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是每个人小时候都会经历的“一桩小事”。有的孩子早早的就告别了尿床,不再受“画地图”的苦恼!而有的孩子却一直活在尿床的阴影下,备受煎熬! 图片来源:网络 01、9岁娃天天尿床几年都没睡过好觉前些天,医生义诊的时候,一名中年女子大大咧咧的走进了办公室,后面跟着一个低着头、红着脸的小男孩。关上门后,中年女子开始小声地“倒苦水”,小男孩则始终一言不发。原来,她是带侄子小贝(化名)来看病。这孩子从小就有尿床的习惯,本以为大一些会好,没想到的是,现在9岁了还是天天尿床,有时一晚上还几次。为此,每天晚上8点后,家人就会要求她“只出不进”!只能排尿,不能喝水!晚上,大人还会定闹钟,到点就叫小贝起床尿尿。不过,这些办法都没有用,晚上他还是会“画地图”。换衣服、换床单、换被套,搞完一轮,一家人睡意也没了。烦归烦,最气人的是小贝的爸妈却没当回事,总是觉得尿个床而已!再大一点就好了,细心的姑姑却不这么认为。 小贝姑姑 以前我侄子是一个活波可爱、人见人爱的小男孩,最近我却发现他变了一些!不爱与人交流、自卑、发脾气、性格孤僻。而且尿床后身体湿冷,抵抗力低,最近老是发烧感冒。 医生我们该怎么办? 经过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姑姑给孩子进行了一周的排尿记录!包含睡觉时间、起床时间、是否尿床、尿量等等,以便评估孩子的情况。并结合尿常规、肾脏超声等辅助检查后,医生给出了诊断:原发性遗尿症!原来,小贝这9年尿床的“习惯”,真的是孩子病了! 02、5岁儿童遗尿症发病率为15%~20%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就能够控制排尿。如果5岁以上的孩子,每周夜间尿床2次以上,且持续3个月以上,那就不太妙了。赶紧去检查检查!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5岁儿童遗尿症发病率为15%~20%。这意味着,每30人的幼儿园大班里,大概就有5—6个孩子有尿床的问题。虽然随着年龄增长,一些孩子尿床的问题会自然消退,但仍有1%~ 2%的孩子症状持续到成人,而且遗尿的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尿床的原因算是找到了!但是对于孩子和大人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去避免或者改善孩子尿床的“行为”呢? ![]() 图片来源:网络 03、孩子总是尿床咋办?医生教你4招 医生提醒:如果是因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遗尿症,治疗好引发遗尿的疾病就能好转;而占绝大多数的原发性遗尿症,需要家长耐心地纠正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不一定需要吃药治疗。 √ 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日间规律排尿(每日4~7次)、睡前排尿的好习惯,部分家长可以尝试闹钟唤醒。同时,建议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比如芹菜、胡萝卜等! ![]() 图片来源:网络 √ 记录排尿日记 对于常常尿床的孩子,家长要认真记录“排尿日记”,以帮助医生评估孩子遗尿的病情。 √ 调整作息习惯 ① 规律作息时间,鼓励患儿白天正常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 ② 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比如:巧克力、皮蛋等。 ③ 晚餐宜早,且宜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 ④ 尽早睡眠,睡前2~3小时应不再进食,睡前2小时禁止饮水及食用包括粥汤、牛奶、水果、果汁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 √ 奖励机制 如果孩子尿床,家长不要去责备,反而应该多一些鼓励,减轻孩子心理负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家长应避免说教、训斥以及在人前提起孩子尿床的话题,以免刺激孩子的感情,否则会加重孩子病情。 ![]() 图片来源:网络 孩子越怕尿床,往往越怕越尿。 曾有一位30岁上下的妈妈带着6岁的女儿,到我院治疗。妈妈吞吞吐吐地说,她自己从小就尿床,成人以后尿床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很担心母女俩一辈子都会这样。其实,这位妈妈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孩子尿床这件事,不管是对孩子的身理和心理都会造成不小的伤害! 04、尿床对孩子的3大影响据调查显示,近6成家长因为孩子尿床而责骂过孩子,只有不到20%的家长带孩子就医。这些情况无疑造成了孩子尿床的恶性循环!孩子长期尿床不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还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孤僻等心理问题。此外,长期夜间遗尿会给孩子及家庭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夜间睡眠!使得孩子不敢参与夜间的集体活动,并产生自卑心理,导致性格内向。在这里,医生提醒家长们年龄越大,遗尿症越难治,孩子得了这病,不仅得治,还得及早治,否则会影响孩子一生。 另外,家有“尿床仔”,家长们都比较闹心。有些家长会想找“特效药”给孩子吃,快速治好尿床。 在此西西提醒家长:千万别轻信所谓的“偏方”、“特效药”。如果孩子尿床,家长不要去责备,反而应该多一些鼓励,减轻孩子心理负担。配合检查、医嘱和治疗改善孩子尿床的“病患”! ● 孩子总是尿床咋治? ● 遗尿症是咋找上门的? ● 家长如何改善孩子尿床行为? ● 孩子尿床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