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维脉,“奇经八脉”之一,“维”有维系联络之意,阳维脉有“维系”人身阳经的功能。阳维脉联络各阳经,与阴维脉共同起溢蓄气血的作用。 【循行路线】 阳维脉起于诸阳之会,即足太阳膀胱经之足外踝下一寸金门穴。再从金门穴行于足少阳胆经之外踝上七寸阳交穴。又与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及阳跷脉,会于肩后大骨下胛上廉臑俞穴,又与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会于缺盆中上毖际天穴,又会於肩上陷中肩井穴。从肩井穴上头,与足少阳胆经会于眉上一寸阳白穴。从阳白穴上行于眼上方,直入发际本神、临泣穴。从临泣穴上行经正营穴,循行枕骨下而至脑空穴。从脑空穴下行至耳后大筋外端风池穴,又与督脉会于项后风府、哑门穴。 【经脉功能】 连贯腰脊、下肢、头肩,维系、联络三阳经并储蓄其多余气血。 【主要病候】 恶寒发热,腰痛,肋间痛。 【交会穴】 金门(足太阳经)、阳交(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天髎(手少阳经)、肩井(足少阳经)、头维(足阳明经)、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足少阳经)、风府、哑门(督脉)。 【八穴歌】 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气血特性相同的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分别是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古人流传下来一首“八穴歌” :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外关穴乃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物质为吸热后的胀散之气,此气外出本穴后交于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手少阳阳维之会,外关穴有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经活络之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