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343

 随缘522 2019-06-24
自汗
患者男性,42岁,军官。症见自汗,恶风寒,稍一风吹即冷汗大出,心悸乏力,头晕,腰腿酸痛,腹胀,胃纳不佳,尿短黄,大便秘结。
病已一年,住部队医院,诊断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诊其舌质稍红,苔白,脉弦,两寸弱。治以甘麦大枣汤加味。
处方
大枣4枚 黄芪12克
甘草9克 浮小麦45克
竹茹9克 糯稻根30克
白芍15克 云苓15克
太子参15克
服上方20剂。再诊时诸症好转,恶风汗出已少,精神、体力见佳,舌红,有齿印,苔白稍厚,脉两寸弱,关尺稍弦。
照上方加白术6克,服七剂后,除迎风仍有少量汗出,睡眠欠佳之外,其他症状均已消失。再服方15剂而愈。追踪两年半未再复发。
此病以自汗为主症,汗为心液,心悸、腹胀、纳差等均属心脾两虚,故甘麦大枣汤之麦用浮小麦,取其能敛汗。
四君子汤最初不用白术而加白芍,是因其舌红、便秘。用糯稻根与黄芪,意在加强固表敛汗。
 
 
 
 
 
 
 
 
 
 
 
崩漏
戴丽三医案:侯某某,女,30岁。患者经漏二月余,曾经中西医治疗,而经漏如故,且脐腹绞痛难忍,用吗啡止痛,收效不大,反而出现口干、舌燥、自汗、发热等症。症见脉弦细,舌苔白腻少津。结合上述诸症,显系血枯化燥,血室瘀热所致。势非攻下,莫可救治。但患者体质虚损,用下恐再伤正气,经漏更甚,以致危殆。
治法当分两步:先从健脾、养肝,恢复机体功能,待体质好转,方再议下,处方用逍遥散加胡黄连。数剂后,果现脉数,舌转黄燥,发热,自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数日未解。此瘀热伤津,而肠燥之征象已备,体质已趋好转,清下之条件已具,乃用仲景厚朴七物汤。川厚朴9克,枳实9克,大黄9克,桂枝9克,甘草9克,生姜3片,大枣3枚。嘱服1剂。
次日来诊,大为好转,自诉大便已通,下黑粪两次,每次半痰孟之多,且汗止舌润,脉静身凉。两月多来之经漏已随之而止。继以归芍六君子汤调理而愈。
 
 
 
 
 
 
 
 
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的痴呆、语謇、轻瘫
郝某,男,45岁。一个多月以前,煤气中毒昏迷,经过某院抢救后虽神志清醒,但精神一直失常,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吞食异物,有时甚至吞食自己的粪便,他人问其痛苦所在时均不回答,对自己的妻子儿女全然不识,饮食不知饥饱,走路及手握物体均甚困难。
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南星10克,桂枝10克,防己10克,龙胆草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白芷10克,羌活4克,川芎10克,神曲10克,郁金10克,菖蒲10克。服药10剂后,神志较前明显好转,已能认识子女,并能主动索要衣食和主动到厕所大小便;但过去的事情仍多数记忆不清。继服药10剂,记忆力较前明显恢复,走路也较前明显稳健,已能随意拿取各种物品。继服上药30剂,诸证消失。
 
 
 
 
 
 
 
 
 
慢性丹毒反复发作,右腿肿胀如象腿
张某,女,50岁。5年前,在左小趾、无名趾部先发现红肿热痛,很快即整个左下肢均红肿,发热。急至某院,诊为丹毒。治疗两个多月后痊愈出院。次年春天,以上症状又发作,住院两月余,痊愈出院。此后,每年都发病1〜2次。近一年多来,虽然经过治疗有所好转,但左下肢的肿胀现象一直不见根本改善,且皮肤日渐增厚粗糙,如大象皮肤之状,又用中药除湿清热解毒之剂近百剂及针灸、西药等,仍不见改善。
细审其证,左侧整个下肢从鼠溪部至足趾均肿胀,微痛不红,皮肤粗糙增厚如牛领之皮状,活动不便,口干口苦而黏,二便正常,舌苔黄白稍腻,脉弦紧滑数。综合脉症,诊为湿热内郁,风寒外闭,痰热内结,气滞血瘀之证。治拟外散风寒,内除湿热,化痰散结,理气活血。治以上中下痛风方加减。
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南星10克,桂枝10克,防已10克,威灵仙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龙胆草10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神曲10克,晚蚕砂10克。服药4剂后,腿肿大减;继服10剂,腿肿竟消退大半,又服20剂,愈。
 
