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也篇》第二十七章

 诸诸行无常常 2019-06-23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 “约之以礼”一句也就分别可以理解为“以礼来约束自己”和“以礼的形式简化为行为规范”两种意思,目前第一种解释较为常见。

“畔”,同“叛”,解释为违反。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应该理解为偏离更合理。

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君子能广博地学习文化典籍,并且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是这样注释的,“君子学欲其博,故于文无不考;守欲其要,故其动必以礼。如此,则可以不背于道矣。”意思就是君子如果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达到知识广博的目的,对于每一项学习的内容必须仔细研讨,深刻领会;要实现严格约束自己,所作所为必须以礼为依据。这样做,才能不违背于正道。

对于这里所说的“文”,也有人认为应该主要是指《诗》、《书》、《礼》、《乐》等儒家传统文化。也就有了所谓的“文以载道”,而礼则是文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具体操作和落实的规范,所以约之以礼才是不违“道”的保证。其实完全没有必须做这种限定,对于求学的君子,各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对道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可以理解为对于真理的追求不能只限于片面的知识掌握。另一方面“文”与“礼”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以广博的文化为基础,才能确保“礼”的落实和实践,而“礼”的传承也在潜移默化的使文化根植于我们的血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