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你却称之为“命运”

 思明居士 2023-01-02 发布于河北

人们总说,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但事实是,绝大部分人都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不知你有没有发现?

当你有一天面对真实的自己,想要分析自己,鼓起勇气将自己扒得“赤裸裸”时,你总结半生后惊讶地发现:即使反复提醒自己,可面对相同的人和事,自己的反应模式竟然是一样的。

这就是我们常人口中的命运,在心理学上叫做潜意识,也叫强迫性重复

文章图片1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会,那或许你还很年轻,

绝大多数人,即使是觉察能力很高的人,都会在同样的地方不断摔倒。区别在于后者会尽可能地减少生命中的遗憾。

命运是否可以掌握在五指中央?

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

从最初的一元关系,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后来的二元关系,孩子和父亲的关系,再到其他社会关系,或者从小非常在意的发小,初恋,一个人在友情和爱情中的关系模式,基本上是对年幼重要养育者关系和重要他人关系模式的重复。

最早可以追溯到婴儿

文章图片2

正因为这种模式塑造的很早,以至于我们个体很难觉察到其中的规律它深入到了我们的无意识当中,形成我们的命运,当我们从重要养育人那里学到的是信任,那我们长大后就会复制这种信任,吸引值得信任的人,甚至带给那些生性多疑的人信任。

如果我们学到的是怀疑是敌意,那我们就会在往后的关系中不断复制这种怀疑,传递痛苦,将原本值得信任的人变得怀疑,吸引糟糕的人也被伤害。

为什么痛恨家暴的女人却一次次吸引有家暴特征的男人,为什么长相平平的女孩总能轻而易举的得到男友们的宠爱,为什么很多人一生中都在寻找初恋的影子?

文章图片3

当你在抱怨命运不公的时候,你是否觉察到在关系中内心最深处的恐惧?是否有想过亲自去面对它?

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是我们最常听到的警言之一。但它恰恰是最难做到的

1920年,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表了一篇名叫《超越快乐原则》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强迫性重复”的概念,他在家对他的孩子进行观察,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

举个例子,如果母亲离开孩子,孩子会把他最喜欢的玩具从小床中扔出去,不断哭闹,以吸引母亲的注意,这样母亲就会回到身边把玩具递给他,紧接着他习得了这种模式,故意丢掉玩具,然后又哭闹着把玩具要回来,不断重复。

文章图片4

这种索取爱和获得爱的模式,让年幼的个体在经历了一件痛苦的事情之后,还会不自觉地制造同样的情景,以获取熟悉的爱的体验和同样的情感

认同与反认同的魔咒

我们周围总有人吐槽:“我要找一个像我妈一样温柔的女朋友”“我绝不找像我爸一样的男人”,这种对父母的认可和非认可,在心理学上叫做认同和反认同

“认同”最简单理解就是“我想成为他那样”甚至“我就是他”,“反认同”是“我不想成为他那样”甚至“灭掉他”。

认同是关系中最常见的,有的时候大家会开玩笑说,你想知道这个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就去看他妈是什么样子。

文章图片5

这就是典型的认同现象,然而,最令人头疼的是反认同,因为和父母关系不和,很多人打死都不想找像父母一样的伴侣,但有很神奇的一点是,这类人最终还是活成了父母最初的样子,也就是我们口中那句:

“我变成了我当初最讨厌的样子

给大家讲个故事就明白了,A女和B女成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两个女孩的父母相当重男轻女,经常虐待、侮辱、嘲讽她们,自己的钱也不想拿来让女儿读书,直到c男也就是两个女孩的弟弟降临,父母对弟弟视若珍宝,对姐弟的态度天差地别,所有好用的好吃的都给弟弟。

文章图片6

在家庭关系中,父亲是地位最高的主人,尽管母亲配合他一起压榨一双女儿,成为帮凶,但她自己仿佛也是受害者,被父亲呼来唤去,甚至遭到父亲的责罚,但是母亲好像乐此不疲,没有反抗意识,总是对父亲言听计从,各种迎合取悦和讨好。