 
 
 
牙痛 牙痛基本方:生地30克,丹皮12克,石膏30克,青皮12克,荆芥9克,防风9克。 用法:水煎两次,两次煎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儿童酌减。每日1剂。 功能:清胃火,解热毒,祛风热,凉血消炎。 适应症:风火牙痛,牙根肿疼,牙周炎,牙龈出血以及龋齿引起的牙龈红肿化脓等症。 禁忌:服药期间禁食油荤、燥热、辛辣食物。 常用加减法: 上牙疼痛者加黄连6克,麦冬12克; 下牙疼痛者加知母12克,黄柏12克; 上两边牙疼痛加白术9克,白芍9克; 右上方牙疼痛,加大黄l0克(后下),枳壳9克; 右下方牙疼痛者,加黄芩9克,桔梗9克; 左上方牙疼痛者,加柴胡9克,桔梗9克, 牙龈出血甚者,加旱莲草12克,仙鹤草12克,金银花18克; 齿龈胂疼伴化脓者,加蒲公英60-90克,连翘12克。
 
 
 
 
 
 

过敏性鼻炎15剂根治

邢某,女,50岁。患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十余年,久治不愈。从千里之外的黑龙江赴陕求医,一路鼻涕不息,胸闷气短,胫踝肿胀,身上斑丘疹,此起彼伏,瘙痒无比。舌淡苔白,脉弦细弱,饮食二便尚可。

组方:生黄芪100克,当归20克,银柴胡12克,乌梅、防己、白芷、白蒺藜、徐长卿、生甘草各15克、荆芥、防风、羌活、地龙、陈皮各10克,白鲜皮、乌蛇各30克、麻黄、细辛各3克,大枣3个。

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连服三剂后,清涕戛然而止,胸闷气短消失,脚踝消肿,荨麻疹亦减轻,续服十二剂,诸症消失痊愈。病人直叹神奇,十多年不愈顽疾竟能根治。

 
 
 
 
 
 
 
 
 
赤白痢
百灵散
【处方】 罂粟壳(去瓤蒂,用好醋炒)、陈皮(去瓤)、木通、乌梅、车前、甘草、黄连各等分。
【功能主治】 赤白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8分,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8分,不拘时候服。
如腹痛者,加芍药。
【注意】 忌酒、面、鸡、鱼,一切毒物。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六
 
 
 
 
 
 
 
 
 
 
痈疮久不愈
百灵膏
【处方】 槐花子(炒焦,为末)1两,松柏1两,乳香1两,腻粉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用清油、黄蜡各1两,瓷器内慢火熬成膏。
【功能主治】 痈疮久不愈。
【用法用量】 贴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
 
 
 
 
 
 
 
 
 
 
 
恶疮及疖毒
百灵膏
【处方】 生地黄5钱,熟地黄5钱,赤芍5钱,白芍5钱,白芷5钱,两头尖5钱,木鳖100粒,蓖麻100粒,巴豆50,穿山甲5片,真桐油1斤。
【制法】 将前药浸一宿,煎成炭浮起,用棕滤过,入炒过黄丹6两、水粉2两、百草霜2两,文武火熬成膏,滴水成珠,捻得硬时,便入血竭末5分,乳香、没药、五灵脂各2钱,搅匀。
【功能主治】 恶疮及疖毒。
【用法用量】 贴恶疮及疖毒未破者用药引子,以五倍煅过为灰5分,笋箸灰4分,白丁香3分,饭为丸,如黄豆大,附于膏药中,1贴即破。
【摘录】 《外科百效》卷一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临床以初见腹疼、恶心、呕吐,继见阑尾部位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之腹膜刺激症。属于祖国医学的肠痈范畴。
化滞清热汤
【方剂】枳壳6克,青皮9克,大黄1.8克,芒硝7.5克,生姜4.5克,莱菔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理气,化滯消痈。
【主治】急性阑尾炎,湿热搏结肠间,气血运行不畅者。
【来源】北京祁振华主任医师教授
三解汤
【方剂】生大黄9克,桃仁12克,白芍9克,青皮6克,牡丹皮9克生薏苡仁15克,陈皮6克,云木香5克,土鳖虫9克,败酱草25克,制乳香6克,冬瓜子2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每剂水煎服3次,连服2-3剂,以大便排泄数次,疼痛完全消失为度
【功效】理气止疼,活血通便,解毒除淤。
【主治】急性阑尾炎。
【来源】甘肃名老中医柯与参验方。
解毒通腑汤
【方剂】火生地15克,紫花地丁、红丹皮、蒲公英、败酱草各30克,黄连4.5克,生大黄(后下)、川朴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凉血解毒,通腑泄热。
【主治】阑尾脓肿。
【来源】上海著名老中医顾伯华教授验方。
红藤丹皮大黄汤
【方剂】红藤30克,丹皮15克,大黄15克,桃仁泥12克,元明粉(分冲)12克,瓜蒌仁12克,赤芍9克。
【用法】水煎时加酒1杯,温服。
【功效】解毒化淤,下泄痈毒。
【主治】肠痈化脓症。症见右下腹疼,甚则肿突如拳,便秘溺赤。
【来源】原北京中医学院著名中医学家余无言教授验方。
 
