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丰年间,四川重庆府合州七涧桥一户鞠姓人家中,发生了一起惨烈的命案,我们先来还原一下这起命案的过程。 鞠家一共有四口人,父亲、母亲、儿子和儿媳,这天夜里一家人原本都在熟睡,母亲却不知为何惊醒了,还有点迷糊的她下意识伸手往床边摸了一下,却发现丈夫不见了,心里有些不祥预感的她急忙招呼另一间房里的儿子,让他出去找找父亲,儿子答应了一句后,打开房门跑到了院子里,却也就此没了声响,同样被吵醒的儿媳和母亲提心吊胆的等了很久,都不见儿子和父亲回房,院子里更是静悄悄的毫无声息,她们害怕极了,也不敢出去查看,只能胆战心惊的干坐了一夜,等到天亮后才跑到院子里一探究竟,谁知这一看,婆媳两都惊得瘫倒在地,原来鞠家父子双双被人砍死在了大门边上。 命案很快就被报到了合州衙门,知州荣雨田接到报案后也很重视,因为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农民基本都被束缚在土地之上,一家人居住在一个地方很可能已经繁衍了好几代,所以周边邻里大都非常熟悉,也很少会发生这种恶性案件。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荣雨田的压力也很大,他虽然立刻带着差役、仵作去到案发现场,验了尸又调查了一番,却完全没有收获,由于案子发生在深夜,根本不可能有目击证人,要知道古时候可没有监控摄像头,入了夜家家闭门睡觉,除了偷鸡摸狗的贼人,街上也不会有其他行人,这就让荣雨田很是头疼。 除此之外,清朝对恶性案件的侦破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根据《大清律例》的条款,命案要在六个月内审结,而且这六个月还包括层层上报的时间,因为命案属于特别重大的刑事案件,如果案犯被判处死刑,还需要上报给皇帝裁决,这就意味着地方官府要先查清案子真相,抓到犯人,审理完毕,在把相关资料和人犯交给省里完成复审,省里审完还要交给总督,总督审完再报给朝廷,最后到达皇帝手里,所以地方官府最多也只有三个月时间结案,遇到性质恶劣的案子,可能连三个月时间都没有。 而且在清朝,一个官员手里有人命案子没有了结,他就不能被调任升迁,还会不定期遭到弹劾,被弹劾多了甚至会受到处分。 因此荣雨田的日子难过至极,他每天都焦头烂额想办法,却还是啥办法也想不到。 这时候,衙门里的幕僚站出来为老爷排忧解难了,他向荣雨田推荐了一个名叫“陈老伦”的刑吏,也就是在衙门打杂的临时员工,说他是合州本地人,在合州很有办法。 焦灼万分的荣雨田巴不得有人来了结此事,以免自己的官运受阻,听幕僚这么一说,立刻就将此案转手给了陈老伦。 陈老伦确实有办法,他接手这个案子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找了个媒婆去鞠家说亲,表示自己愿意娶鞠家的儿媳,还愿意照顾母亲向氏。 鞠家一夜之间失去了顶梁柱,只剩下两个女流之辈,以后的生活都成问题,如今有媒婆上门说亲,男方还是在衙门里办差的,向氏自然不会拒绝,那个守了寡的儿媳更没有拒绝的理由。 陈老伦很快准备好了婚礼,儿媳风风光光的嫁进了陈家,从此成了陈夫人,陈老伦对陈夫人很好,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她做主,陈夫人也就很信任陈老伦,觉得如今的日子才称得上幸福。 但两人婚后不久,陈夫人就发现陈老伦的工作很忙,常常会夜不归宿,就算偶尔回家也是愁眉苦脸的,仿佛遇上了天大的麻烦,刚开始陈夫人追问他,他都借口搪塞,后来问的次数多了,陈老伦才对陈夫人说,自己接手了鞠家命案,眼看着规定的结案时间快到了,自己却不知道怎么办,如果这个案子不破,很可能被问责,严重的话还会丢掉性命。 