这一切都被生性倔强的B女看在眼里,A女延续了父母的关系模式,找了一个暴力的丈夫,复制了父母的关系模式。

而B女不一样,B女厌恶父亲的强势与暴力,找了一个性格软弱、胆小又爱惹事的男性结了婚,婚姻中B女士非常的强势,在家庭处于权威地位,她处处打压、贬低丈夫,尽管她的内在是脆弱无助的,但她却非常委屈刚烈偏执,男人的自尊心自然受不了,不断对她反抗,于是冲突不断、战争连连。

文章图片7

B女士讨厌父亲,却活脱脱成了像父亲一样的人,她像父亲贬低母亲一样,拉拢自己的孩子挑丈夫身上的刺,贬低丈夫,又对孩子抱怨自己的苦难。

可惜B女士生的是儿子,B女士爱儿子却又时时打骂和贬低儿子,像对她丈夫一样,让儿子感受到分裂而痛苦的爱,后来母子的关系也被复制了,儿子长大后找了个特别强势的妻子,变成像他父亲一样的懦夫,再版了A女士与丈夫的婚姻模式。

对此,A女士一直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中

或许,AB女士的孙子和外孙长大后也会继续传承吧……

可以看到,A女士是典型的认同,而B女士是典型的反认同。

文章图片8

所以总结就是:在不健康痛苦的原生家庭中,无论是认同还是反认同都是两种极端的选择,一个没有改变意识,而另一个改变过头,颠覆了原有关系的本质

你是在自我救赎还是自我毁灭?

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人的命运掌握在五指之间,然而,你所做的事情真的是在逆袭和自我救赎吗?

“强迫性重复”的本质,是潜意识的自我救赎。是的,你没听错,你之所以不断犯错,恰恰是因为你不断的想自我救赎,这里的自我救赎是“掌控和反转”。

所谓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强调的便是强迫性重复对个人命运的纠正作用,而我们却习惯性称之为命运。

以早年重要养育者和他人为例,你和他们的相处模式总会在同一个阶段节点生成痛苦,阻碍你们深度的亲密,这种未完成事件,会让你在往后余生中,不断寻找类似的人,不断体验这种痛苦,并试图去反转它,掌控它。

文章图片9

一个早年有贫穷创伤的男人,在父母的过度省吃俭用下,养成了物质和感情上的不配得感,即使成年后,通过创业收获了财富成为了富一代,但他内心深处依然有很强的不配得感。

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喜欢的人,好像收获成功是对父母和那个重要他人的背叛,于是,他故意制造的一个巨大的麻烦:让自己创业失败成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尽管他对外人抱怨自己老天爷对自己不公平,但实际上,这种痛苦是他无意识主动创造出来的,因为这种痛苦是熟悉的,这种改变的方式是他熟悉的,但他不明白的是,这种精神上的痛苦并不是物质能够扭转的。

不断更换男友的渣女,表面看似冷酷无情,实际上是想先走一步把男友踩在脚底,通过先毁灭他人以防御自己被抛弃的恐惧,可怕的是,她自己都意识不到这样做的目的,因为她无法面对早年父亲对自己和母亲的抛弃的事实

文章图片10

童年缺爱的人总是处理不好亲密关系,让原本没那么糟糕的关系变得特别糟糕,因为他们总是试图先一步去反转,去“攻击”或者“伤害”他人。

然而,这种伤害行为在外人眼里是完全不能被理解的,外人不可能像父母那样去包容我们,于是,我们最后抱怨老天爷对我们不公平你看,我就知道他最后会离开我,我就知道自己不值得被爱”

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

世界上没有哪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命运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个人的强迫性重复不同,童年都有不同的个人经历,生出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于是伤痛和幸福的标准也截然不同,1000个人有1000种人生。

与其去羡慕他人的幸福,不如去觉察自己的恐惧和痛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初恋情结”、“恋父情结”、“恋母情结”,这些都是潜意识里未被疗愈的部分,也成为我们一生不断追求的执念。

文章图片11

了解自己的潜意识情结,你被什么潜意识情结捆绑着?你的潜意识情结是如何产生?这种潜意识如何影响你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再到你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工作理想,一步一步的溯源往回推。

荣格说:“情结是通往潜意识的忠诚道路。”

愿你能打开潜意识的通道,疗愈过去的创伤,为自己松绑,真正走上属于自己的命运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