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要加一个条件,是攻城战还是野战。对于这个问题,我先从野战的角度来回答。 古代两军交战如果不是遭遇战、埋伏战和袭击战,一般都是战阵战。 古代两军战阵交战是有一套仪式和流程的,并不是上来就直接开战的。 首先,两军对垒,要先摆好阵型。比如:鱼鳞阵、鹤翼阵、长蛇阵、雁行阵、八卦阵等 其次,还会有一个叫阵的过程。即由双方互派得力战将比拼战力,获胜一方可以大大提高己方的士气。有的时候还可以直接又双方的第一勇士比拼,以比拼的结果来决定胜负。比如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中,阿伽门农凭借勇士阿喀琉斯和对方第一勇士决斗获得了胜利。 双方叫阵对杀以后才是战斗真正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一般是战车和重装步兵冲锋(魏武卒),在双方达到一定距离的时候会用弓箭兵有效杀伤对敌人。而早期的骑兵由于战力有限又由于阵型的克制作用,所以一般不会一上来就冲锋,更多的是做为战略机动部队,做迂回包抄或者是追击敌人。 当游牧民族发展起来以后,骑兵的战力和作用越来越大。基本上中原政权以步兵为主的军队遇到游牧骑兵都要吃亏。两军交战更多的是遭遇战。而且游牧民族骑兵非常狡猾,他们会接近到步兵弓箭有效射程以往,然后围着步兵阵型不断转圈,利用马的机动力量和弓箭来不断蚕食和消耗步兵的战阵有生力量,直到战阵崩溃,游牧骑兵再利用优势猛烈冲杀,基本上步兵会遭受灭顶之灾。 所以,中原政权对于游牧骑兵多以防守为主。所以城池攻防战,渐渐成为主要的战斗形式。比如蒙古对南宋的战争中,大部分都是攻城战,真正的野战少之又少。南宋守城军队,利用城池建立攻防体系有效遏制蒙古骑兵的优势。蒙古皇帝蒙哥汗就是在攻打钓鱼城的时候被炮石击中最后伤重而亡。所以起初南宋军队坚壁清野,把老百姓迁入城中,以城防为主兼以战略反攻的策略还是很有效的。 这种状况一直到蒙古人找到了攻城利器“回回炮”以后才被改观。著名的襄樊之战中,元军首次使用回回炮攻打襄阳和樊城。 回回炮的石弹跃过宋军精心构筑的壕沟与城墙,命中了城门上的一座塔楼。巨大的冲击力让这座塔楼瞬间坍塌,看的守军目瞪口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所能依仗的最大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已经被饥饿折磨许久的士兵,瞬间士气大跌。已经坚守6年的襄阳,也在无可奈何中停止了抵抗。 此后的数年里,回回砲在长江以南的各个战场里都有高光表现。在面对宋军水师的铁索连环船时,元军经常以回回砲作为本方进攻时的火力准备。一发巨大的石弹,足以让一艘楼船或海船立即瘫痪。铁索连环的状态,又让临近的战船也跟着遭殃。就这样,回回砲将一次次集结起来的宋军水师砸懵。从长江流域的丁家洲到南海边的崖山,屡试不爽。即便是面对构筑野战工事与三叠阵的宋军步兵,回回砲也能在元军部队攻击前,狠狠的砸上几发。毫不夸张的说,回回炮在东亚战场的战例,就是一部宋军抵抗崩溃的完整记录。 明末,满清政权获得红衣大炮以后,也是到处攻城克地。中原政权的城防优势荡然无存。 一旦中原政权的城防优势并打破以后,游牧民族开始入主中原。蒙古族建立元政权,女真族(满族)建立了清政权。 |
|
来自: 挑燈看劍r7wtm5 > 《談兵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