陈夫人一听可能没命,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绝不能再当寡妇,便问陈老伦有没有办法,陈老伦纠结半天,最后给陈夫人说了一件事。 陈老伦说自己查出向氏在外面有个奸夫,鞠家两父子正是被她合谋奸夫杀掉的。 陈夫人回想起向氏平日的言行,连忙否定了陈老伦的说法。 陈老伦却斩钉截铁的告诉她,向氏有奸夫这事,又怎么可能被她知道。眼见陈夫人有些动摇,陈老伦再来一招釜底抽薪,他说,只要陈夫人上堂指证向氏有奸夫,且和奸夫一起杀掉了鞠家父子,那这个案子就算结了,陈夫人也就能延续如今逍遥快活的日子了。 依据当时的社会情况推断,陈夫人有很大概率没有念过书,是非黑白的观念也不算很强,好不容易过了几天好日子,必定不愿意撒手,于是就接受了陈老伦的提议。 就这样,向氏莫名其妙被指认为凶手,陈老伦还不知从什么地方找了个奸夫来,咬定向氏就是主谋,指使奸夫杀害了鞠家父子,陈夫人也上堂作了人证。 案件有了重大进展,连凶手都抓到了,荣雨田自然喜闻乐见,可怜向氏在公堂之上百般喊冤,不仅没得到荣雨田半点怜悯,还被施以重刑。 毕竟站在荣雨田的角度来说,杀人案能被破获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古代没有那么先进的取证手段,要让犯人招供最常见的做法是屈打成招,荣雨田为了尽快破案,保住自己的前途,免不了用一些极端手段逼迫向氏,向氏最终受不住皮肉之苦,也就认罪了。 原本这件案子到这里就该结束了,接下来荣雨田只需要按照流程将案子一级一级上报,等待皇帝批复就行,但向氏的弟弟不相信姐姐会做出这种事,便四处为她喊冤,最后还商量,让向氏的侄女直接去拦四川总督黄宗汉的轿子喊冤。 所以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拦轿喊冤场景在历史中也是存在的,清朝法律还专门对喊冤做了规定,只不过大部分官员很讨厌喊冤的人,觉得他们完全是在节外生枝,因此除非遇上一个正直的好官,否则就算去喊冤也没什么用,而且还有被打骂的可能。 好在时任四川总督的黄宗汉的确是个有原则的好官,面对向氏侄女拦轿喊冤的举动,他丝毫没有生气,反而很耐心的听完案情,并亲自在状纸上写了批复,由于案件此时已上传至四川按察司,他便留言让按察司重新审理此案。 谁知没过几天,向氏的侄女再一次拦住了黄宗汉的车轿,告诉他按察司根本没有重审案情,而是直接维持了原判。黄宗汉心里明白,按察司这是玩忽职守、不愿多事,于是又给向氏的侄女批了张条子,自己却转头就去了按察司。 黄宗汉事先也没打招呼,径直就闯入按察司衙门,正巧碰上他们在审向氏一案,就自顾自的坐在一边旁听,向氏被带上堂时,都已经被打得不成人样了,黄宗汉在一边看着也觉可怜,便提议不该只审向氏一人,要连奸夫一起审。 之后奸夫被带上堂,竟连一点皮肉伤都没有,黄宗汉勃然大怒,立刻吩咐衙役们棍棒伺候,此时的黄宗汉心里已有计较,这案子明摆着是故意陷害向氏。 不曾想几棍子下去,奸夫就熬不住了,大喊着“之前不是说好了,只要我招供就不受刑吗?!”。 按擦司的人听他这么说,尴尬得脸都发白了,黄宗汉却只让衙役们狠狠打,打到这奸夫招供为止,结果奸夫挨了几下,就把陈老伦花钱请他作伪证的事都说了。 后来黄宗汉直接派了自己的心腹去合州调查此事,说来也是天意,这心腹居然在一家投宿的小旅店内,听到有人议论此案,大概是觉得案件已过去很久,且在合州已结案,其中一人居然大大咧咧的说此案是他干的,还大骂当官的都是糊涂虫。心腹立即将此人捉拿归案,合州杀人案这才算告破。 原来这凶手是路过合州七涧桥时没了盘缠,就跑到鞠家想偷点钱,谁知竟被鞠家父亲发现了,他顺手就把父亲砍死了,后来儿子又追出来,他又把儿子杀了。 案子告破后,向氏被无罪释放,参与包庇此案的各级官员也得到了相应的处罚,荣雨田被革职,陈老伦知道真相后畏罪自杀,陈夫人也被凌迟处死了。 参考资料:《沉冤录》 张程(著) 《清稗类钞》徐珂(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