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都在不争中发生了改变——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道德经学用 2019-06-23

我的先生来自河北最穷的一个贫困县,家里的奶奶婆(先生的奶奶)104岁,所以每逢春节我们一定要从北京赶回家过年。在外人看来我们是幸福的大家庭。可是每次我回家都不开心!

春节期间,一大家子103口人的饭菜,都是我烧的;老家是没有燃气的,使用土灶。要烧那么多人的饭,我要一日三餐自己拉风箱、烧柴火,每次都弄得自己灰头土脸,一身烟火气。每次炒完菜我从没上过桌和他们一起吃一顿热乎乎的饭菜。

吃过饭后家里的人开始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玩扑克牌的、聊天的、看手机的都有,残羹剩饭摆一桌子无人清理,看着他们我就特别来气,我自己默默开始收拾碗筷拿到院子里去清洗。家里条件太艰苦,屋里没有自来水,我要从井里压水上来洗碗。那冰冷的井水,也算是一种身心巨大的考验。手都冻的通红,也没有一个人来帮助我安慰我,我边刷碗心里骂着先生,埋怨自己怎么嫁到这么穷的地方,跟着他吃苦受累。

家里晚上实在太冷,婆婆送给我电褥子,我插了一晚上可能太热了,早上发烧了,但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却甩闲话,说我:“怎么这么娇气?是不是不想做饭啊?”气得我偷偷掉眼泪。夫家春节期间都有照全家福的习惯,有一天先生来厨房叫我出来照相,我当时一脸灰,心情不好不愿见人。妯娌很着急,就对先生说:“一百多人呢,少她一个看得出来吗?”又伤了一次我的心。

我连着回婆家做了几年的饭,每次伤心伤身,我也曾质问过先生:“为什么所有的活都要我一个人干?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忙?”“你叔叔家的2个女儿为什么也不干?”每次先生都说:“人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人家是客,你是这家的孙媳妇,这就是媳妇该做的事情。”

后来单位开始学习《道德经》以后,我也在慢慢调整心态:首先从忍受变为了接受。当学习了《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这句话以后,我知道自己做了这么多,其实很希望得到认同。但认同靠“争”是不行的!“不争”倒是会越来越和谐。

既然井水冷,我就自带一副厚手套。再比如,见到亲戚上门,以前我心里全是抱怨,总是冷着一张脸,现在却能笑脸迎人,热情招呼。让我出来照相,也不顾自己柴火妞的形象了,挤到队伍边上,与家人一起照合影。去年,先生104岁的奶奶婆逝去,我感慨老人留下了一个好的家风,因为103位子孙到了春节,一定还会像老人尚在世时那样聚会在一处,阖家欢乐过大年!这饭也还是我烧,只不过,不同的是,以前我是忍受的烧,现在却是享受的烧。因为我的改变,也带动了另一个以前从来不干活的孙媳妇,现在也来帮忙收拾。我还贴心的给对方也准备了一副手套,免得妯娌冻手。

所以这两年,每逢我一回婆家,村里的人都会说:“呦,好媳妇来了!”说得我害羞不已……

学习《道德经》,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就是修自己的,不是修别人的!自己不争了、不尚贤了,一切都好了!

作者:崔桂荣(作者授权代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