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病----先求其本,不可泥其形症

 中医药方便 2019-06-24

导读:为何你的处方,疗效差强人意?四诊合参,大家朗朗上口,那么你真正做到了四诊了?恐怕仅问诊一诊罢了!岂感奢求效如桴鼓之神效?欢迎文末评论探讨。(瑾轩)

先求其本,不可泥其形症

看了很多中医生开方后,在校的学生、中医医院的医生、教授,诊病施治,都以问诊为主,靠辩症(不是辨证)诊病,而疗效不一,时好时坏;再回想我认识的寥寥几个实力派民间中医的诊病方式,通过四诊合参获得患者病情,然后开方遣药,基本都是效果不错,这时我终于明白学院派和科班出了什么问题。

唯伺其症而不循其因,唯泥其形而不知其本!

科班、学院派大多是通过问诊,问而知其症,然后通过已掌握的知识,以症推测病人的病机,而不是通过望诊、切诊等抓住患者的病机。前者是推理,推理的结果,错误率很高,疗效差强人意,后者是找出患者真正的问题所在,故而疗效好

科班、学院派大多知识丰富,写论文、做实验,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果你选择做中医临床,那么疗效才是评价你的唯一标准,而不是论文和职称。学好中医,在于读经典,勤临床王阳明所谓知行合一是也。

科班、学院派工于学习,看的书多,讲起理论滔滔不绝。他们在临床上碰壁的时候也多求于书本,看方,看中药,看医案等等,且常常囿于思考病机,在自己的理论和知识范围中挣扎,而不是想着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多练练自己的艺,真正去从病人身上找到其病因。

有些医生,仅凭望诊、切诊便可获取患者病情。可能有些科班、学院派看不上,但人家确确实实有这本事(疗效也不错),至少人家做到了!且不管效果如何,起码诊疗的做好了,而你真的做到了吗?

唯伺其症而不循其因,会引起误诊的发生,我们完全可以从一系列症状中推测出不同的病机,从而产生出不同的治法。

案例

比如一个病人,心烦、失眠、颧红、口干、脘痞、脚肿、舌尖红、苔薄,脉细数,你可以说他心肺胃阴虚,肺气不能通调水道而脚肿,胃气阴不足而脘痞,处方以麦冬、石斛、玉竹、枣仁、知母、清热养阴,党参、西洋参、姜半夏补气健脾,冬瓜皮、猪苓通调水道、清热利水。

而我完全可以说是上热下寒、气机不畅,用交泰丸清上温下,牛膝、葛根、槟榔升降津液,配合芦根、栀子、木瓜、大腹皮、百合、桑白皮清热利水,粳米(秫米)、半夏引火入水,到底谁对谁错,只有看最终疗效才知道。

所以我主张诊病之时,先求其本,不可泥其形症。不能因为你可能不准的推测,开方,便让患者试药和验证你的想法,而要通过四诊抓出患者的病机,这才是患者真正的问题所在,才能疗疾起沉疴。

END

注:

1.本文作者「夜炎」,「瑾轩」编校排版,版权归本公众号所有。

2.「夜炎」门诊:杭州滨江区彩虹城有方中医门诊  出诊时间:周一周五周日上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