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班牙《先锋报》网站报道,从神经疾病学和睡眠医学的角度看,在温度比通常认为的舒适温度更低的房间睡觉,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健康状况。 据神经生理学家奥斯卡·桑斯介绍,人的体温并非恒定不变的,而是呈现由下丘脑控制的周期性变化。在睡觉前,体温会下降以帮助人入睡;在睡眠的非快速眼动期,体温会继续下降。但在快速眼动期,下丘脑会减弱对体温调节的控制,此时环境温度对体温的影响增加。假如环境温度不合适,就需要身体为调节机体温度而付出过多努力,进而损害睡眠和休息的质量。 国际知名睡眠专家、神经疾病专家克里斯托弗·温特表示,较冷的卧室能够使体温达到更舒适的水平,有助于更快实现更深度的睡眠。这可能意味着睡更少的时间,却比在较热房间里睡更长时间的人休息得更好。睡眠的好坏影响着生长激素和压力激素水平、免疫系统、食欲的调节、呼吸、血压和心血管健康。 他还说,对于一场旨在恢复体力的睡眠而言,理想温度是15~19℃,而低于12℃或高于24℃的温度则是不利的。(参考消息网) |
|
来自: 昵称DdgmFysz >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