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家中坐,状元天上来”——明代科场上的“玄学事件”

 风吟楼 2019-06-24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八卦君在这里先预祝广大学子个个都能金榜题名,蟾宫折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好了,回归正题,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咱们得紧随潮流,推送点应景的主题。今天,咱们的主题就是扒一扒明代科场中的趣事儿,博大家一乐。

话说大明立国之初,自隋唐延续下来的科举一度遭到“冷遇”,明太祖朱元璋一直觉得从学校选拔的人才足够用了,整整停了科举长达十年之久,从洪武五年到洪武十五年一直没有科举,所以天下士子对于高考的渴望丝毫不亚于今天的大家。当然了,后期重开科举亦是必然之势,荐举制度始终不能惠及绝大多数人,所以科举自然而然的取代了荐举成为了大明选官制度的主流。而自明朝于1371年首开科举,到1644年灭亡,共举办了89场进士科举考试,这89场科举共录用进士近25000人。这其中就发生了数次“人在家中坐,状元天上来”的科场“玄学事件”,咱们来一一列举。

因为第一名长得丑,而递补成为状元

我们都知道,今天如果去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去企业面试,考官或者面试官第一眼注意的不是你的知识文化或者谈吐如何,而是看你这个人的外表着装如何,有很大可能就会发生以貌取人的事情。明明你是一个文化素质,专业能力都远超其他人的优秀面试者,但很可能就因为别人长得比你帅,比你漂亮,即便能力稍微比你差一点,被录取的还是他,我们只能抱头痛哭,埋怨这个看脸的世界。

而明代也发生过以貌取人导致状元易主的事,当时是建文二年,王艮在殿试上对策作答为第一名,所有的人都比不上王艮,但是王艮有个缺憾,就是长得太丑了,而且对策之中不像第二名的胡广那样斥责天下的藩王。我们都知道建文时期,“削藩”被建文帝朱允炆视为是头等大事,他重用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都是支持他削藩的,所以胡广在策论之中大骂藩王,深得建文帝之心,所以颜值高分,会当癞皮狗的胡广讨得考官欢心,被提拔为第一,而王艮则因为长相不合格沦为了第二名!

《弇山堂别集》载:“三年庚辰,命会试礼部左侍郎兼学士董伦、太常少卿髙巽志为考试官,取中吴溥等,王艮策第一,以貌不及胡广,又广策多斥亲藩,遂擢广第一,改名靖,艮为第二。”同一年中举的,还有如杨士奇,杨荣,胡濙等人,都是后来历经三朝四朝的名臣。

然而可笑的地方还不在于此,我们都知道建文削藩引发了燕王朱棣起兵“靖难”,而四年的平乱战争,燕王越打越强,朱允炆则逐渐走向败亡,眼看着燕军就要兵临城下了,当时几位算是官员中年轻一代的进士们,胡广,解缙,王艮都聚集到了吴溥家中谈论燕王成功之后怎么办。四个人围成一桌,只见解缙在那里慷慨激昂的陈述君臣大义,仿佛如果建文帝死,他必定跟着殉国一般,胡广也在旁边跟着附和,也十分的激昂,只有王艮在默默的流泪,看来这三个人都是要为建文殉国的忠烈之士。

当晚王艮就喝毒药自杀了,而解缙等到了明天早上都还没跟着去死,反而跑到南京城门下,成为了第一批迎谒朱棣的官员,第二天就推荐了胡广,胡广也立刻屁颠儿屁颠儿的跑来拜见新帝,完全把他们昨日说的君臣大义抛在了脑后,真是可笑至极啊。胡广更是建文帝亲手提拔的状元,为此还把王艮给压了下去,当年在策论里大骂藩王,结果王艮殉国,胡广却向当初唾骂的藩王投降了,世事无常,让人感慨。