 
 
 
 
 
 
 
 
胃酸多止痛方
【方剂组成】黄柏炭9g,五灵脂9g,杏仁泥30g,云茯苓9g,瓦楞子(煅)30g,当归12g,柿饼霜(包)12g,延胡索9g。水煎服。
【治疗功效】消痛制酸,消炎收敛。
【临床应用】主治溃疡病胃酸过多。方中黄柏消炎;五灵脂止痛;杏仁泥富含油质,大剂量使用可起到解痉镇痛作用;茯苓健脾养胃;煅瓦楞含有钙质,能制酸,可研细末吞服;当归补血活血;柿饼霜润燥止血;延胡索理气止痛。
 
 
 
 
 
 
 
 
 
 
 
 
失眠多梦,心肾不交搓搓脚底板就行
老刘最近总觉得口热舌干,晚上睡觉发热,但脚又很凉。每晚好不容易睡着了,半夜又惊醒好几回,去看中医,大夫说:“你这是心肾不交啊!”听得老刘是云里雾里,“心肾不交”代表什么意思?
其实,“心肾不交”是一个中医名词。
在中医看来,心主一身之阳,位居于上,其性属火;肾主一身之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如果心火不降,人就会多梦失眠;肾水不升,人就容易口热舌干。
简而言之,心肾不交的主要表现就是“上热下寒”:
上热:心胸发热烦躁,手心也热,咽干喉痛、口舌生疮。
下寒:双脚感到发凉,有的甚至腿也发凉,腰骶处也凉。
人体想要健康,心火和肾水要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使心火不亢,肾水不寒。讲得通俗一点,就是人体上面多火,下面多寒,如果能让上面的火下行,脚就不凉了,下面的寒水得到升华,上面的火就不那么热了。
如何才能“心肾相交”?记住三个穴位——涌泉穴、劳宫穴、少海穴。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所处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我们之前在“晚上艾灸到底好不好”这篇文章里提过:晚上艾灸结束后,要再灸一灸滋阴的涌泉穴,帮助平衡阴阳。(回顾可点击这里→晚上艾灸如吃砒霜?下雨天/下雪天艾灸会加重湿气?这些都是真的吗?)
涌泉穴位于足心,处于至阴之地,距火脏最远,所以艾灸这个穴位不会加重肾水亏虚、虚火上炎的症状,反而得艾火纯阳之性使阳生阴长,浮游之火下行复归命门肾宅,心神得安,入夜而得寐,失眠多梦的问题随之而解。
涌泉穴位于脚心处,在我们的手心里,也有一个穴位,叫劳宫穴。要找它也很简单:手轻握拳,中指指尖所到的地方就是劳宫穴。
劳宫穴是心包经的荥穴。心为君火,心包为相火。心包经对心脏起着保护作用,心包相火清降,则心火自消。劳宫穴常常与涌泉穴配合,用来改善心肾不交的问题:刺激穴位可以用艾灸的方式,也可以试试“手心搓脚心”的方法。
心肾不交的人一般都有失眠的困扰,艾艾君建议你们在睡觉之前先搓热双手,然后用左手手心劳宫穴对准右脚脚心涌泉穴揉搓,再用右手搓左脚,两边各50次以上,注意以身体发热、不出汗为度,可以自己灵活调整搓脚次数。
涌泉在肾经,劳宫在心包经,这样搓搓脚可通畅气血,交通心肾,对改善失眠多梦有非常好的帮助。
说完劳宫穴和涌泉穴,我们再来说说少海穴。
少海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合穴,是心经气血汇聚之处。“少”,阴也,水也;“海”,大也,意思是“百川入海”,是阴经之水在此处汇集之地。
因为心属火, 而它的合穴“少海”属水,这个水还不是一般的小溪之水,是大海之水,因此它具有阴阳的双重性——既能清热降火,又能滋阴补肾。
心肾不交引起的少眠多梦、头晕心悸、耳鸣健忘、倦怠无力等问题,艾灸少海穴是很好的选择。
在饮食上,心肾不交之人还应补血养心,可以适量多吃一些紫米、樱桃、黑豆、大枣、龙眼等食物,能帮助补血养血。同时还要保持情志调畅、心神和缓,避免熬夜导致症状加重。
 
