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美乳腺癌高峰论坛 | NGS检测已改变肿瘤临床实践,获大部分医生认可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6-24

燃石医学首席技术官(CTO)张之宏博士受邀发表演讲——Advancements in the utilization of ctDNA in Breast Cancer,从早期患者和晚期患者出发,基于早筛/早诊、预后预测、用药指导和进展监控的角度与在场嘉宾共同探讨了ctDNA检测在乳腺癌诊疗中的进展

近年来,分子医学已经非常的流行,传统分子诊断方法面临以下挑战:

◽ 第一,肿瘤异质性的问题,我们需要高敏感性的检测手段来展现全景的变异情况;

◽ 第二,不是每次都能获取很好的组织样本,有时仅有微量组织样本提供有限的核酸信息,因此我们需要多基因、多变异形式的平行检测,NGS检测在这里就有很广泛的应用;

◽ 第三,对晚期转移性肿瘤等无法获取组织样本的患者组织活检比较有难度,基于ctDNA的液体活检方法因为具有高敏感性、并可实现多基因的平行检测等优势,在此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ctDNA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ctDNA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主要覆盖预后预测,用药指导和进展监控三个方面:

报告精选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2016年发表在JAMA Oncol上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不同ESR1的突变类型对应着不用的临床获益。与ESR1野生型人群比较,ESR1 Y537S与 D538G突变患者预后较差,但ESR1 D538突变与野生型人群均能从依维莫司获益,而Y537突变患者不能。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一种与临床用药相关的突变类型进行精准检测,从而帮助确定后续的治疗方式;

◽ 2019年ASCO壁报研究结果显示,基线ctDNA及CTC阳性患者PFS和OS更差,治疗第2周期基线ctDNA阳性,CTC≥5均提示PFS和OS缩短; 而CEC(循环内皮细胞)和血浆肿瘤标志物与预后无关,结合ctDNA及CTC水平能更好预测患者预后。提示ctDNA监控可以预测晚期乳腺癌预后及一线化疗疗效;

◽ 2018年发表在Nat Commun上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联合Palbociclib组较联合安慰剂组,PI3KCA突变丰度下降更显著;ctDNA监控PI3KCA较ESR1与PFS关联性更强;ctDNA基线检测ESR1突变患者较野生型患者PFS更差,提示ctDNA动态监控预测palbociclib 联合FULV 疗效。

◽ 2017年发表在Lancet Oncol,基于BELLE-2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ctDNA检测PI3KCA突变与Buparlisib联合FULV 疗效相关:携带PIK3CA ctDNA突变患者Buparlisib联合治疗获益,而野生型患者无额外获益

目前,燃石已经检测了近1万例中国乳腺癌患者肿瘤样本,发现了中国乳腺癌人群特有的基因组变异情况,如对燃石数据库中乳腺癌患者PIK3CA基因突变情况的分析显示,检出率最高的为H1047位点突变,H1047/E542/E545/Q546/C420R总检出率为32.5%;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检出率显著更高(p=0.047)。

ctDNA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ctDNA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主要覆盖预后预测、进展监控和早筛/早检。研究发现,早期乳腺癌术后ctDNA可以监控预测复发及预后:术后持续ctDNA阴性较出现阳性患者DFS显著延长,术后首次(2-4周)ctDNA阴性患者DFS显著延长(见下图);同时,新辅治疗后ctDNA未清零患者较持续阴性患者预后较差。

燃石内部对“ctDNA动态监控预测晚期乳腺癌复发的研究数据也验证了上述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次随访ctDNA转阴的患者预后PFS显著更长针对乳腺癌早筛早检,张之宏博士与参会专家们分享了燃石乳腺癌甲基化训练集交叉验证及独立验证研究的喜人数据。

最后,张之宏博士作为中方代表嘉宾之一,在廖宁教授的主持下,与中外嘉宾共同就临床难点病例进行了投票与分析,我们非常欣慰的发现,多基因组测序的使用已经改变了目前临床实践,得到了大多数临床医生的认可当医生获悉患者全面的基因检测信息时,通常会基于报告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相信随着NGS技术和基于ctDNA的液体活检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日益深入,它会帮助临床研究者们对肿瘤的时空进化全景迅速积累更深入的认知,燃石将与大家共同探索与推进乳腺癌精准医疗事业,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