《明史》载:“燕兵薄京城,艮与妻子诀曰:「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复生矣。」解缙、吴溥与艮、靖比舍居。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缙陈说大义,靖亦奋激慷慨,艮独流涕不言。三人去,溥子与弼尚幼,叹曰:「胡叔能死,是大佳事。」溥曰:「不然,独王叔死耳。」语未毕,隔墙闻靖呼:「外喧甚,谨视豚。」溥顾与弼曰:「一豚尚不能舍,肯舍生乎?」须臾艮舍哭,饮鸩死矣。缙驰谒,成祖甚喜。明日荐靖,召至,叩头谢。贯亦迎附。”

因为第一名与考官同乡,第二名名字太生僻,而递补成为状元

明代因为以貌取人让王艮丢了状元也还好,会试的时候陈循的第一名丢了就简直是不知所谓了。永乐十三年会试,陈循得了会试第一,但是他和主考官梁潜,王洪是同乡,于是这两个人为了避嫌,就把陈循的第一名摁下去了。第二名林文秸就光荣的顶了上来,但是主考官又发现这个林文秸啊,他名字里的“秸”字实在太难认了,万一放皇榜的时候人家唱名的不会念念错了就太尴尬了,于是林文秸也被摁下去了,最后就把第三的洪英列为了第一名。

《弇山堂别集》载:“十三年乙未,始诏天下举人会试北京,命翰林院修撰梁潜、王洪为考试官,初拆卷得第一名曰陈循,其乡人也,避嫌改置第二,而擢林文秸,既又以秸字难识,定洪英为第一。”

与第一名名字谐音而成为状元

还有更搞笑的事,就是有次会试考官认错人了,当时是正统元年的会试,把进士及第的录取人员定下来之后,但是为首的三人尚未定下来,于是就有人问:“这个卷子写的还不错,是一个叫周旋的人写的,有没有兄弟认识周旋啊,他长的怎么样?”隔壁一个傻乎乎的同事就说:“周旋我见过,皮肤白皙,高大伟岸,肯定当得上为首三人的门面。”

于是就召见周旋,结果一看,周旋长得奇丑无比,把皇帝和考官都给看懵逼了,心想这礼部怎么挑人的?连个形象好的考生都挑不出来了?结果竟然是和另一个叫“周瑄”的考生名字搞混了,你说你这考官耳朵也太不好使了,“周旋”和“周旋”都分不清楚,这不是把整个礼部都给坑了嘛。

《弇山堂别集》载:“取中刘定之等,廷试赐周旋、陈文、刘定之及第,或云:‘首揆既取三卷未定。’问同事者曰:‘有识周旋者否?状何如?’或曰:‘白而伟盖。’疑谓淳安周瑄也。遂首,旋既传胪,貌甚寝,为之愕然。”

名字让皇帝触景生情而成为状元

明代宗景泰五年是科举之年,这一年的殿试是由景泰皇帝亲自出席,当起了“监考老师”。当他踱步到一位考生桌前,却被考生的名字吸引住了。考生名叫孙贤,是个挺普通的名字,但却勾起了景泰皇帝内心深处的情怀。

众所周知,景泰皇帝是捡了他哥哥的皇位,当了皇帝后一心想废掉哥哥的儿子,好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好不容易运作成功,结果自己的儿子太子没当几天就夭折了。此时的景泰皇帝丧子未久,大概还没从悲痛中恢复过来,见了孙贤的名字,不由的念道:“但愿子孙贤”,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原话是“不求金玉贵,但愿子孙贤”。

皇帝身边无小事,景泰皇帝这句自言自语的嘀咕也早被察言观色的考官听到,考官们怀疑皇帝对孙贤青睐有加,就把他钦点为状元。我们的孙贤同学在不知不觉间,就成了状元,因为他的名字。

帝在位,甲戌科会试,当廷试日,上偶行至其处,问其姓名,对曰孙贤。上因口诵「但愿子孙贤」之句。诸臣疑上注意于贤,遂举状元。

看完以上事例,我们得出几个结论。要想当状元,一要颜值高,二要名字通俗易懂,三还不能与其他考生重名,四不能与考官同乡。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颜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