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因果联系的巧合

 黎荔专辑 2021-12-17

非因果联系的巧合

黎荔

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所产生的思考与创造都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现代各个主要的文明轴心。这六百年间产生的人类精神过程,似乎建立了一个超越时空领衔人类思想的“轴心时代”。老子、孔子、释迦牟尼、墨子、庄子、孟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这些不世出的文化英雄似乎联袂而来,如此高能而密集地放射着各自的熠熠光华,同时盛放于世界的共时舞台。老死不会相遇的这一群思想巨擘们,共同缔造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超验世界关系的思考认知高峰。他们之间年代如此接近,老子比孔子大20岁左右,孔子比释迦牟尼大14岁左右。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可以说是同时代人,前者开创了延续2500余年的东方传统文化——儒学,后者创建了世界最大宗教之一——佛教。历史的窗口在打开的这一瞬间,对后世有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不能不让人觉得是一个很神奇的巧合事件。

也许在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巧合中,有的是源于宇宙的结构,有的是源于概率的特点,有的是源于人类的心理归因。世界上有无数的规律,任何一些数据也总能凑出个把规律来。有意义的巧合事件,也许随时会发生,人生中的机缘巧合,会以各种形式显现。但当你在历史上一再看到这些不可思议的巧合事件:比如,公元前2218世纪,古巴比伦创建了以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周期计算的历法,与中国夏朝所使用的阴历不仅同时,而且都是每隔23年置一闰月,二者如出一辙;比如,西方戏剧之父莎士比亚,中国戏剧之祖汤显祖,两人不仅是同时代同领域的人,而且都在公元1616年这一天去世。诸如此类的巧合事件,总是接蹱而至。放眼世界历史,有太多的诡异的巧合。历史的巧合甚至与惊愕一样多。每次了解到这类巧合事件,第一时间你会觉得震撼,在某种层次上,你又会觉得这类事件是命中注定的。这些事件被安排在这一刻发生,目的在于扭转我们的生活,把我们推向一个崭新的、更具启发性的人生旅程,是为了将新的向度带进这个世界,让我们推理出巨幅的生命蓝图。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人生中意义深长的巧合事件,是宇宙中一个非因果法则,其运作目的在于:促进人类意识的成长。荣格在《易经》中发现了“共时性”(Synchronicity)这一概念,他认为传统的因果概念无法解释为何会发生惊人的巧合,在这样的事件中起作用的是“共时性”原则。荣格从对他而言非常神秘的遥远异国——古代中国得到了启迪,认为这是一种“感应”现象。中国古人认为,人和人的心灵是可以相通的。如果是亲近的友爱的人,互相之间会有一种感应——某个人的心动,就会在另一个人的心中激起涟漪。易经占卜的原理也正是如此:当一个人专心有诚意地分开一束蓍草的时候,蓍草会和这个人的心相互感应,从而反映出这个人心中所关注的事情。荣格之所以提出“共时性”这个概念,正是其研读《易经》的结果。

作为一个中国人,从经书、从八卦、从文字、从星相、从抽签、从黄历、从五行、从属相、从时辰、从星座、从血型、从颜色、从数字、从左右、从方向、从节气、从山水、从房屋、从动物……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感应之道。我们常常打开所有的外在与内在感官,留心每天所有出现的人、事、物,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启示或线索可以响应我们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这种练习让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天人合一”。当然,我们很多由此得到的结论,常常无法逃离“错误归因”(逻辑谬误的一种)之嫌疑。比如,中国人的食补常以形补形,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于是,我们以动物来推度人,总结出一种食疗方法:以肾补肾,以肝补肝,以心补心,以肺补肺……以形补形,是一个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结论,并且被很多人奉为真理。但是在现代科学的考验下,我们发现它其实有不少破绽,并不是每一个器官都适用于这个理论。在理性认知看来,中国人在逻辑归因上,常常犯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现实的例子,不胜枚举。这类不那么科学的思维模式,已经成为我们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金字塔的高度乘以十亿正好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即1.5亿公里,这只是巧合么?金字塔的重量乘以10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这也是巧合么?金字塔的底边的二倍除以塔高,正好是圆周率,这难道也是巧合么?——可是,我的体重乘以1022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我的身高除以大腿的周长,正好是圆周率!这难道都是巧合么?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巧合都是故意的吗?只是为了向我们显示生命重要的讯息。是否有一种智性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表相之下运作,这个永恒的智性,显化出在时间中逐渐展开的宇宙。无因果关联的巧合事件,就是这个智性的某种外在显化,也是我们心智无法理解的与存在整体的一种更深层的联系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