 
 
 
 
 
 
 
 
 
慢性咽炎
慢性咽喉炎 症见:(经常半夜喉咙干疼 有痰 声音嘶哑 干咳 偶尔伴随身体发热和早晨起床会恶心想吐)
----------------------------------------------------------------------------------------
服药一个月左右基本症状消失
---------------------------------------------------------------------------------------
药方如下:
南沙参10克, 玄参10克 ,百合10克 ,桑叶10克 ,桑白皮6可,五味子10克, 绿茶5克 ,竹茹3克
----------------------------------------------------------------------------------------
一付日煎两次服用,最好不要用药房代煎!
 
 
 
 
 
 
 
 
 
 
鸡蒙眼,夜不见路者
百灵粉
【处方】 锅底烟(要烧草者方好,烧柴者勿用)2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鸡蒙眼,夜不见路者。
【用法用量】 用煮熟猪肝切片,蘸而食之,即愈。
【摘录】 《不知医必要》卷二
 
 
 
 
 
 
 
 
小儿犯肥疮及黄水疮
百灵丹
【处方】 红枣(烧灰)1钱,枯矾1钱,黄丹1钱,松香1钱,官粉5分,银朱3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犯肥疮及黄水疮。
【用法用量】 湿则掺之,干则香油调搽。
【摘录】 《杏苑》卷六
 
 
 
 
 
 
 
 
小儿、室女五劳七伤
百灵丹
【处方】 胡黄连(另研)3钱,川黄连(姜炒)3钱,当归(酒洗)3钱,白术(土炒)3钱,神曲(炒)3钱,芦荟(微炒)1钱,阿魏1钱,木香1钱,厚朴(姜炒)1钱,甘草(蜜炙)1钱,三棱1钱,史君子肉5钱,五谷虫5钱,虾蟆(酥炙)5钱,麝香3分,槟榔2钱,莪术1钱,公鸡肫皮(不见水,微焙)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神曲醋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室女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小儿1岁1丸,日3次,早、午米汤送下,临晚滚水或黄酒送下。
【摘录】 《良朋汇集》卷三
 
 
 
 
 
 
 
 
 
手心汗出
 田※ 女 24岁 地址:略 电话:略 (第703本)
初诊:2012-2-11
 手心及腋下汗出二、三年,虽冬季也汗出津津。询平素纳中,口淡不干,饮水正常。大便偏干,三五日一行,近来饮食原因致溏便日一行,小便正常。健忘,经常饮酒。平素身汗很少,即使夏季也只是鼻尖有少量汗珠。月经期前后不定,但不超过一周,行经五天,经量正常。形瘦色白,唇红。脉象两关小弦滑短,舌深红尖尤红,苔白腻。
苍术10克 厚朴5克 建曲3克 葛根15克 羌活3克 独活3克 防风5克 川芎3克 柴胡5克 黄连2克 水煎服,五剂
二诊:2012-2-20 手心腋下汗出止,停药以后稍有汗出。脉两关小弦短,舌淡红苔白润。 处方:
葛根15克 羌活3克 独活3克 防风5克 川芎3克 柴胡5克 黄芩2克 炙甘草3克 水煎服,五剂
脾主四末,风性疏泄,手心汗出为风邪下陷于脾土之中,饮酒则脾胃湿热蒸腾,风邪属木,风木化热则生助心火,腋下为心包经脉所过,所以腋下汗出,故用疏风清热方法,方以苍术厚朴建曲黄连清化湿热,川芎理气疏肝,葛根生清解酒,柴胡提出郁热,羌活独活防风疏风散火。二诊湿热减轻,故去苍术厚朴建曲黄连,加黄芩清胆热,再加甘草托邪外出
 
