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衰老,肝为先导,肝气虚,标志着人体衰老期的开始。 50岁,肝气始衰,继而心、脾、肺、肾诸脏渐衰,损害身体机能。 然许多不良习惯,喝酒、熬夜、暴饮暴食等,都会导致肝脏“早衰”。 中医讲:有诸内必行于诸外! 身体内部健康出了问题,身体外在也会有所表现。 那么,肝脏不好,身体有哪些表现呢? 肝不好,身体会有“2处发臭” 第一处:口臭 生活中,口臭十分常。 除了胃病、口腔疾病,还要警惕是肝脏受损所致。 一旦肝脏受损,导致解毒能力下降,就使体内的氮和氨的含量升高。 氨气或是一些有毒腐败的物质,会发出一些难闻的味道,导致口臭。 此外,肝火过旺,也会导致口臭,而一旦肝火旺,百病难熬. 第二处:尿臭 人体的尿液,是肝肾健康的一个风向标。 一旦,肝功严重受损,肝脏内的蛋氨酸,经消化和细菌作用后,除释放氨以外,还生成了二甲基硫化物与甲基硫醇。 后二者在体内潴留,并通过呼吸或排尿散发出一种特殊气味。 此时,排出的尿液,就会发出一种烂鸡蛋,或者是烂苹果的味道。 并且,尿液还会异常发黄,最好赶紧去医院检查肝功能。 肝不好,身体“3处变色” 第一处:脸色变晦暗 中医有“肝衰先上脸”之说。 肝脏受损,导致毒素无法排出,堆积体内,便会影响脸部肌肤健康。 当毒素堆积越来越多,便会导致肝脏气血不足,无法滋养脸部,导致脸部变的晦暗无光。 此外,一定肝脏变硬,出现肝硬化,也会导致脸色发黑。 第二处:眼睛变黄 肝开窍于目,肝脏好,眼睛才能神采奕奕。 '巩膜发黄',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依据。 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几乎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巩膜黄染'。 并且,据研究调查发现,有过半的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这种症状。 因此,一旦发现眼睛巩膜发黄的情况,应立刻就医检查。 第三处:手掌变红 健康人的手掌,掌面和背面的皮肤颜色,呈均匀一致的淡红色。 一旦手掌大小鱼际发红,出现“肝掌”,则需警惕肝脏受损。 当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的代谢灭活功能出现障碍,雌激素在体内积累多了,便刺激毛细动脉充血、扩张,形成了肝掌。 此时,一定要尽快就医检查。 生活中,这6类人,需格外注意养护肝脏 1、长期熬夜,睡眠不足者; 2、经常喝酒,好喝醉者; 3、喜欢吃肉,荤多素少者; 4、爱玩手机,长期使用电子产品者; 5、长期抽烟,烟龄10年以上者; 6、经常生气,爱发脾气者。 保护肝脏“四步走”,肝好一切都好 第一步:排肝毒 1、多吃绿 饮食护肝,促进肝脏排毒,简单有效。 多吃绿色食物,不但可促进肝脏排毒,还可抒发肝气,保护肝脏健康。 西兰花,富含萝卜硫素,可以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 芥菜,是解毒清肝的最佳食物之一,有益肝脏健康。 茼蒿,清香气息,沁人心脾,行肝气,消食开胃,通便利腑。 2、常饮茶 喝热茶,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肝脏排毒,减少肝脏压力。 黄花苗根茶,泡水喝,可排肝毒,提高肝脏解毒能力,预防肝损伤。 黄花苗,十分常见,简单易得,药食两用,泡水喝,安全性高。 中医认为,其入肝、胃二经,擅长排肝毒,降肝火,预防肝损伤。 尤其是黄花苗根茎,对于护肝效果更佳,可排肝毒,提高肝脏解毒能力,还是预防C型肝炎中,最重要的天然品。 研究发现,黄花苗,还可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损伤,解除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增强肝脏再生能力,有很好的养肝护肝作用。 其中,含有的甾醇类物质,能够影响其中人体中间代谢,间接使肝糖原含量增加,起到保肝作用,且能增强肝脏再生能力。 第二步:减肝损 1、少喝酒 ![]()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于肝脏,皆具有毒害作用,最容易损害肝脏。 长期喝酒,约75%发生脂肪肝,40%发生酒精性肝炎,8%-29%发生肝硬化,甚至诱发肝癌。 因此,保护肝脏,势必要少喝酒,不要贪杯,滴酒不沾更好。 2、少发怒 ![]() 中医讲:怒大伤肝。 经常生气、发怒,很容易造成肝气郁结,进而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 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很容易引起肝病。 并且,生气时,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诱发肝脏病变。 第三步:养肝血 1、不熬夜 ![]() 人卧,血归与肝,熬夜就是熬肝血。 在睡眠时,流经肝脏的血量增加,有助于养肝血,滋养肝脏健康。 尽量在晚上十一点前,进入熟睡状态,并且,午休时,小憩一刻钟。 2、少久视 ![]() 中医讲:“久视伤肝”,指的就是伤肝血。 用眼过度,势必会损耗更多的肝血,导致眼干涩、视物不清等。 养护肝血,要注意,少久视,少玩手机,少使用电子产品。 尤其是,在晚上睡觉前,要尽量避免玩手机。 ![]() 第四步:强肝功 1、多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血液流通、肝脏排毒,还能减少脂肪堆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脂肪肝,保护肝脏健康。 步行,可加强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并且,步行,运动量适中,既不增加肝脏负担,又可锻炼心脏功能。 ![]() 2、常按揉 中医的经络穴位,对于五脏六腑来说,十分有益。 经常按揉护肝穴位,可强肝气,助力肝脏健康。 ![]() 揉太冲穴,可把肝气肝火消散掉。 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 揉行间穴,可降火气。 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 ![]() 大敦穴,能达到清肝明目之效,可使人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 |
|
来自: 雅博学苑 > 《歧黄妙术,追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