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愚孝旧闻 割股虽愚孝亦纯,未将混沌凿天真。 于今伦纪多偷薄,至性谁如十五人。 ——沈云《盛湖竹枝词》 国人历来重“孝”。在封建时代,提倡“百善孝为先”,清代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解释:“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对于如何尽孝,不同时代、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方式。在古人所宣扬的孝行故事中,既有感人至深的孝子贤孙,也有应该摒弃的愚昧陋习。“割股疗亲”就是一种十分愚昧的所谓孝行。 “割股疗亲”之说出自《宋史·选举志一》:“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由于当时对科学的认知低下,以及当局对孝道的不恰当宣扬,古人以为割下自身的股肉来治疗父母的病是最大的孝行,因此历朝历代都有“割股疗亲”的孝子出现。在盛泽的历史上,也曾有“王果、王权、沈钦文、杨寿煦、马承惠、杨庆梁、张坚、王炘、炘妻沈氏、张鉴、王淇、马大锡、马大衔、陈希恕、张宝钟皆以孝割股,凡十五人”,其中“张坚、张鉴孝行于继母、继祖母,其尤难者”这样的记载。 随着现代医学知识的普及,今天已不会再有这样的“愚孝”行为发生,但是“割股虽愚孝亦纯”,他们这种孝行的“至性”,令人钦敬。 (沈莹宝/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