 
 
 
 
 
 
慢肝方
 太子参30g,鸡内金24g,紫河车、广姜黄、炙地鳖虫、广郁金各18g,参三七15g。上药共研细末,每服3g,日服2次。
补益肝肾,消肿通络。
治疗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方中太子参、紫河车补肾益气;地鳖虫、参三七、姜黄通络以消肿;鸡金、郁金理气消积。上方服后能缩小肝肿、改善肝质、恢复肝功、增加食欲,并有提高血浆蛋白,纠正白、球蛋白倒置之功。
 
 
 
 
 
 
 
 
鼻炎
1。我用清凉油治鼻息肉有奇效。
 用清凉油每日涂搽鼻翼,一般三四周即愈。
 方2。我以祖传秘方治鼻息肉收到良好效果。雄黄15克,冰片6克,卤砂15克,鹅不食草15克,共研粉贮
 瓶备用。棉球蘸湿拧干,蘸药粉塞入鼻孔内,左右交替,塞后5分钟流涕、打喷嚏。配合内服桑叶、甘
 菊各9克,龙芽草15克,水煎服。
 疗效:治疗100多例,效果满意。
 方3。我爱人的鼻息肉是用乌梅肉散治好的。
 配方及用法:个大肉多乌梅适量,冰片少许。将乌梅用清水浸透,把肉剥下,焙干研为极细末,加冰片
 混匀贮瓶备用。用时以消毒棉签或棉球蘸药末敷撒患处,每日3~4次,至息肉脱落为止。
 
 
 
 
 
 
 
 
 
晚上你睡多久,决定你能活多久!
近几年全国发生多起年轻人因熬夜猝死的事件,哀悼他们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警醒,不要再熬夜了。
熬夜伤身体这件事,总所周知。但很多人由于工作、学习、玩游戏、看电视等原因,将自己睡眠时间一在推迟。
孰不知,在我们睡觉时,我们的各个器官在排毒,在为我们的健康工作。
........................................................................................................................................
肝:晚上11点~凌晨1点排毒,需要在熟睡中进行。
胆:凌晨1点~凌晨3点排毒,需要在熟睡中进行。
肺:凌晨3点~凌晨5点排毒。
脊椎:晚上12点~凌晨4点造血,需要在熟睡中进行。
每当我们熬夜时,我们熬的也是我们的身体,破坏的也是自己的健康。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请不要再熬夜了,尽量在11点之前睡觉。
那些没做完的文件,你可以明天提前起床写;没写完的作业,第二天再继续;没看完的电视,它依然在那里。
........................................................................................................................................
但是我们的健康,你忽略一点,它就差一点,直到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临时,那就真的后悔莫及了。
说一句并非危言耸听的话:晚上你睡多久,决定你能活多久!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从现在开始,早睡早起,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溃毒。主百毒恶肿
百灵丹
【处方】 赤石脂8钱,雄黄6钱,乳香4钱,没药4钱,蜈蚣2条,冰片4分,珍珠2钱,麝香4分。
【制法】 上为细末,入小口瓷罐收贮,蜡塞其口待用。
【功能主治】 溃毒。主百毒恶肿。
【用法用量】 用时只掺少许于膏药中。
【摘录】 《医林纂要》卷十
 
 
 
 
 
 
 
 
 
肾气疼痛
百两金
【处方】 破故纸(炒)1两,茴香(淘去沙,炒)1两,吴茱萸(汤泡7次,炒)1两,川楝肉(生用)1两,木香(不见火)少许,乳香(别研)少许,麝香(别研)少许。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肾气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沸汤调下。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二
 
 
 
 
 
 
 
 
 
 
远近便泻,大肠滑
百粒丸
【处方】 红椒、胡椒、附子、丁香、干姜、麦糵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醋煮大蒜为丸。
【功能主治】 远近便泻,大肠滑。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用米饮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二○八
 
 
 
 
 
 
 
 
脑萎缩
组方:当归15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葛根10克、菖蒲10克、益智仁10克、钩藤15克单包、天麻10克、白术15克、白扁豆10克。
其中每付药中的钩藤单包,待一付药连续一下熬到第三次时最后五分钟时再放入熬五分钟。因该药药性易挥发,只能熬5分钟左右。
 
 
 
 
 
 
 
 
 
 
 
