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井与北方乡村社会.PDF

 岁月如歌uklq4j 2019-06-23

·专题论文 ·     水井与北方乡村社会 ———基于山西 、陕西 、河南省部分地区乡村水井的田野考察 胡英泽 内容提要  本研究利用田野调查所搜集的水井碑刻及访问材料 ,考察了明清以来 山西 、陕西 、河南等北方地区的水井习俗 ,勾画了北方乡村生活用水的情境 。通过 水井制度研究表明 ,北方乡村水井在建构社区空间、规定社会秩序 、管理社区人口、 营造公共空间、影响村际关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水井制度突出了地缘关系 ,反映 了北方乡村社会的特质 ,对之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北方传统乡村社会的认识 。 关键词  近代  水井  乡村社会  民间文化 19 世纪末 ,在华北的一位西方传教士曾写道 :“水井确乎是中国乡村外部装备的一个重 ①

要特征 。” 北方村庄内外分布着数量不等的水井 ,用于解决生产与生活用水 ,这是北方乡

村社会的一大特色 。北方与南方的地理环境不同 ,在生产和生活用水方面的差异显而易见 。

南方雨量较充足 ,江河湖泊多 ,还有星罗棋布的大小塘堰 ,获取生产和生活用水较易;北方地

区降雨量小 ,河流较少且多为季节性浅河道 ,地下水位深 ,要取得生产和生活用水较为困难 , ②

通过凿井以取得水源就成为必要了。 “土厚由来产物 良,却艰致水异南方 ,辘轳汲井分畦 ③

灌 ,嗟我农民总是忙 。” 这虽然是乾隆皇帝感叹井灌植棉的艰辛 ,却也生动地书写了北方 本研究得到导师行龙教授的经费资助和学术指导 ,侯甬坚老师提供了部分资料 。在论文修改过程中,杨国强先生

提出了有益的意见 ,谨此致谢 。 ① 〔美〕明恩溥著 ,午晴、唐军译 : 《中国乡村生活》,时事出版社 1998 年版 ,第 4 1 页 。 ② 王庆成 : 《晚清华北村落》, 《近代史研究》2002 年第 3 期 ,第 29 页 。另外 ,黄宗智在研究华北乡村时指出,与华北

平原相比,长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的渠道灌溉和围田工程需要较多人工和协作 。这个差别可以视为两种地区宗族组织

的作用有所不同的生态基础 。见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中华书局 1986 年版 ,第 244 页 。 ③ 河北省保定市原清朝直隶总督大院内保存有乾隆三十年《御题棉花图》刻石诗 16 幅 ,文中所引为第 2 幅《灌溉》

题诗 。 55 近代史研究 2006 年第 1 期

与南方在用水方面的差异 。 ( ) 凿井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早在原始社会后期 约 6000 年前 就已经出现了水井的

雏形 。凿井技术的出现 ,使人们摆脱了对江 、河 、湖 、泊 、泉等水源的依赖 ,扩展了生存和发展

空间 ,为农业聚落形成创造了条件 。“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这首传唱

千古的《击壤歌》,既反映了一种治世的社会理想 ,又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

特征 。《周易》井卦中的“改邑不改井”,《孟子》尽心章句的“民非水火不生”,晋祠难老泉柳氏

坐瓮的传说 , 电影《老井》的轰动与获奖 ,在讲述关于用水的哲理与故事的同时 ,也为我们研

究北方传统乡村社会提供了一个视角 。 随着农业社会的发展 ,水井与聚落的关系日益密切 ,在基层社会单位的建构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 。《文献通考》载 : 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 ,立步制亩以防不足 。使八家为井 ,井开四道而分八 宅 。凿井于中 ,一则不泄地气 ,二则无费一家 ,三则同风俗 , 四则齐巧拙 ,五则通财货 ,六 则存亡更守 ,七则出入相司 ,八则嫁娶相媒 ,九则无有相贷 ,十则疾病相救 ,是以性情可 得而亲 ,生产可得而均 。均则欺凌之路塞 ,亲则斗讼之心弭 ,既牧之于邑。故井一为邻 , ① 邻三为朋 ,朋三为里 ……迄乎夏殷不易其制 。 这段谈及水井的内容是与乡党 、版籍 、职役这些国家基层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 ,与《击

壤歌》联系 、与《周易》《孟子》这些典籍参照 ,实际上梳理出一条自上而下的、基于上层与精英

角度的研究路径 。对于上层而言 ,他们胸怀天下大治的理想 ,将其寄托于乡村社会的秩序 ,

而乡村社会的秩序建立在“八家为井”的乡邻同井汲饮的基础之上 。考于史籍 ,我们却发现

上层或志书有关水井的记载不是少而又少 ,就是只涉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水井灌溉 ,所以几

千年来我们都熟悉“凿井而饮”的社会理想 ,但缺少民间的具体实践经验 ,而后者对研究传统

乡村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 。 ② 古人关于水井的研究和论述主要集中在凿井技术和农业生产方面 。 今人对水井的

研究较多 ,就笔者所见 ,包括 以下几方面 :考古学研究主要利用考古发掘 ,分析水井之年 ③

代 、形制 、水井发明的意义等 ;水利学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凿井技术 、水井灌溉与农业生产 ① 《文献通考》卷 12 ,“职役考一 ·历代乡党版籍职役”,第 1 页 。 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