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 ⊙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 道,是万物的奥妙所在,是善人的宝贝,也是不善人的护身符。) 【丁小川说】 ⊙ 道是天地万物的初始和根源,它生出了天地万物,又深藏于天地万物之中。空无的道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本源力量,蕴藏着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奥妙。 ⊙ 能领悟大道之理,依道而行的人,称为善人。善人,语善(说话柔和)、眼善(慈眉善目)、行善(成人之美),上天必定会赐福给他,增长他的寿命。 ⊙ 行事蛮横,背天道、逆人伦的人,称为不善人。不善人,语恶(说话恶毒)、眼恶(眼神凶恶)、行恶(损人利己),上天必定会降祸于他,减除他的寿命。所以古人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 道无所不容,无论好坏。善人使用道的力量,可以一路顺风。不善人因遭受罪过,临罪过而生悔悟,戒除背道之行、离德之为,便可免去灾祸,保全身命。所以,道是善人的宝贝,也是不善人的护身符。 ⊙ 上士修道,修之于身;中士修道,索之于言,下士修道,求之于术。遗憾的是,世人对老子的道,要么盲目否定,要么歪曲误解,要么装饰门面。天子被美化成上天的儿子,人民的公仆,这才是天下最大的谎言。 【道德经说】 ⊙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 美言可以得到别人的好感,美行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人就算有不善的,又怎么能抛弃他呢?。) 【丁小川说】 ⊙ 美妙动听的话虽然不真实可信,但可以得到别人的好感,唯有高尚的行为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所以,人就算有不善的,又怎么能抛弃他呢? ⊙ 不善人,自认为可以发明一套治国之道,并践行自己的道。他自认为是对天下的有益政举,其实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而强加于人,使人离道失德,变得人心不古。 ⊙ 新生婴儿的品性没有差别,成人后却品行参差不齐。之所以会有不善的人,不是因为天生如此,而是求生本能的过错,是后天染习的过错,是大环境的过错。 ⊙ 因此,圣人的治理,不在于整治百姓,而在于整治世道。杜绝孳生伪诈的礼法,杜绝扰乱百姓欲望的名利之争,摒弃所谓的仁义,让世风淳朴,不抛弃每一个人。 【道德经说】 ⊙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 ( 所以,天子即位、大臣就职时,虽然举行先奉上拱璧,后奉上驷马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清静无为的道献给他们。古人为何那么尊崇道呢?不就是因为遵循大道,有求必得、有罪可免吗?所以天下人才如尊崇道。) 【丁小川说】 ⊙ 有行的难得之货虽然很值钱,然而无形的大道则是无价之宝,遵循它,有求必得、有罪可免。所以天子向大臣献上很值钱的难得之货,不如献上无价的大道。钱再多,威严再大,如果不体道、行道,百姓必厌而弃之。 ⊙ 罪由何来,皆因失道离德,贪婪妄为而自招。所以古之圣君,无不以此清静无为的自然之道治天下、统万民。道,对世人一律平等,即保护善人,也不抛弃不善人。善人顺道而行,则有求必应;不善人能改过自新,那么也可以免除罪过。 ⊙ 返朴归真,潜心求道,拔除人生种种痛苦的根源,才是人生最该做的事情。只要潜心修炼,有罪以免是人人可以实现的,所以天下人无不尊崇道。烟花一瞬,繁华转瞬。有些事看似有趣,却不值得做;有些事看似无趣,却值得付出努力。 ⊙ 本章关键词: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求以得,有罪以免,故为天下贵。 |
|
来自: qzuserapvq8znx > 《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