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学习笔记148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06-23
各论/第七章,补益剂/补气/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一两(30克)黄芪密炙  白术各二两(60克)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三钱(9克),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现代用法:硏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

(老师板书)
主证分析:表虚证。  气虚基础见症 + 表卫不固,自汗,易感外邪。 

   玉屏风散这个方,我们历来也研究讨论很多,到现在就它一个用量,也很难把它确定下来,白术、黄芪,有的写,白术、黄芪二两,原方,防风一两,还有的还倒过来,所以这个前后出书三十多本。
   这里这个方,是从《医方类聚》里摘出来的,但是这个用量历来都不统一,而且在三十多本书里的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都当过最大量的。
   所以是历代这个结构,这三味药,同时出现来治疗自汗,这个很多书里都有,有很多没有写这个名称,但用量都不同,都是依照大家各自体会到的来使用,但是它用来治疗表虚自汗是公认的。

   玉屏风散,
   从它的证候来讲,是气虚引起表虚,表虚不固自汗。

   所以主治围绕这两个方面:表虚之后,
* 一个方面是津液外泄,自汗。
* 一个方面呢外邪入侵,容易感冒,易感风邪。
   这是卫外之气不足以后可以出现的两种方面,你人体的防御啊,象国境线上的边防军弱了,就有两种可能,一种人家打进来,一种你逃出去,所以它就是这个表虚自汗,易感风邪,主治选药是针对这两个方面,都是表虚不固造成的。
   但在临床表现上,在很多治疗自汗的方比起来,应该说玉屏风散证,有一组基础气虚见症,尽管程度可以不同,有气虚表现,比如说,
* 面色萎黄或萎白、四肢无力、短气、脉虚软,象这一类基础的气虚见症。
   再加上
* 或者表虚不固自汗,
* 或者容易反复感冒。
   所以主治证候,表虚证,要有这些组成才行,所以在临床上用这个方,病人他有一类气虚表现。

   过去教材很简单,写到玉屏风散主治,就表虚、自汗,易感风邪,就这几个字,反映了主要症状的一些方面,但基础症状呢,气虚的表现就省略了。
   那这种自汗和桂枝汤证的自汗,很重要的差别,在临床判断的话,就是有没有一组气虚、表虚,平时有没有气虚、表虚的这个现象。
   因为桂枝汤不仅用于外感造成的表虚证,外感风寒表虚证,那是有邪的啦。张仲景用桂枝汤还可以治疗,病常自汗出者,它既没有其它明显内伤病,也没有外感,也不发热。
   那他用这个桂枝汤治疗这类自汗,和玉屏风散怎么区别呢?
   桂枝汤治疗的是体表的营卫不和,失调,没有基本的一组气虚见症,这个和玉屏风散是个区别,和玉屏风散的自汗,在临床把握的时候这是个区别。这是我们讨论玉屏风散的主治证候的分析了。

   治法:
   针对这个证候的治法方面,气虚要益气,益气所谓固表止汗。

   这个方里的
* 君药,黄芪
   黄芪呢,补气固涩,固表,止汗,所以用到黄芪啊,就要注意它很多方面用它,是在补气基础上的固摄作用。所以在这个我们教材的方里,黄芪用到二两,因为它作散剂了,这个防风和黄芪比呢,应当说是黄芪比例是量大的。
   但也有些书里防风量大,甚至把防风作君药,因为说玉屏风散,屏风,防风就有个别名叫屏风,所以叫玉屏风,这个屏风很珍贵,所以把防风作为君药,这个呢,多数不主张这个意见,作为黄芪在方中比例大呢,在补气基础上固摄、固表。

* 白术这味药呢,臣药,
   白术,过去被很多医家认为白术补气、补脾非常好,甚至有的说它补脾第一药,它实际上是一个有一定益气作用,重点是帮助脾的运化,运脾燥湿,它还能止汗。
   #白术它是一种收敛止汗,一般生白术呢,除湿、燥湿、止汗,这类较好。
   #光健脾消积这类的,用这个健脾胃,炒白术好。
   #如果消积类呢,焦白术好。
   所以这个里边一般用生白术,它本身可以健脾益气,又能帮助止汗,这是臣药。

* 佐药,防风
   它在这里起到防御风邪,它能够疏散、防御风邪,同时脾虚之后有湿,白术燥湿,防风它是风药,风盛湿,也有一定除湿作用,特别体表层自汗啊,容易出了汗以后,有表湿的主治了,所以在祛风、祛风湿,御风、防御外邪入侵方面,防风起到的一个佐药作用。

   这个方有点象用药打仗一样的,
@ 黄芪相当于摄卫固表建立一个屏障,
@ 白术是在内的,健脾益气治本,也是一个治本的方法,这样既要有个屏障固摄、摄卫固表,又不断自己增加生产,产生实力,同时协助止汗。
@ 又有一个象防风相当于巡逻队啊,防止外敌入侵,里头的跑出去。
   所以这是简单要考虑的几个方面,由于认为它防御外邪,固表止汗,效果比较确凿,很珍贵,所以叫玉屏风散,一种屏风是个固表防御的意思。

   这个配伍特点呢,
   整个方是以补为主,所以放在补益剂,补中有敛、敛中有散,补气当中有固摄,白术还能够有收敛止汗作用。
   整个方是用来治疗自汗的,同时还有防风啦,有疏散作用,祛风生湿、防御外邪这个作用。

   运用当中辩证要点主要是
* 自汗,恶风、面色白,来概括这种气虚的一般表现。
* 舌淡脉虚。
(加减变化  自汗较重者,可加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以加强固表止汗之效。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

   这个方呢在分类方面,历来有些争论,分类分在哪一类好,我刚才提到过了,过去五版教材分在固涩剂,
   六版的时候编委会讨论,我说这个固涩剂从头到尾就没有固涩的药,因为定义是以固涩药为主组成,你第一个方,固涩剂过去是玉屏风散。最后一个方是完带汤,完带汤健脾、疏肝、带下,它里边有固涩,里面黑芥穗这些,傅青主自己都说是用来疏肝,并不收涩,所以不符合固涩剂的定义,从第一个方到最后一个方都不符合,而且象玉屏风散呢,在《医方集解》里、《成方切用》里,和《成方便读》好几本书,特别是《医方集解》之后的很多作教材,用综合分类法的这些方书里,都是放在补养之剂,所以呢应该说放在补益剂里比较适合,这是关于这个方的一个分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