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结果表明:与氟西汀相比,龙胆泻肝汤治疗抑郁症肝胆湿热型见效更快,且不良反应更小,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全球约有3.2亿抑郁症患者,而中国也约有9000万人确诊为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它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2大疾病。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与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治疗相比,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价格便宜等优势。 受试者为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的门诊及住院病例207例。 被随机分为中药组(103例)和对照组(104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一) 试验组用药:治以清利湿热法,口服龙胆泻肝汤(龙胆草6 g、生地9 g、泽泻12 g、当归3 g、车前子9 g、柴胡6 g、白木通9 g、黄芩9 g、栀子9 g,所用中药均为由华润三九提供的中药配方颗粒),每日1 剂,早晚饭后冲服。: (二) 对照组用药:口服氟西汀胶囊(礼来苏州制药),每日服用20 mg,早餐后服用。 各组均治疗6 周。 u 两组HAMD(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评)疗效分析 两组在治疗1、2、4、6 周时的HAMD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周时对照组有效率仅为7.4 %,大部分患者尚未起效,而中药组有效率为43.2 %,说明中药组起效较快。在2、4、6 周3个观察时点,中药组总有效率始终略高于对照组。治疗终点时,中药组有效率为83.3 %,而对照组为74.5 %。 u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指数分析 两组在治疗2、4、6周时的中医证候减分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u 安全性指标 本研究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血、肝肾功等相关指标异常。 u 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对照组存在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失眠等不良反应,中药组只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在减少药物用量后症状缓解,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u 脱落和剔除分析 该研究共脱落14例,其中对照组9例,试验组5例;剔除3例,其中对照组2例,试验组1例。脱落病例中有5 例是外地患者,4例因地址变动而失去联系,其余均因不能耐受氟西汀不良反应而放弃试验。3名剔除病例均因试验期间自行加用其他躯体疾病治疗药物。脱落及剔除病例均未计入疗效统计分析。 龙胆泻肝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泻火除湿两擅其功的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配伍龙胆草,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使标本兼顾。方用柴胡,为引诸药入肝胆而设,甘草有调和诸药之效。 综观全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以使火降热清,湿浊分清,从而达到清利肝胆湿热而解郁的目的。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