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熟时风雨频”,伴随6月21日夏至节的到来,江南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黄梅雨季”。 诗言“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夏至节气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此时阳气逐渐开始收藏,阴气开始生长,古人此时还要闭关修炼。《易·复》载:“先王以至日(冬至日或夏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周期节律是同频的,即“天人相应”,而这种天人同构的规律可以通过五运六气学说来表达。 齐征/摄 从运气学说分析,今年为己亥年,土运不及,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夏至后属于“三之气”时段(5月21~7月23日),整体特点为风火相煽,气候变化快。另外,己为土运不及,木气旺盛又克土,可出现土郁的现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善为时雨”,气候变化较剧烈,甚至可出现局部洪水、泥石流等。 这种运气条件必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容易出现脾胃、肝胆、心血管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胃口差、浮肿、耳鸣、头晕、血压波动大、失眠等。再加上江南地区正逢梅雨季节,临床上常见到患者自诉疲劳、没力气、四肢沉重、胃口不好、口中发粘、大便不爽或黏马桶,有的人湿疹、脚气又开始反复。伸舌头一看,舌苔很厚,还有部分人出现黄厚苔、小便偏黄,起痤疮,女性朋友的黄带也会增多,甚至身热烦燥,出现湿邪日久化热。而暑气夹杂湿气,更不容易去除,所以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针对这些运气与气候特点,给大家一点建议,以作养生治未病用: 首先,还是还遵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总的原则,保持乐观心态,不急不躁,做到早起,可以吹卯时风(5点左右可以起床了)。因为天气相对炎热,能量消耗大,中午可以休息15~30分钟。 另外,综合此时段运气特点,尤其要注意防风邪,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所以古语有“避风如避箭”之说。针对外风预防,主要是吹空调时,避免直吹,风速不能大,温度也不要太低,办公室族,尤其长时间在中央空调房中,要注意后背、关节处的保暖与避风。 针对湿邪,适当的忌口很有必要,譬如肥肉、甜的食物都容易助生痰湿,要少吃。 再有,有氧运动与食疗也是少不了的。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就说过“有病之人服之为药,无病之人服之为食”,《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也就是说,吃,一则要从“气味”角度,遵循“药食同源”;二则要应时,遵从时令节序。还要说一点就是,结合运气理论调摄,即五脏苦欲补泻,五郁、六淫胜复治例原则。 此时,可以选用具有去除湿邪的薏苡仁、芡实、赤小豆、荷叶等煮粥食疗。另外,譬如,冬瓜、丝瓜等时令蔬菜,既具有养阴生津之效,又具有轻度的利尿作用,使得湿邪可以从小便祛除,可适当食用。重点推荐一粥一茶: 1、荷叶薏仁粥(1天量) 薏苡仁50g,芡实50g,赤小豆50g,粳米50~100g,新鲜荷叶1张(或干荷叶30g)煎汤代水适量煮粥,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加入适量糯米,增加粥的黏稠度。1周吃2~3次。 2、乌梅白术茶(1日量) 乌梅3~5个(带有核者5~7个),白术10g,青皮5g,五味子5,生姜1~3片,根据口味,可以适量放入冰糖,煮茶饮,一日量,不拘时,频饮。此药茶根据《黄帝内经》运气病机治则 “宜治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制其风邪,莫能为害。”的原则制定。其中乌梅为厥阴主药,厥阴风木主之,此时用之最为恰当,另外取己亥岁白术厚朴汤、敷和汤两首运气方之意,适合本时段调体养生之用,1周喝2~3剂即可。 (作者系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副所长、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作者:陶国水 责任编辑:于璧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