 
偏头痛效方
全竭9克、白附子9克、僵蚕9克、白芷9克
 蒲学研究家赵南山,谓桌上无《聊斋》不为读书家,言蒲留仙在毕府当馆师时:亦常给人诊病,曾医一偏头痛患者,他开了四味药,计全竭9克、白附于9克、僵蚕9克、白芷9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之,连用十五天,便霍然而愈。老朽通过临床验证,对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都有一定的效果,堪称良方。
出处:张志远老中医
 
 
 
 
 
 
 
 
 
通便利水汤
【组成】鲜芦根30克,清宁片3克(开水泡兑),杏仁泥9克,旋覆花9克(包煎),生赭石9克,清半夏
9克,嫩桑枝24克,广陈皮4.5克,肥知母9克,大腹绒4.5克,川朴花4.5克,莱菔子12克,元明粉2.1克
(冲入),苏合香丸1粒(和入)。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通滞利水。
【主治】三焦蓄水,大肠结闭,形冷甚,腹胀而鼓,大便燥秘,小溲少,脉滑而数。
【来源】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验方。
 
 
 
 
 
 
 
 
泻痢
百粒丸
【处方】 川黄连1两,厚朴1两,吴茱萸1两(用生姜1两擦碎,同淹1宿,炒令香熟)。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小儿即小丸如泰米大。
【功能主治】 泻痢。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陈米饮送下;粟米饮送下尤妙。
如泻甚者,加肉豆蔻1个,没石子2个。
【摘录】 《百一》卷十九引钱季华方
 
 
 
 
 
 
 
 
 
调和五脏,辅正祛邪。主诸虚百损,风劳
百劳猪肚丸
【处方】 真茅山苍术(取肥大者24两,米泔水浸73夜,每日换水1次,去皮,切成2-3分厚,晒干)4两,真广陈皮(5两,去筋膜蒂,切成片,烘干)4两,紫肥厚朴12两(去粗皮,姜汁拌,炒),真鲜肥仙茅(4两,清水浸,用竹刀刮去皮,铜刀切2分厚,米泔水浸,去赤汁,烘干)2两,不油杏仁(3两,去皮尖,净干)2两,新鲜骨碎补(3斤,用竹刀割去黄黑皮,铜刀切成2分厚,烘干)2两,上6味分为4制:1用人乳,1用姜汁,1用童便,1用陈酒,拌过1宿,烘晒干为末,同入后药:北五味2两,枸杞子8两,川贝母2两(去心),白果肉4两(煮熟,去心),百劳花2两(水拌,蒸捣。五味干湿同捣为泥,烘晒,同前药为末),原枝大淮地4两(酒煮烂,捣如泥),红枣肉1斤(临用煮熟,去皮核,捣),核桃肉4两(临用捣为极细末),莲子肉1斤(打碎,去心,微炒,为末)。
【制法】 用雄猪肚1具,不见水,以刀刮一小孔,倾去秽物,用酒洗净,不闻秽气为度。将莲肉粉入内2-3两,陈酒1斤入内,将线缝好,再酒煮极烂为度。将前药共捣千捶如泥,若干,加猪肚汤及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调和五脏,辅正祛邪。主诸虚百损,风劳。
【用法用量】 每早、晚服3钱。
【摘录】 《不居集》下集卷一
 
 
 
 
 
 
 
 
 
一切劳瘵积滞,疾不经药坏症者
百劳丸
【别名】 仲景百劳丸
【处方】 当归(炒)1钱,乳香1钱,没药1钱,人参1钱,大黄4钱,虻虫14枚(去翅足),水蛭14枚(制)。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劳瘵积滞,疾不经药坏症者。
【用法用量】 仲景百劳丸(《慎柔五书》卷四)。《慎柔五书》有桃仁。《张氏医通》有栀子。
【摘录】 陈大夫引张仲景方(见《医学纲目》卷五)
 
 
 
 
 
 
 
 
 
癌症盗汗
主方加减
盗汗方
处方 生石膏50~100克(先煎),生地黄15~30克,乌梅15~30克,浮小麦15~30克,麦冬10克,山楂10~15克,穭豆衣5克,生甘草5克。
加减 纳差加炒麦芽、六曲等;低热加清水豆卷、淡豆豉;苔白腻加苍术、川朴、茯苓;小儿量减半,加太子参、鸡内金、六曲。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共治44例,包括肝癌、胃癌、乳腺癌、大肠癌。经治4~7日,显效(用药3日,盗汗消失)34例,有效6例,微效3例,无效1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