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门山秋 180x90cm 传文在学画过程中很注重基础训练,他懂得基础的重要性,因此他对提高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旨趣和与其相适应的独特的表现方式上的认识十分重视,并通过临摹实践,展开对笔墨技法的学习,在笔墨基础训练中,他着重解决用笔、用墨、用水及笔墨结构的认识,并提高笔墨表现能力,同时培养建立了一个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使笔墨表现的审美趣味得到提高。在进一步学习上他展开了传统经典作品临摹,并通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各时期风格流派形成等因素,各时代的审美意识、表现特征,并通过对典型画家研究,获得山水画创作活动的体验。通过这种临摹他对传统艺术精神和技法表现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体会典型画家的精神境界,把握范例作品的笔墨技法和势态关系,解读笔墨表现秩序与节奏上的美感。为日后创新发展,奠定传统绘画价值认识、价值判断的审视能力和创新基础。 ▲ 家山有约 200x150cm 山水写生是传文重要的实践活动。他认为在观察、体验与认识生活中,发现艺术表现内容是重要的专业基本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传文学会怎样深入客观生活,训练他运用艺术语言表达客观生活的基本能力。通过观察与分析、提炼与概括,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形象和“有意味的形式”,体会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命的基本原理,实践中国传统绘画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理念与主张。他通过多次写生实践,体验了从客观生活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为日后山水创作奠定基础。 ▲ 山恋积翠 136 x68cm 传文深知由现实生活转化成笔墨形式的画面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这里还需掌握中国画创作的一般规律,体验从审美意象产生到外形式表达的全过程。在这样训练中,要求创造者能够独立地完成从生活观察到审美意象产生,从思想深度的挖掘到艺术境界的拓展,从画画结构的营造到艺术语言的探索,从技巧上的应用到艺术旨趣的体现,最终实现用中国画手法表现自己的审美感受,为此他在这个创作实践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在研究笔墨造什么型和如何造型的问题就行了很多思考。中国传统绘画以轻状物重表意为特征,从魏晋南北朝时代起就已经认识到绘画活动应该超越物理属性的描绘,揭示某种蕴含于表象内里的生机、活力、韵律与节奏,使之与传统文人所确立的审美理想——即无形的大象之美相契合,这种艺术行为古人称之为是一种体“道”活动。当传文理解艺术活动的本质内容时,他的艺术活动和表现方法便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他新的艺术里程,当然有了认识还需艺术表达来体现真正的价值存在,这又不是件轻易而得事,所以摆在传文面前的将是一个又一个艰难的里程,我相信传文永不会停下他探索的脚步,希望他会有用绘画语言充分表达自己内心活动和认识的那一天的到来。 ▲ 山水清音 60x60cm ▼ 吕传文作品赏析 山水 50x50cm 山水 60x60cm 禅静 68x50cm 断崖巡游图 180x90cm 家园春雪 240x185cm 山居图 120x60cm 和乐共生90x180cm 叙天伦 68x68cm 虎渡图 68x68cm 和乐共生68x68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