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四方,平定太平军,浮沉官场,成就晚清一代名臣,然而曾国藩的内心最想成为一名诗人。可以说诗人情怀始终随着这位湘军大帅的一生。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曾国藩在给诸弟的家书中开列一张他平日的熟读书目:《易经》《诗经》《史记》《明史》《庄子》以及杜诗韩文。其中诗文占了近半,《史记》半是历史半是文学,《庄子》则半是哲学半是文学。如果将这层因素考虑进去,则诗文的分量就更重。 从内心喜爱文学 曾国藩说人生有三乐,第一乐是“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哪些书让他读时声出金石呢?他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不能探其深远之韵。”由此可知让他读出声音来的书都是文学作品。这个“乐”到底有多大,我们听听他的回答:“余所好者,尤在陶之五古、杜之五律、陆之七绝,以为人生具此高淡胸襟,岁南面王不以易其乐也。”因具有诗人那种高淡胸襟所获得的精神快乐,虽南面为王也不可取代。 他一生编了两部大书。一部曰《十八家诗钞》,一部曰《经史百家杂钞》。这两部书皆起念于翰林院,完成于军营,耗时达十余年。他在政务丛杂、戎马倥偬之际,为何要花费极大心血与精力来编前人的诗文?答案只有一个:他从心里喜欢文学! 最想成为一个作家 曾国藩说早年在京师时读《易经》昏昏欲睡,而读李白的诗则意气飞扬,足见他的心思不在哲学上。那他的心思在哪里呢?他说:“惟古文与诗二者用功颇深,探索颇苦,而未能介然用之,独辟康庄,古文尤确有依据,若遽先朝露,则寸心所得遂成广陵之散。”原来,他艰难探索、刻苦力行的,是诗和古文的研究和创作。曾国藩的确是在孜孜以求做一个作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