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柱相关疾病 | 脊柱相关疾病学的形成与发展(四)

 昵称51657969 2019-06-24

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指出“无虚不能作眩。”“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阳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气……阴中之阳虚者,宜补其精。然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张氏从阴阳互根及人体是一有机整体的观点,认识与治疗眩晕,实是难能可贵。

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脊痛,督脉病也。背痛,肺经病也。”“脊以髓满为正,房欲过度,脊髓空则痛。”治宜滋阴补肾。“先脊痛,及背与肩,是肾气上逆。脊痛项强冲头痛,寒风所搏。腰脊酸削齿痛,手足烦疼,不能行动,骨弱也。而邪客于肾,亦令颈项肩背痛。寒湿中乎太阳,肩背痛,不可回顾;风热乘太阳,亦肩背痛。有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腰脊,俯仰不利者。”沈氏是从内科杂病的角度讨论肩背痛,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有二,即肾虚精亏和风寒湿热等邪气侵入肾、督脉或足太阳膀胱经脉所致。

清代陈士铎《石室秘录》:“腰不能俯者,水湿;腰不能直者,非水湿,乃风寒也。”“如人患脊背痛,人以为心病而非心也,乃膀胱之气不行,故上阻滞而作痛,法当清其膀胱之,背痛自止。盖膀胱乃肾之腑,肾虚膀胱亦虚,夹脊乃河车之路,膀胱借肾逆而行,所以背脊作楚耳。”从上可以看出陈土铎治疗本病主要以补肾治本,兼祛风寒湿邪为原则。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背者,自后身大椎骨以下,腰以上之通称也。俗称脊梁骨……先受风寒,后被跌打损伤者,瘀聚凝结,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则成佝偻之形。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和缝,背膂始直。”这一描述相当于胸椎疾病之胸椎小关节紊乱,关节突间滑膜嵌顿及软组织扭伤所致的疼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