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你的快乐越来越少了 不知什么时候起,快乐成为了现代人的奢侈品,快乐仿佛随时间流逝了。 奇葩说里有一期关于快乐的辩题,蔡康永提到,小时候你会因为很多事情感到快乐,比如第一次吃冰淇淋、第一次滑冰、第一次看电影……都能给你带来莫大的惊喜。 而长大之后,即使是做新奇的事,我们能感受到快乐也越来越少了。
看起来物质享受多了,精神收获却少了;拥有的比以前多,快乐却比之前少了;事业比以前好了,心里的空洞却越来越大。 心理学专家柏燕谊曾说过,“我们或许会感觉到一切都有,可是唯独内心仍然惶恐焦虑”。 那么到底,是什么杀死了你的快乐? 02 你的不快乐 可能源于这个思维惯性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长期不快乐,表面上看,是受到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影响。 而实际上,这是被潜意识中的消极思维模式“操控”了。 林青霞在19岁拍了《窗外》之后,风光无限,爆红两岸三地。 1972年至1979年的七年时间,林青霞拍了55部戏。她曾在回忆道:
一夜爆红后,林青霞的邀约蜂拥而至,但多年后她却回忆到,这段时间她最大的感受是——“身心俱疲”。 即使风光无限,即使剧本接到手软,即使被奉为人人羡慕的“女神”,在光鲜的外表之下,她更多的是不快乐。 她总觉得自己演技青涩,认为自己不够好,对自己不满意,也不认可,反复出演琼瑶女主也感到疲倦,长期处于低落的她,最后忍无可忍,干脆逃离到加州休养。 在今天看来,这段时间的林青霞,其实是陷入了“自我批判”的消极思维模式中。 陷入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往往只沉溺于自己不完美,长时间的对内攻击,严重的话造成低自尊心理。 他们并不是真的不够优秀,而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秀。 除了“自我批判”之外,消极思维模式还存在“顺从退让”“完美主义”“敏感依赖”……等8种不同的类型,在这些思维模式下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这样的你,备受煎熬,长期陷在负面情绪的泥沼中,却从来没觉察到自己被哪种模式操控,想改变当然只能是无从下手,自己活得很累,也让身边的人折腾。 更要命的是,如果作为女人,特别成为母亲后,还会让这种消极思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 张爱玲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张爱玲回忆母亲时说:“她才醒来总是不甚快乐的,和我玩了许久方才高兴起来。” 她性格急躁又严苛,情绪非常不稳定,对子女追求完美,这样的母亲,让张爱玲对她又爱又恨,也养成了她悲观又敏感的性格。母亲给她的阴影,她到晚年都不能释怀。 潜意识中潜藏的消极思维模式,如一种病症一般,压垮自己,也危害家人和朋友。 只有觉察和看见,才是改变的开始。 到底是什么杀死了你的快乐?潜意识中究竟是哪种消极思维模式“操控”了你?你还有什么方法摆脱和改变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