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部名字被夸大的电影其实很残酷

 兵uw6qp1gqgsz8 2019-06-23


第一次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很久以前盗版光盘盛行的时候。我被光盘封面上一个长发美女所吸引,也被电影的名字吸引,还被”限制级“、”禁片“这样的标签抓住了眼球。但看完了才发现除了女主角有着完美的相貌与胴体外,故事本身其实挺残酷的。


这部电影的原名是《玛丽娜》(Malèna),就是女主角的名字。如果按原文翻译,这部电影可以会对中国观众失去吸引力。如果按照当下的改地名标准,翻译成《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涉嫌夸大了。我觉得更完整的译法应该是:《玛丽娜,一个西西里美丽女人的悲惨经历》,当然这种译法没有一点吸引力。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他出生于西西里,最初的职业是摄影师


导演在给女主演莫妮卡·贝鲁奇说戏

据说找到这个女主演化了很长时间


这部电影是意大利伟大导演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又叫寻找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电影分别是《天堂电影院》和《海上钢琴师》。与我之前评论过的“日落三部曲”不同,“时空三部曲”在情节上毫无关联,风格也迥然不同,唯一的共性都在表达导演的某种情怀。但这三部电影水平都非常高,都堪称经典之作。我最近又把它们认真看了一遍,还真看出不少新味道。经典之作经得起时光的考验。


今天先来说说这部被改了名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它是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室外金黄色为主色调

有怀旧感,还有跳动感


室内的用光特别考究明暗对比


这部拍摄于2000年的电影已经可以算是老片了,但再看的时候发现它的画面依然非常美,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摄影师的用光非常细腻精致,视觉冲击非常饱满。尤其是对女主人公的细节拍摄,总能凸显女主人公的美丽、对于少年的诱惑感,也能反衬出她生存环境的虚伪和残忍。


再次看完之后一声叹息,然后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脑海里:这部电影究竟在表达什么?


我对这部电话的一句话总结是:一个对女神充满了性幻想的少年目睹了女神的一段悲剧人生。


影片开场很精彩,四条线索同时交代背景

其中有一个少年们灼烧烧蚂蚁的情节

这是个有着象征意义的情节

女主人公的命运就如同这蚂蚁

也可象征少年的心煎熬


有一句影评写得很好:“对于这部电影,有人深情的当做政治隐喻片来看,有人矫情的当做青春回忆片来看,也有人坦率的当做肉欲情色片来看”。


我觉得这部影片还可以当女性电影来看,看看男权社会里女性沦为玩物。还可以当反战电影来看,看看战争对人的伤害和人性的扭曲。也可以看作是家庭教育片,因为少年的父亲实在是很懂得自己的儿子,可以打骂他,也可以带他到妓院。更可以当作洞察人性的电影来看,人性的黑暗与多变。


这一部被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最初视为情色片的电影细看下来内容很丰富的。


重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部爱情电影来看。我想说的这份爱情不是少年对女神的爱,但只是一种单纯的性幻想、单相思,只是荷尔蒙的飞扬加上纯情的放大。我想说的爱情是指女主人公与丈夫之间的那种爱,那种经历了岁月沧桑和人间伤害之后依然坚守的爱情。


这份爱情并不张扬,所以被很多影评忽视了。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一份爱情根本不是影片的着力点。从影片开始的很长时间里,丈夫只是在人们的口头中存在,没有真身出现过。导演甚至没有去描写对于他们夫妻之情,那怕来点回忆在一起的片断,或者丈夫出征前的别离。导演只是通过女主人公家里摆放的他们的结婚照让丈夫露了一下面:


丈夫是名上尉,出门参战

他没血没肉,只是一个情节需要的符号


孤独的女主人伴着忧伤的音乐

抱着丈夫的照片在屋里起舞


曲终舞罢,她落下了眼泪

然后抱着丈夫的照片进了卧室


就这样,导演用看似轻描淡写却非常细腻的手法把女主人公对于丈夫深深的爱和思念表达了,这是我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


这个被小镇老少男人视为意淫对象的女人,这个被全镇女人骂作荡妇的女人其实对丈夫是很忠贞的。日夜追随和偷窥女神的少年目睹了这一切,成了小镇上真正了解这个女人的目击证人。最后他向女主人公的丈夫证明了这一点,让他们夫妻终于团圆。


