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5日至9月1日,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作品展“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引爆整个盛夏。 点击图片 · 带你看懂毕加索 ▽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的作品通常被分为9个时期。时期的名称尚有争议,大致是“蓝色时期”(1901年~1904年)、“粉红色时期”(1904年~1906年)、“立体主义时期”(1917年~1924年)“晚期”(1912年~1972年)。 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20世纪正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他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发现之旅。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亚威农的少女们》、《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毕加索完成的作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在毕加索1973年过世之后,世界各大美术馆不断推出有关他的各类不同性质的回顾展,有关毕加索的话题不断,而且常常带有新的论点,仿佛他还活在人间。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30岁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体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当你即将死去时,有些事情即使没有做完也不会有遗憾,只有这样的事情才能推到明天去做。” ——毕加索 毕加索作品欣赏 Boy with a Pipe [1905] Cat Devouring a Bird [1939] Child Holding a Dove [1901] Family of Saltimbanques [1905] Figures by the Sea (The Kiss) [1931] Goat's Skull, Bottle, and Candle [1952] Guitar, Gas-Jet and Bottle [1913] Harlequin [1918] Nude [1910] Nude in an Armchair (Seated Woman) [1909] Pedro Manach [1901] Pitcher, Candle and Casserole [1945] Portrait of Daniel-Henry Kahnweiler [1910] Portrait of Gertrude Stein [1905-6] Portrait of Olga [1923] Seated Bather [1930] Seated Nude [1909-10] Self Portrait- 'Yo Picasso' Self-Portrait with Palette [1906] Still Life on a Table [1920] Still Life with Cards, Glasses and a Bottle of Rum- 'Vive la France' [1914-5] The Artist and his Model [1963] The Muse [1935] The Old Guitarist [1903] The Sculptor [1931] The Smoker [1953] The Tragedy [1903] Three Dutch Girls [1905] Three Musicians [1921] Three Women [1907-8] Vase of Flowers [1901] Violin and Grapes [1912] Weeping Woman [1937] Woman Asleep in an Armchair (The Dream) [1932] Woman in a Fish Hat [1942] Woman on the Banks of the Seine, After Courbet [1950] Woman with a Mandolin [1925] Women of Algiers, after Delacroix [1955] 《赤足姑娘》,毕加索在14岁时作品 关于毕加索(以下来自中国美术馆官网) 艺术成就: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自身的形、色构成的世界。它脱胎于塞尚那些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它以某种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序,组建了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吸收民族民间艺术的营养,创造出了很有表现感的艺术语言;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 毕加索崇尚立体主义,他的抽象画主观表现出的太阳光是螺旋状照射的,不同于客观世界的光沿直线传播。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 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 形象。作品《格尔尼卡》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 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 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毕加索 《格尔尼卡》 布面油画 305.5×782.3cm 1937年 藏于马德里索菲亚王妃艺术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