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气祥瑞 【原文】 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镜增尘。 【注释】 心虚:指心中没有杂念,并非通常所说的心中恐惧。 了意:了却杂乱的意念。 【译文】 内心去除杂念平静如镜时,那么人的本性就会流露出来,不使心灵平静却去寻找人的自然本性,就像拨开水中的波浪去捞月亮一样只是一场空;意念保持纯洁澄净,心灵就会清明,如果不能洞察存在的意念而要求内心清明,就像是为落满灰尘的镜子又增加了灰尘一样。 【评析】 本文是禅语。禅宗有言“明心见性”,意思是只要心地清净,自性即现,反之,便如文所说“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永远不可做到。 进而言之,一个人要做到心清,首要的是做到意净,即心无杂念,否则,“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镜增尘。”可见,禅宗的心性学说和修持之法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明心见性 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如是则孔子问于老聃、苌弘、郯子、宾牟贾,有基不得!聚天下众人之善者是圣人也,岂有得其一端而便胜于圣人也!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有长进。 ——吕坤《呻吟语·反己》 ![]() 故事启发 ![]() 春秋时期,有个叫阳朱的人到宋国去,住在一家客店里。客店的主人有两个妾,其中一个长得很漂亮,另一个长得很丑陋。客店主人喜爱那个丑陋的,却不喜欢那个漂亮的。 阳朱问为什么缘故。客店的主人回答说:“那个漂亮的自恃长得漂亮,但我不觉得她漂亮呀;那个长得丑陋的妾能平静地对待美丑,不因自己丑而有任何的忌恨,正因为她能摒弃内心的杂念,所以容貌上自有一种祥和之美。我也就不觉得她长得丑陋呀!” 阳朱说:“学生们要记住!只要心地清净,人的本性就会自然流露,这样的人到哪里去能不为人所看重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