丈夫战死的假消息彻底改变了女主人公的命运,加上父亲在突袭中丧生,让她从英雄的妻子迅速沦落为人人鄙视的娼妓。


葬礼上的女主人公如同圣母

这一组出殡的镜头拍得很赞


成了寡妇的她不再仅仅是镇上男人们的意淫对象,而成为了男人们可以去实际尝试占有的对象,于是她更是成了小镇上女人们仇视的对象。她陷入了一场她毫无过错的官司,不得不聘请那个对她垂涎已久的恶心律师。



律师在法庭上为她辩护时倒是喊出了一句真理:她的过错,就是太过美丽!


赢得了官司的恶心律师当晚就强暴了她。


再往后,男人带着食物就可以得到她。再往后,她剪去了自己的长发,终于成为了用财物就可以共享的女人,她还服务于德军官兵。


整部影片中,导演安排了12场女主人公在小镇上的行走,成了影片另一条线索。每一次行走的着装不同、表情不同、风格不同,在小镇上产生的轰动也不同。一路走去,就可以看到小镇男女的人生百态。


她剪去长发并染红后的那一次行走,美艳依旧,但风尘十足。这一次走向堕落的行走堪称经典:


与之前的行走不同,这一次风尘十足


这个经典镜头在各种影评里被反复提到

男人们为她点起的是欲望之火


失去了依靠、失去家庭、失去了食物、失去了抚恤金,一个美丽的好女人就这样被世道逼良为娼了。当一个人彻底失去了生存的希望,底线就已经不再重要。


美军进入西西里,战争结束。当人们在欢庆胜利之时,美丽的女主人公迎来了最大的厄运。小镇上愤怒的女人们终于找到宣泄愤怒的高尚借口,她们把她拖到大街上,脱去她的衣服,剪去她的头发,恣意的打她、咒骂她、侮辱她:



与先前的美丽形成残酷的对比


面对曾经要占有她的男人们

女主人公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


终于,她被赶出了小镇,赶出了自己的家。影片并没有交待她离开后是如何生活的,但可以想象无依无靠的她还能靠什么来维持生计。


故事本来就可以就此结束,一个完整的悲剧故事已经足够动人了。但导演让之前只在口头上存在过的丈夫复活了。失去了右臂的他回到了小镇上寻找自己的家,自己的爱人。


这个遭受了战争残酷摧残的独臂男人可以放下妻子的种种不堪去寻找她,接纳她。也许他内心有着对美丽妻子的强烈负疚之感,也许是经历了战争生死的人对一切都看得很淡然。影片并没有着力去刻画丈夫这个角色,过程简略,导演让夫妻两在一年后淡淡地重新出现在小镇上:


重新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

依然会被女主人公的美色吸引

但最打动我却是这个镜头

肢体破碎的丈夫、心灵破碎的妻子

一对受尽苦难的夫妻回到了伤心地

他们努力保持尊严和体面

男的眼光里坚定,女的低眉依附

这难道不是伟大的爱情?


这一次,小镇上的女人们接受这个女人,只因为她有了家庭、有了个伤残的老公;只因为她不再美丽,不再对她们构成威胁;因为她曾经被她们肆意侮辱,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傲然;只因为她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从此和小镇上的她们一样平凡。


而从女主人公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一个屈服于命运的女人。


少年长大,女神老去

这是少年与她唯一的一次接触

其他的所有场景都是他的性幻想


少年见证了这座小镇如何将他的女神撕得粉碎,然后又拼接起来。


这才是小镇文化的可怕之处。相信在充满了家长里短的小镇上成长过的人都能体验过小镇上的那种狭隘、那种压抑、那种残酷。还有离开之后让人怀念的某种温情。


可以把女主人公的悲剧归结于战争,但没有小镇文化的共振,就不会悲剧到如此境地。


少年最后的独白,告别的回忆

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让我想到了曾经看到一句话:每一个人的裂痕,最后都会变成故事的花纹。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说得真好。


它还让我想起了三部曲里的另一部《天堂电影院》里的一句台词:离开这个地方,永远不要回来


--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