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晚期中山国王陵,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城北的灵山下。年代属公元前4世纪末。1974~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此发现了中山国晚期都城灵寿故址﹐并发掘两座王陵﹐对于了解中山国的历史和文化有重要意义。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国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狄”人建立的国家,中山古城即是当时中山国的都城。战国之世,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中山国是由白狄族鲜虞部建立的千乘之国。战国中山与齐、魏、燕、赵等强国相抗衡,耀兵称王于太行山麓。但由于中山国为游牧民族所建,历史短暂,史载缺略,遗迹湮没于地下,两千多年来鲜为人知,故称“神秘王国”。 中山王陵墓共发现两处﹐一处在灵寿故城以西2公里处﹐东西并列两座大墓﹐西侧的1号墓已经发掘﹐可以确认是中山王厝的墓。另一处在城内西北部﹐南北错列3座大墓﹐已发掘的6号墓在最南端﹐墓主人未能确定。 两墓随葬品达1万9千余件。其中1号墓出土的中山王厝鼎壶和嗣子壶﹐共有铭文1101字﹐不仅确切地表明墓主为中山王厝﹐而且记明中山王的世系及有关史实﹐是研究中山国历史的重要史料。 中山王铁足铜鼎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战国时代的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为宗庙祭祀用礼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1977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为同时出土的九件列鼎之首鼎。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兆域图,是1983年10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古墓发现的一块铜板地图,图文用金银镶嵌,铜版背面中部有一对铺首,正面为中山王、后陵园的平面设计图。陵园包括三座大墓、两座中墓的名称、大小以及四座宫室、内宫垣、中官垣的尺寸、距离。铜版上还记述了中山王颁布修建陵园的诏令。 |
|
来自: 金色年华554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