试试我学过的(别的)方法 关于“困难” 这太难了 → 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搞定) 关于“足够 ” 已经挺好了 → 这真的是我最好的成绩吗? 关于“完美 ” 我不能做得更好了 → 我还能做得更好,我要继续试试! 关于“否定” 我阅读不太好 → 我要训练我的阅读能力 关于“能力 ” 我不擅长这个 → 我正在提高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些困难是无法避免的,有的也许可以轻易克服,有的则令人望而生畏。 而选择负面消极的说话方式,还是正面积极的语言,也会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从而造就不同的人生。 改变你的思维习惯,从现在开始! 成长是生命最大的财富,成长是生命唯一的财富。除了成长,财富一无是处;除了成长,生命一无所有。 内容来自新浪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