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323期)中医思维 今天 梁某,男,28岁。 患者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已有6日,发热,体温40.3℃,腹满微硬,哕声连续,目赤不闭,无汗,手足妄动,烦躁不宁,有欲狂之势,神昏谵语,四肢微厥,昨日下利纯青黑水。舌苔秽腻,色不老黄,脉沉数有力。 处方:██。 服药后,诸证豁然,再以他药调理而愈。 答案下期公布 广告伤寒论、注解伤寒论作者:叶磊,张庆凯,周鸿飞 京东 上期答案:白虎汤加味(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朱某某,男,25岁,1986年12月5日诊。 患者手足、鼻部汗出溱溱已达八年之久。身无汗,寐则汗收、寤则汗出,不分四季。近二年来,汗症更甚,特别是握笔书写,转瞬间纸即透湿,不堪言。 多方治疗,乏效。检视前方,不外益气敛汗,调养心神之品。 刻下: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缓。余先处桂枝汤,不效;次拟单方木通、红枣,亦不效;再予补中益气汤合牡蛎散,更无小效。 乃持脉沉思: 1.患者虽自汗年久,然其语声洪亮,身体壮实,双目炯炯有神,其脉按之良久,亦觉弦缓有力,遂认定本证是实证,而非虚证。 2.脾主四肢,鼻为肺之窍、胃经之所过,患者独以手足、鼻部自汗不止,余处无汗,其病位当在肺、脾(包括胃)两脏·前已采用温补脾肺之法,无效,今宜从清泄入手。 3. 《伤寒论》224条说:“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力仲师既有明训,方中膏、知又为清泄肺胃之品,甚是对症,当用之。然恐大寒大凉之品,易败脾胃,遂于原方中加一味黄芪,既能益气固卫,又防寒凉败胃。 旋拟下方:生石膏45克,知母、怀山药各1 8克,炙甘草6克,生黄芪30克。服3剂,手足、鼻部自汗较前稍减。 又按前方服6剂后,汗出较前明显减少,但增大便稀溏。酌减膏、知药量,加陈皮6克、桑叶9克,续服本方1 5剂后,几年痼疾,竞荡然无存矣。 (林家坤医案)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伤寒论》第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发汗则谵语,遗尿。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厥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伤寒论》第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